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云辉专利>正文

人体支承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956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人体支承设备,它可制成单独的坐靠垫,也可制成椅子、沙发和床垫。它包括弹性支承件,该支承件包括与所要支承的人体部位形状相应的长条形弹簧件,该弹簧件上面连在柔性层,该柔性层上面固定有多个承压片,该承压片由上述弹簧件来支承,该承压片外表包覆有弹性层。上述设备的优点在于可扩大人体相应部位的支承面,从而使人体长久压靠时不致产生疲劳或不适。(*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体支承装置。以往的办公椅上的坐垫通常由内部的厚度均匀的海绵及外表的覆盖层构成,该坐垫具有一定的松软和弹性,扩大了人体和坐垫的接触面,增加了一定的舒适感。但是上述坐垫中由于海棉受压缩变形大的区域提供较大的支承力,它通常分布在人体坐骨和大腿骨轴线上,而大腿两侧、臀部外侧则受到较小的支承力,这样人体久座此种坐垫后会感到疲劳,对于已有技术中的靠垫和床垫也存在同样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体支承设备,该设备可扩大与压于其上的人体的接触面积,从而使人体得到更均匀而富有弹性的支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结构的人体支承设备来实现的,该设备包括弹性支承件,其包括与所要支承的人体部位形状相应的长条型弹簧件,该弹簧件上面连有柔性层,该柔性层上面固定有多个承压片,该承压片由上述弹簧件来支承,该承压片外表包覆有弹性层。上述弹性支承件包括二个部分,每个部分包括一组上述的承压片,每组承压片由成排的多个承压片构成,每组承压片各自由位于其下面相应的上述弹簧件支承,支承其中一组承压片的弹簧件呈槽形,而支承另一组承压片的弹簧件呈“W”形,上述柔性层为海棉层或布,上述弹性层为海棉层。上述人体支承设备还可包括支承板,该板上设置有扭力平衡装置,该装置设置在坐垫中,而上述弹性支承件也设置于坐垫中。上述人体支承设备中还可包括人体后背支承板,该板上设有扭力平衡装置。上述扭力平衡装置可以为下述三种形式第一种扭力平衡装置包括第一承压板,该承压板具有前面和与该前面相对的背面,第二承压板,该承压板具有前面和与该前面相对的背面,长条型扭力弹簧件,它包括第一臂,该臂的自由端与第一承压板的背面连接,该臂的另一端固定于支承在支承板上的摇摆部件的一侧,第二臂,该臂的自由端与第二承压板的背面连接,该臂的另一端固定于摇摆部件的另一侧。上述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可分别与弹性支承件中的二个部分相连。上述第一和第二承压板的背面设有扭力弹簧件的定位件。上述摇摆部件通过柔性垫支承于支承板上,该柔性垫连接于支承板上。上述柔性垫可以为海棉垫。而上述二个承压板可连接于外表包覆的柔性层上。上述摇摆部件可铰接于支承板上。第二种扭力平衡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型弹簧和第二板型弹簧,该第一和第二板型弹簧呈C形,第一和第二板型弹簧分别包括自由端和固定端,该固定端与自由端相对,上述自由端包括可承受所施加的外部压力的承压面,第一和第二板型弹簧中的自由端相对延仲,第一板型弹簧中的固定端固定于支承在支承板上的摇摆部件的一侧,而第二板型弹簧中的固定端固定于摇摆部件的另一侧。上述第一和第二板型弹簧上的承压面分别与弹性支承件中的二个部件相连。上述摇摆部件通过柔性垫支承于支承板上,该柔性垫连接于支承板上。上述柔性垫可以为海棉垫,而上述二个承压面可连接于外表包覆的柔性层上。上述摇摆部件可铰接于支承板上。第三种扭力平衡装置包括呈C形的板形弹簧,该弹簧包括相对延伸的第一和第二自由端,其中每个自由端包括可承受所施加的外部压力的承压面,弹簧中与上述自由端的相对一侧形成有支承在支承板上的凸起的弧形部。上述弧形部压靠在柔性垫上,该柔性垫与支承板相连,上述第一和第二自由端的承压面可连接于外表包覆的柔性层上。上述弧形部可铰接于支承板上。上述的弹性支承件既可用于靠背,也可用于坐垫。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弹簧件,如弹簧钢带具有良好的弹性,承压片跟随钢带的造型可制成符合人体外形的支承,如制成高度符合人体臀部的外形使人体在坐上时在臀部、大腿部得到更加均匀而富有弹性的支承,扩大了支承面,在腿的两侧和臀部外侧有良好的支承,从而增加了稳定感和舒适感,有利于腿部、臀部肌肉、筋腱组织的松驰与休息。另外按照上述给出的方案将本专利技术中的弹性支承件结构用于人体支承设备,如坐椅中的坐垫,而在坐椅中的靠背中装设扭力平衡装置,则会使人的整个身体处于协调的、动态的吻合支承状态。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为去掉上面的包覆层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透视图;图3为沿图1中1-1线的剖视图;图4为沿图1中2-2线的剖视图;图5为图3中所示弹簧钢带的透视图;图6为图4中所示弹簧钢带的透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图8为图7中的扭力平衡装置的立面图;图9为图8所示扭力平衡装置用的扭力弹簧件的立面图;图10为扭力平衡装置用的摇摆部件的局部剖面透视图;图11为摇摆部件的俯视图;图12为摇摆部件的侧视图;图13为摇摆部件的固定支架透视图;图14为另一种扭力平衡装置布置方式的示意图;图15为扭力平衡装置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6为扭力平衡装置第三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扭力弹簧件为弹簧片;图17为扭力平衡装置第四实施例的透视图,该装置采用单独的扭力弹簧件;图18为扭力平衡装置第五实施例的透视图,该装置仅采用两个板型弹簧件而无需承压板;图19为图18所示板型弹簧件的透视图;图20为图18所示装置用的摇摆部件的透视图;图21为扭力平衡装置第六实施便的透视图,该装置彩单独的板型弹簧件。图1所示的为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坐垫1,该坐垫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2用来支承人体的大腿,第二部分3用来支承人体的臀部。如图2所示,第一部分中包括弹簧钢带4,该钢带上通过粘固有海棉层5,该海棉层5上粘固有承压片6,上述组件外表包覆有海棉层7,如图3所示。上述钢带4的形状如图5所示,其形状基本呈W形,其两个侧臂8用来支承人体大腿侧部,人体大腿的两个外侧,钢带4中间的凸起部9用来支承人体大腿的内侧,钢带中的两底部10用来支承大腿的底部,如图4所示。坐垫中的第二部分3与第一部分的结构类似,只是钢带的形状不同,该第二部分3中的钢带4’,基本呈槽型,如图4和6所示,该钢带4’包括两个支承人体臀部外侧的侧臂8’及支承人体臀部底部的底面10’。图7所示的为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坐椅41。它包括靠背和坐垫,靠背中设有扭力平衡装置11,该装置11通过摇摆部件20支承在支承板25上,其中的承压板12,13通过柔性块26连接于外表覆盖弹性层28上,该靠垫中的扭力平衡装置11还可设有与人体后背形状相适合的弹性支承件(图未示),其结构与图2所示的用于坐垫中的弹性支承件中的结构相同(但弹簧钢带形状不同)。坐椅41中的坐垫的结构可采用图1-6中坐垫的结构,它包括钢带4上粘固有海棉层5,海棉层5粘固有承压片6,承压片6上粘有包覆海棉层7,该坐垫中的两个部分可由下部设置的扭力平衡装置来支承(图中未示),其中扭力平衡装置中的一个承压板或承压面与坐垫中的一个部分上的钢带相连,而扭力平衡装置中的另一个承压板或承压面连接,坐垫中的另一部分上的钢带。如图7所示,上述坐椅中的靠背(或坐垫)可采用并排布置的多个扭力平衡装置11,该装置11包括成对的承压板,即上承压板12和下承压板13,上述扭力平衡装置通过摇摆部件20支承在支承板25上,如图8所示上述承压板由钢性板材制成,该板材可以为塑料、金属板、纤维板或木板,每对上、下承压板12和13与扭力弹簧件相连,该弹簧件有两个基本呈V形的长条形扭力弹簧14和15组成,每个扭力弹簧包括长臂16和短臂17,如图8所示,短臂16的自由端设有直角弯曲短头18,该短头18可插入承压板上所开设的孔中,当然短臂16的自由端也可与承压板的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体支承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弹性支承件,其包括与所要支承的人体部位形状相应的长条型弹簧件,该弹簧件上面连有柔性层,该柔性层上面固定有多个承压片,该承压片由上述弹簧件来支承,该承压片外表包覆有弹性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辉
申请(专利权)人:张云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