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菌类生长的水污染治理生态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8431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菌类生长的水污染治理生态基,包括生态基主体、固定座、连接槽、固定条和加气口,所述生态基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且固定座的下端设置有配重条,并且固定座的内部设置有内腔,同时内腔的内部穿插有软管,所述固定座的内部设置有固定钢绳,且固定座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槽,并且连接槽的内部与固定条、第一附着条和第二附着条的下端缝合固定,同时固定条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附着条和第二附着条胶粘固定,所述加气口位于内腔的上部。该便于菌类生长的水污染治理生态基,可避免在拖拽生态基主体时,避免生态基主体的断裂,有利益生态基主体的稳定铺设,可通过固定软管顶部的开口将空气加入到加气口内,有利于好氧菌类的繁殖。

An ecological base for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that is convenient for the growth of fung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菌类生长的水污染治理生态基
本技术涉及生态基
,具体为一种便于菌类生长的水污染治理生态基。
技术介绍
生态基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生态载体,它融合了材料学、微生物学及水体生态学等学科,采用食品级原材料,通过编织技术,将其制成高比表面积、高负荷的,是目前国内外最先进、最有效的以生态修复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水体净化问题的环保产品。但现有的生态基,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方便将生态基放入到水底,且在移动生态基的过程中,当拖拽力度较大时,也易发生生态基的断裂,影响生态基的铺设和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菌类生长的水污染治理生态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生态基,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方便将生态基放入到水底,且在移动生态基的过程中,当拖拽力度较大时,也易发生生态基的断裂,影响生态基的铺设和移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菌类生长的水污染治理生态基,包括生态基主体、固定座、连接槽、固定条和加气口,所述生态基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且固定座的下端设置有配重条,并且固定座的内部设置有内腔,同时内腔的内部穿插有软管,所述固定座的内部设置有固定钢绳,且固定座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槽,并且连接槽的内部与固定条、第一附着条和第二附着条的下端缝合固定,同时固定条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附着条和第二附着条胶粘固定,所述加气口位于内腔的上部。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和配重条之间为胶粘固定,且配重条均匀分布在固定座底部,并且配重条的材质为不锈钢块。优选的,所述第一附着条和第二附着条的外表面均为微孔结构,且第一附着条和第二附着条外表面微孔的大小分别为1-5μm和80-350μm。优选的,所述内腔贯穿固定座,且内腔与加气口相连通。优选的,所述加气口的形状为“Y”型结构,且加气口的出气口位于连接槽的两侧。优选的,所述固定钢绳位于内腔下方的两侧,且固定钢绳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菌类生长的水污染治理生态基,第一附着条和第二附着条内部的孔结构针对微生物的各种形态,设计了大小不同的微孔,(BDF型)生态基材料用生物友好的材料为微生物群体的繁衍提供了巨大的洞穴般的空间,为异养生物(如异养型细菌)设计了微孔(1~5μm),为自养生物(如藻类)设计了大孔(80~350μm),从而为实现微生物的多样性并建立起高效水生态系统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在固定座的底部设置配重条,可使固定座沉入到水底,有利于将第一附着条和第二附着条带入水底,且在固定座上设置有固定钢绳,可避免在拖拽生态基主体时,避免生态基主体的断裂,有利益生态基主体的稳定铺设,在固定座的内部设置有内腔,起到固定软管的作用,可通过固定软管顶部的开口将空气加入到加气口内,有利于好氧菌类的繁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生态基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生态基主体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座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生态基主体;2、固定座;3、配重条;4、连接槽;5、固定条;6、第一附着条;7、第二附着条;8、内腔;9、软管;10、加气口;11、固定钢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菌类生长的水污染治理生态基,包括生态基主体1、固定座2、配重条3、连接槽4、固定条5、第一附着条6、第二附着条7、内腔8、软管9、加气口10和固定钢绳11,生态基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2,且固定座2的下端设置有配重条3,并且固定座2的内部设置有内腔8,同时内腔8的内部穿插有软管9,固定座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钢绳11,且固定座2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槽4,并且连接槽4的内部与固定条5、第一附着条6和第二附着条7的下端缝合固定,同时固定条5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附着条6和第二附着条7胶粘固定,加气口10位于内腔8的上部。固定座2和配重条3之间为胶粘固定,且配重条3均匀分布在固定座2底部,并且配重条3的材质为不锈钢块,这样设置可使固定座2沉入到水底,有利于将第一附着条6和第二附着条7带入水底。第一附着条6和第二附着条7的外表面均为微孔结构,且第一附着条6和第二附着条7外表面微孔的大小分别为1-5μm和80-350μm,通过第一附着条6和第二附着条7两面型设计的生态基(BDF型)的功能特性,第一附着条6外表面密实设计(1~5μm)有利于细菌(如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的生长,第二附着条7外表面(80~350μm)疏松设计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内腔8贯穿固定座2,且内腔8与加气口10相连通,这样设置有利于空气通过加气口10的加入。加气口10的形状为“Y”型结构,且加气口10的出气口位于连接槽4的两侧,这样设置有利于空气均匀的加入到生态基主体1上的第一附着条6和第二附着条7上。固定钢绳11位于内腔8下方的两侧,且固定钢绳11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这样设置起到对生态基主体1进行拉动的作用,并可增加生态基主体1的抗拉强度,避免生态基主体1的断裂。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菌类生长的水污染治理生态基时,拉动固定钢绳11,将生态基主体1放入到需要净化污水的河底,固定座2底部的配重条3可使生态基主体1沉入水底,外界气泵可通过软管9将空气加入到固定座2内部的内腔8内,并由加气口10排出,进而对第一附着条6、第二附着条7上加氧,以上便完成该便于菌类生长的水污染治理生态基的一系列操作,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菌类生长的水污染治理生态基,包括生态基主体(1)、固定座(2)、连接槽(4)、固定条(5)和加气口(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基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2),且固定座(2)的下端设置有配重条(3),并且固定座(2)的内部设置有内腔(8),同时内腔(8)的内部穿插有软管(9),所述固定座(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钢绳(11),且固定座(2)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槽(4),并且连接槽(4)的内部与固定条(5)、第一附着条(6)和第二附着条(7)的下端缝合固定,同时固定条(5)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附着条(6)和第二附着条(7)胶粘固定,所述加气口(10)位于内腔(8)的上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菌类生长的水污染治理生态基,包括生态基主体(1)、固定座(2)、连接槽(4)、固定条(5)和加气口(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基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2),且固定座(2)的下端设置有配重条(3),并且固定座(2)的内部设置有内腔(8),同时内腔(8)的内部穿插有软管(9),所述固定座(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钢绳(11),且固定座(2)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槽(4),并且连接槽(4)的内部与固定条(5)、第一附着条(6)和第二附着条(7)的下端缝合固定,同时固定条(5)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附着条(6)和第二附着条(7)胶粘固定,所述加气口(10)位于内腔(8)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菌类生长的水污染治理生态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和配重条(3)之间为胶粘固定,且配重条(3)均匀分布在固定座(2)底部,并且配重条(3)的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创新孙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稀水厦门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