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云辉专利>正文

人体支承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957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人体支承设备,它包括人体支承板,该板包括位于上边的人体肩部支承部分和位于下边的人体腰部支承部分,在上述两个部分的结合部位开有孔,该孔至人体肩部支承部分上边缘形成有切缝,上述设备可对人体肩部提供动态的吻合支承,该设备可制成座椅、沙发、残疾人轮椅、医院专科用椅,交通工具用椅或单独的靠垫。(*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体支承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靠背、靠垫、椅子,沙发或床垫。现有的椅子,沙发等人体支承设备上的支承人体肩部的靠背或(单独的或整体的)靠垫不能对压靠在其上的人体肩部提供满意的支承,其主要原因是从侧面看人体上半身呈曲线型,处于坐姿时人体腰部弯进,肩部凸出,肩上部则向前倾,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因此通常的坐椅靠肩支板设计高度为从人体臀底部至肩的凸出部A点处,如图1所示。为了符合人体肩部形状,有些坐椅的靠背加高,该加高部分向前倾斜,但是上述靠背加高部分缺乏弹性的前后位移,如图2虚线所示,这样就会影响人体向后运动的幅度,而人体向后运动受限就会感到不舒服,久而久之人背部会产生酸痛。对于沙发,一般是通过一个向前凸出的软枕B来解决此问题,如图3所示,虽然上述设计可提供一定的弹性位移,但要想增大位移量,则软枕厚度就过大,造成坐椅体积尺寸加大,并且,其效果也并不够理想。同样办公椅,靠垫也由于受厚度的限制而很难解决此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体支承设备,该设备能随人体的移动而改变形状,并与该人体移动部位保持吻合并对其提供弹性支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结构的人体支承设备来实现的,该人体支承设备包括人体支承板,该板沿上下分为二个部分,其中位于下边的部分为人体腰部支承部分,而位于上边的部分为人体肩部支承部分,在上述人体腰部支承部分和人体肩部支承部分的结合部位开有孔,从人体支承板上边缘,即人体肩部支承部分上边缘至上述孔处形成有切缝,该切缝将上述人体支承板的人体肩部支承部分分成多个片。在上述人体腰部支承部分和人体肩部支承部分的结合部位开有多个孔,其中每个孔至人体支承板上边缘,即人体肩部支承部分上边缘均形成有切缝。至少一个上述的开孔至人体支承板上边缘,即人体肩部支承部分上边缘形成多条切缝。在上述人体支承板上设有扭力平衡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承压板,该承压板具有前面和与该前面相对的背面,第二承压板,该承压板具有前面和与该前面相对的背面,扭力弹簧件,它包括第一臂,该臂的自由端与第一承压板的背面连接,该臂的另一端固定于支承在支承板上的摇摆部件的一侧,第二臂,该臂的自由端与第二承压板的背面连接,该臂的另一端固定于摇摆部件的另一侧,人体支承板上边缘形成有颈部支承件。上述人体肩部支承部分设有使切缝在受压时不扩张的锁定件。在上述第一和第二承压板背面设有扭力弹簧件的定位件。上述定位件可以为定位块,定位套或在承压板上形成的定位槽。上述弹簧件第一和第二臂的自由端可与承压板刚性相连或铰接,该自由端也可插入承压板上所开的孔中。在上述人体支承板上还可设有另一种扭力平衡装置,该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型弹簧和第二板型弹簧,该第一和第二板型弹簧呈C形,第一和第二板形弹簧分别包括自由端和固定端,该固定端与自由端相对,上述自由端包括可承受所施加的外部压力的承压面,第一和第二板型弹簧中的自由端相对延伸,第一板型弹簧中的固定端固定于支承在支承板上的摇摆部件的一侧,第二板型弹簧中的固定端固定于摇摆部件的另一侧。在上述人体支承板上还可设置下述结构的扭力平衡装置,该装置包括呈C形的板型弹簧,该弹簧包括相对延伸的自由端,其中每个自由端包括可承受所施加的外部压力的承压面,在弹簧中与上述自由端的相对一侧形成有支承在支承板上的凸起弧形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还可通过下述结构的人体支承设备来实现,该设备包括人体支承件,该支承件沿上下分为二块,其中位于上边的一块为人体肩部支承件,而位于下边的一块为人体腰部支承件,上述人体肩部支承件通过弹簧件和铰接件与人体腰部支承件相连。上述弹簧件与铰接件装配在一起或与铰接件分开单独设置。上述人体支承件包括支承板,该板上设有扭力平衡装置,该扭力平衡装置包括第一承压板,该承压板具有前面和与该前面相对的背面,第二承压板,该承压板具有前面和与该前面相对的背面,扭力弹簧件,它包括第一臂,该臂的自由端与第一承压板的背面连接,该臂的另一端固定于支承在支承板上的摇摆部件的一侧,第二臂,该臂的自由端与第二承压板的背面连接,该臂的另一端固定于摇摆部件的另一侧。上述支承板上边缘形成有颈部支承件。上述人体肩部支承件与人体腰部支承件之间设有铰接锁定件。在上述第一和第二承压板背面设有扭力弹簧件的定位件。上述定位件可以为定位块,定位套或在承压板上形成的定位槽。上述弹簧件第一和第二臂的自由端可与承压板刚性相连或铰接,该自由端也可插入承压板上所开的孔中。上述人体支承件包括支承板,该板上还设有下述结构的扭力平衡装置,该扭力平衡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型弹簧和第二板型弹簧,该第一和第二板型弹簧呈C形,第一和第二板型弹簧分别包括自由端和固定端,该固定端与自由端相对,上述自由端包括可承受所施加的外部压力的承压面,第一和第二板型弹簧中的自由端相对延伸,第一板型弹簧中的固定端固定于支承在支承板上的摇摆部件的一侧,第二板型弹簧中的固定端固定于摇摆部件的另一侧。上述人体支承件包括支承板,该板上也可设置下述形式的扭力平衡装置,该装置包括呈C形的板型弹簧,该弹簧包括相对延伸的自由端,其中每个自由端包括可承受所施加的外部压力的承压面,在弹簧中与上述自由端的相对一侧形成有支承在支承板上的凸起弧形部。对于上述二种结构的人体支承设备中所设置的三种扭力平衡装置,其均可由柔性保持层包覆起来,其中所述的承压板或承压面连接于该柔性保持层上,上述摇摆部件或弧形部通过柔性块压靠在支承板上,该柔性块连接于支承板上。另外上述两种结构的人体支承设备还可包括第一柔性保持件和第二柔性保持件,第一和第二柔性保持性设于上述三和扭力平衡装置中的相应承压板或承压面上,在上述柔性保持件和支承板外面设有外表覆盖层,上述摇摆部件与支承板铰接。在上述二种结构的人体支承设备中,所述的颈部支承件可通过采用在其与人体支承板或件结合部开设孔及与该孔连通至其上边缝的切缝的可弹性回位的结构或弹簧件和铰接件与人体支承板或件上边缘相边从而相对人体支承板或件上边缘摆动或位移。还有本专利技术中可设置多个扭力平衡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人体支承板或人体支承件上部可弹性摆动,从而人体即可获得较理想的吻合的肩上部支承,又可向后方作肩部后仰运动,这样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消除久坐椅子、沙发后肩部不适或酸痛的问题。另外本专利技术中还配有扭力平衡装置,从而人体上身后仰或前倾时不但肩部可得到吻合支承,而且人体腰部也会得到动态的平衡支承,这样人体上身部从整体上会感十分舒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描述。图1为一般坐椅的侧面图;图2为另一种普通坐椅的侧面图;图3为普通沙发的侧面图;图4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人体支承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正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7为带高支承板的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所采用的包覆有海棉层的扭力平衡装置的透视图;图10为图9所示装置的立面图;图11为图9所示装置中的扭力弹簧件的立面图;图12为扭力平衡装置用的摇摆部件的局部剖面透视图;图13为摇摆部件的俯视图;图14为摇摆部件的侧视图;图15为摇摆部件的固定支架透视图;图16为扭力平衡装置的另一种布置图;图17为扭力平衡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8为扭力平衡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扭力弹簧件为弹簧片;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体支承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人体支承板,该板沿上下分为二个部分,其中位于下边的部分为人体腰部支承部分,而位于上边的部分为人体肩部支承部分,在上述人体腰部支承部分和人体肩部支承部分的结合部位开有孔,从人体支承板上边缘,即人体肩部支承部上边缘至上述孔处形成有切缝,该切缝将上述人体支承板的人体肩部支承部分分成多个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辉
申请(专利权)人:张云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