抗爆防回火的割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0109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抗爆防回火的割炬,包括有割嘴部(1)、切割氧气管(3)、混合气管(2)、切割氧气阀(41)、氧气阀(43)、氧气进气管(6)、乙炔进气管(7)、手柄(5)和主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4)其上还设置有乙炔阀(42),该乙炔阀(42)的一端与置于手柄(5)内的乙炔进气管(7)相连接,而乙炔阀(42)的另一端与混合气管(2)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使用方便、更加安全,一旦发生回火即能方便关闭乙炔阀及其它各阀;还有本割炬上装有阻火阀,能有效防止气体逆流阻止氧气和乙炔气回火而发生的爆炸事故,保障了使用工业乙炔瓶的安全性,并且当危险消除后阻火阀能自动复位而供气,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割炬的使用灵活性和安全性。(*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焊割工具
,尤其指一种抗爆防回火的割炬
技术介绍
现有传统的射吸式割炬为两阀一体,即集氧气阀及切割氧阀为一体,把乙炔阀安在了后部接体上。如专利号为91230523.1的中国技术专利,其结构主要由进气接头,后部接体、手柄、主体、射吸管、混合管、高压管、割嘴接头所组成。进气接头连接后部接件再连接手柄装在主体上,主体上装有射吸管,射吸管连接混合管,主体连接高压管,高压管连接割嘴接头,割嘴接头上装有割嘴,其特征是进气接头内装有烧结件,该设计的结构较简单,使用也较方便,又采用烧结件装在进气接头内,能有效保证通道内乙炔气流量,使火焰性能达到国家标准,又能防爆防火。但其缺点是,同样没有克服上述乙炔阀安装在后部接体上的缺点,当割炬工作而遇到回火时,由于乙炔阀安装在后部接体上,又因心慌、性急而难以及时关闭乙炔阀,又由于该烧结件设计上存在的缺陷,所以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仍然难以避免,而且,乙炔阀安装在后部接体上给割炬的操作使用也带来较大的不便,所以其结构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设计结构合理、操作方便且使用安全的抗爆防回火的割炬。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抗爆防回火的割炬,包括有割嘴部、切割氧气管、混合气管、切割氧气阀、氧气阀、氧气进气管、乙炔进气管、手柄和主体,所述主体与手柄相连接,所述氧气进气管和乙炔进气管各自置于手柄内,所述氧气进气管与置于主体中的氧气阀与切割氧气阀相连接,切割氧气阀通过切割氧气管与割嘴部相连接,而所述氧气阀通过混合气管与割嘴部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其上还设置有乙炔阀,该乙炔阀的一端与置于手柄内的乙炔进气管相连接,而乙炔阀的另一端与混合气管相连接。作为改进,所述乙炔阀、氧气阀和切割氧气阀可设计成相互垂直地设置于主体中,所述切割氧气阀位于乙炔阀和氧气阀的上部;所述乙炔阀和氧气阀可通过各自的通道与混合管中的射吸腔相连通。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乙炔进气管可与后部接体相连接,并在后部接体的乙炔进气口内安装有阻火阀,而所述氧气进气管亦与后部接体相连接,并在后部接体的氧气进气口内亦安装有阻火阀。再改进,所述阻火阀可优选包括有阻火弹簧、阻火阀垫片、密封圈、阻火阀罩圈和阻火阀主体,所述阻火阀主体其一端的端部设置有环形的密封圈,而所述的阻火阀罩圈为套置式将密封圈置于其内地与阻火阀主体的外周螺纹连接在一起,在阻火阀罩圈内设置有台级腔,在台级腔中置有阻火弹簧和可在台级腔来回滑动的阻火阀垫片,所述阻火弹簧其一端支撑在台级腔中的第二台级面上,而其另一端与阻火阀垫片顶触在一起,所述阻火阀垫片根据台级腔中的气压变化,可置于台级腔中的第一台级面和可封闭阻火阀主体出气口地置于阻火阀主体端部的密封圈上,且所述台级腔通过侧孔与阻火阀罩圈的出口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将原来主体上集氧气阀和切割氧阀二阀一体改为集氧气阀、切割氧阀和乙炔阀三阀成一体的结构,把传统割炬后部接体上的乙炔阀安到了中部主体上,使操作者在使用时操作更加方便,更加安全,一旦发生回火即能方便、及时地关闭乙炔阀及其它各阀,有效地提高了割炬的操作安全系数;还有本技术的割炬其后部氧气和乙炔进气处均装有阻火阀,该阻火阀在在0.00055Mpa的压力下可以自动开启,而在反向压力≥0.55MPa时即能自动止住无漏气,不仅能保证管道内气体的气流量,而且能有效防止气体逆流,当发生回火时能有效地切断供气而阻止回火,从而有效地阻止了在焊割过程中因氧气和乙炔气回火而发生的爆炸事故,继而保障了使用工业乙炔瓶的安全性,并且当危险消除后阻火阀能自动复位而继续供气的特点,进一步提高了割炬的使用灵活性和安全性。因此本技术的割炬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产品,值得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主体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剖视图;图5是图4的作俯视剖视图;图6是图4的左视图;图7是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8是图2中B-B线的剖视图;图9是图1中阻火阀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图1中阻火阀的剖视图;图11是图9的外观图; 图12是图11中C-C线的剖视图;图13是图1中阻火阀在正常打开工作状态时的结构图;图14是图1中在乙炔和氧气倒回时阻火阀关闭状态时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抗爆防回火的割炬,包括有割嘴部1、切割氧气管3、混合气管2、切割氧气阀41、氧气阀43、氧气进气管6、乙炔进气管7、手柄5和主体4,所述主体4与手柄5相连接,所述氧气进气管6和乙炔进气管7各自置于手柄5内,所述氧气进气管6与置于主体4中的氧气阀43与切割氧气阀41相连接,切割氧气阀41通过切割氧气管3与割嘴部1相连接,而所述氧气阀43通过混合气管2与割嘴部1相连接。而所述的主体4上还设置有乙炔阀42,见图1、图3和图7所示,该乙炔阀42的一端与置于手柄5内的乙炔进气管7相连接,而乙炔阀42的另一端与混合气管2相连接,所述乙炔阀42、氧气阀43和切割氧气阀41为相互垂直地设置于主体4中,且切割氧气阀41位于乙炔阀42和氧气阀43的上部。并且所述乙炔阀42和氧气阀43通过各自的通道与混合管2中的射吸腔21相连通,见图2所示。如图1、图2和图9至图14所示,所述乙炔进气管7与后部接体9相连接,并在后部接体9的乙炔进气口内安装有阻火阀8,而所述氧气进气管6与后部接体9相连接,并在后部接体9的氧气进气口内亦安装有阻火阀8。该所述阻火阀8包括有阻火弹簧84、阻火阀垫片83、密封圈81、阻火阀罩圈82和阻火阀主体80,见图9和图10所示,所述阻火阀主体80其一端的端部设置有环形的密封圈81,而所述的阻火阀罩圈82为套置式将密封圈81置于其内地与阻火阀主体80的外周螺纹连接在一起,在阻火阀罩圈82内设置有台级腔82d,见图10所示,在台级腔82d中置有阻火弹簧84和可在台级腔82d来回滑动的阻火阀垫片83,所述阻火弹簧84其一端支撑在台级腔82d中的第二台级面82b上,而其另一端与阻火阀垫片83顶触在一起,所述阻火阀垫片83根据台级腔82d中的气压变化,可置于台级腔82d中的第一台级面82a和可封闭阻火阀主体80出气口80a地置于阻火阀主体80端部的密封圈82上,且所述台级腔82d通过侧孔82e与阻火阀罩圈82的出口82c相连通。权利要求1.一种抗爆防回火的割炬,包括有割嘴部(1)、切割氧气管(3)、混合气管(2)、切割氧气阀(41)、氧气阀(43)、氧气进气管(6)、乙炔进气管(7)、手柄(5)和主体(4),所述主体(4)与手柄(5)相连接,所述氧气进气管(6)和乙炔进气管(7)各自置于手柄(5)内,所述氧气进气管(6)与置于主体(4)中的氧气阀(43)与切割氧气阀(41)相连接,所述切割氧气阀(41)通过切割氧气管(3)与割嘴部(1)相连接,而所述氧气阀(43)通过混合气管(2)与割嘴部(1)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4)其上还设置有乙炔阀(42),该乙炔阀(42)的一端与置于手柄(5)内的乙炔进气管(7)相连接,而乙炔阀(42)的另一端与混合气管(2)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爆防回火的割炬,包括有割嘴部(1)、切割氧气管(3)、混合气管(2)、切割氧气阀(41)、氧气阀(43)、氧气进气管(6)、乙炔进气管(7)、手柄(5)和主体(4),所述主体(4)与手柄(5)相连接,所述氧气进气管(6)和乙炔进气管(7)各自置于手柄(5)内,所述氧气进气管(6)与置于主体(4)中的氧气阀(43)与切割氧气阀(41)相连接,所述切割氧气阀(41)通过切割氧气管(3)与割嘴部(1)相连接,而所述氧气阀(43)通过混合气管(2)与割嘴部(1)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4)其上还设置有乙炔阀(42),该乙炔阀(42)的一端与置于手柄(5)内的乙炔进气管(7)相连接,而乙炔阀(42)的另一端与混合气管(2)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定龙童芬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隆兴焊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