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电动乘用车动力舱罩板轻量化拆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8055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纯电动乘用车动力舱罩板轻量化拆装结构,属于动力舱罩板结构领域,包括内罩板和外罩板,所述内罩板的表面四个边角部分均开设有第一条形孔,所述连接件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条形孔,所述连接件的中心区域设有凸起端,且所述凸起端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件通过第一螺栓依次穿过第二条形孔、第一条形孔活动连接在内罩板上,所述第二螺栓的一端依次穿过安装孔与设置在外罩板上的通孔,所述外罩板通过螺母与第二螺栓活动连接在连接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实现,将罩板分为内外两侧设置,通过连接件来彼此关联并支撑,确保了固定效果的同时大幅降低了整体重量。

A lightweight disassembling structure for power cabin cover of pure electric passenger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纯电动乘用车动力舱罩板轻量化拆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动力舱罩板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纯电动乘用车动力舱罩板轻量化拆装结构。
技术介绍
纯电动乘用车是以电力为能源的一种新兴车,纯电动乘用车的发动机主要用电能,是一种无污染,低消耗的环保型车。动力舱则是乘用车的核心部分,当前动力舱罩板的拆装结构质量体积较大,拆卸罩板时时需要依次将各个连接件处的螺母依次拆除,然后拆卸罩板主体,操作繁琐。且无法调节尺寸,仅适配于特定尺寸的动力舱,操作固化,整体较为笨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纯电动乘用车动力舱罩板轻量化拆装结构,结构简单易实现,将罩板分为内外两侧设置,通过连接件来彼此关联并支撑,确保了固定效果的同时大幅降低了整体重量。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纯电动乘用车动力舱罩板轻量化拆装结构,包括内罩板、连接件、外罩板和第二螺栓,所述内罩板的表面四个边角部分均开设有第一条形孔,所述连接件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条形孔,所述连接件的中心区域设有凸起端,且所述凸起端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件通过第一螺栓依次穿过第二条形孔、第一条形孔活动连接在内罩板上,所述第二螺栓的一端依次穿过安装孔与设置在外罩板上的通孔,所述外罩板通过螺母与第二螺栓活动连接在连接件上。优选的,所述内罩板的表面至少开设有十二处第一条形孔。优选的,所述内罩板的表面开设有开口槽。优选的,所述外罩板的周边部分设有盖板。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钢结构材料制成的一体化结构。优选的,所述外罩板的表面通过铰链安装有把手。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将罩板分为内外双层,通过连接件来配合对动力舱进行有效封闭,内部形成支撑结构使整体稳定性得到保障,同时大大降低了罩板整体的重量,仅通过两侧螺栓配合进行有效固定,使罩板主体便于进行拆装。2、内罩板上开设有条形孔,可以配合连接件上的条形孔来对动力舱口进行有效覆盖,能够适用于多种规格的动力舱,仅调节螺栓在条形孔上的位置即可,提高整体实用性;且内罩板上设有开口槽,在必要时仅拆下外罩板即可对动力舱内进行观察,且进一步降低了整体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罩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件设置在内罩板表面时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内罩板;2、第一条形孔;3、开口槽;4、连接件;5、第二条形孔;6、凸起端;7、安装孔;8、螺母;9、铰链;10、把手;11、外罩板;12、第一螺栓;13、第二螺栓;14、通孔;15、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纯电动乘用车动力舱罩板轻量化拆装结构,包括内罩板1、连接件4、外罩板11和第二螺栓13,内罩板1的表面四个边角部分均开设有第一条形孔2,连接件4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条形孔5,连接件4的中心区域设有凸起端6,且凸起端6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7,连接件4通过第一螺栓12依次穿过第二条形孔5、第一条形孔2活动连接在内罩板1上,第二螺栓13的一端依次穿过安装孔7与设置在外罩板11上的通孔14,外罩板11通过螺母8与第二螺栓13活动连接在连接件4上。具体的,内罩板1的表面至少开设有十二处第一条形孔2,能够最大程度的与各个规格的动力舱进行匹配,便于根据情况来调节安装位置。具体的,内罩板1的表面开设有开口槽3,能够有效降低整体重量,同时也便于观察动力舱内部。具体的,外罩板11的周边部分设有盖板15,能够与内罩板1的周边进行搭接,提高密封程度。具体的,连接件4为钢结构材料制成的一体化结构,具有良好的强度与刚度,能够对内罩板1与外罩板11进行有效支撑与连接。具体的,外罩板11的表面通过铰链9安装有把手10,能够用于抬起外罩板11,便于手动进行操作。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内罩板1放置在需要进行封闭的动力舱口,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内罩板1的角度,使各个第一条形孔2能够分别与动力舱口的螺纹槽进行对应,此时先将第二螺栓13的端部穿过设置在连接件4上的安装孔7,然后再将两个连接件4分别设置在内罩板1的两侧并将第二条形孔5依次与第一条形孔2对应。使用第一螺栓12分别穿过第二条形孔5与第一条形孔2并与动力舱螺接固定,使用多个第一螺栓12来使内罩板1紧密贴合固定在动力舱口。手动将外罩板11覆盖在内罩板1的外部,此时第二螺栓13的端部沿通孔14处突出,手动将第二螺栓13向上提起,将螺母8与第二螺栓13螺接至紧固,以此来完成外罩板11的固定安装。整体结构较为轻便,同时连接件4与外罩板11之间形成支撑结构,与盖板15部分配合使整体结构稳固的得到提升,同时大幅降低了罩板的重量。拆卸时,直接拧下螺母8,利用把手10来直接抬起外罩板11即可,可直接通过开口槽3来观察动力舱内部情况。需要继续拆卸,直接拧下各个第一螺栓12即可,整体操作简单易实现。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纯电动乘用车动力舱罩板轻量化拆装结构,包括内罩板(1)、连接件(4)、外罩板(11)和第二螺栓(1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罩板(1)的表面四个边角部分均开设有第一条形孔(2),所述连接件(4)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条形孔(5),所述连接件(4)的中心区域设有凸起端(6),且所述凸起端(6)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7),所述连接件(4)通过第一螺栓(12)依次穿过第二条形孔(5)、第一条形孔(2)活动连接在内罩板(1)上,所述第二螺栓(13)的一端依次穿过安装孔(7)与设置在外罩板(11)上的通孔(14),所述外罩板(11)通过螺母(8)与第二螺栓(13)活动连接在连接件(4)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纯电动乘用车动力舱罩板轻量化拆装结构,包括内罩板(1)、连接件(4)、外罩板(11)和第二螺栓(1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罩板(1)的表面四个边角部分均开设有第一条形孔(2),所述连接件(4)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条形孔(5),所述连接件(4)的中心区域设有凸起端(6),且所述凸起端(6)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7),所述连接件(4)通过第一螺栓(12)依次穿过第二条形孔(5)、第一条形孔(2)活动连接在内罩板(1)上,所述第二螺栓(13)的一端依次穿过安装孔(7)与设置在外罩板(11)上的通孔(14),所述外罩板(11)通过螺母(8)与第二螺栓(13)活动连接在连接件(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电动乘用车动力舱罩板轻量化拆装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旭孟强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