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电平桥式结构的三层叠层母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6149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6:17
一种三电平电路的三层叠层母排结构,三电平电路采用如下结构进行布局,最下端为第一电容器与第二电容器;第一开关模块紧挨并位于第一电容器与第二电容器上方;第一二极管与第二二极管紧挨并处于第一开关模块上方;第二开关模块紧挨并位于第二二极管与第一二极管上方;第三电容器与第四电容器紧挨并处于第二开关模块上方;三层叠层母排结构的最上层包含第四母排,三层叠层母排中间层包含第三母排,三层叠层母排最下层包含第一母排、第二母排、第五母排、第六母排;第一母排、第一母排、第五母排、第六母排设计在同一层,而不造成交叉。从而使得母排层数少,其杂散电感更小。该母排结构制作的变换器能够工作在更高的开关频率,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

A three layer bus structure with three electric flat bridg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电平桥式结构的三层叠层母排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能转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电平桥臂的三层叠层母排结构。
技术介绍
相较于传统同轴电缆以及铜条等的主回路连接方式,叠层母排连接组件因具有低杂散电感特性而被广泛使用于变换器直流母线电容与半导体器件间的连接。其低杂散电感特性可以有效减小IGBT开关时器件两端产生的开关电压尖峰,有利于提高IGBT开关频率,增大变换器的功率密度。在叠层母排的设计中,需要着重关注其杂散电感量。叠层母排中电流回路之间的间距是叠层母排杂散电感的关键影响参数,间距越小,杂散电感越小。在叠层母排层间距因绝缘安全距离要求不能进一步减小的情况下,减少叠层母排层数将是减小杂散电感的有效手段。在文献《逆变电源主电路分布参数的分析与优化》中,三电平桥式结构往往采用4层叠层母排。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专利提出了一种新型的3层叠层母排结构,进一步优化了叠层母排的杂散电感,并减小了叠层母排的重量。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电平电路的三层叠层母排结构,所述三电平电路采用如下结构进行布局,最下端为第一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电平电路的三层叠层母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电平电路采用如下结构进行布局,最下端为第一电容器与第二电容器;第一开关模块紧挨并位于第一电容器与第二电容器上方;第一二极管与第二二极管紧挨并处于第一开关模块上方;第二开关模块紧挨并位于第二二极管与第一二极管上方;第三电容器与第四电容器紧挨并处于第二开关模块上方;三层叠层母排结构的最上层包含第四母排,三层叠层母排中间层包含第三母排,三层叠层母排最下层包含第一母排、第二母排、第五母排、第六母排;所述第一母排、第二母排、第五母排、第六母排设计在同一层,而不造成交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电平电路的三层叠层母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电平电路采用如下结构进行布局,最下端为第一电容器与第二电容器;第一开关模块紧挨并位于第一电容器与第二电容器上方;第一二极管与第二二极管紧挨并处于第一开关模块上方;第二开关模块紧挨并位于第二二极管与第一二极管上方;第三电容器与第四电容器紧挨并处于第二开关模块上方;三层叠层母排结构的最上层包含第四母排,三层叠层母排中间层包含第三母排,三层叠层母排最下层包含第一母排、第二母排、第五母排、第六母排;所述第一母排、第二母排、第五母排、第六母排设计在同一层,而不造成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电平电路的三层叠层母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器在第二电容器左侧,第一电容器的正端在第一电容器的左侧,第一电容器的负端在第一电容器的右侧,第二电容器的正端在第二电容器的左侧,第二电容器的负端在第二电容器的右侧;第三电容器的正端在第三电容器的左侧,第三电容器的负端在第三电容器的右侧;第四电容器的正端在第四电容器的左侧,第四电容器的负端在第四电容器的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电平电路的三层叠层母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从左侧至右侧的三个端子分别为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第一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程李锐吴浩伟郑中祥李保群张正卿汪文涛金翔帅骁睿邓磊张炜龙孔祥伟李小谦周樑欧阳晖姜波陈涛罗伟蔡凯魏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