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三相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子模块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
,尤其是指一种用于三相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子模块电路。
技术介绍
为了满足大容量电力输送以及增强电网可控性的要求,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作为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核心技术,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multilevelconverter,MMC)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MMC变换器,尤其是高压领域,大多为包含各种子模块的混合型MMC变换器。在整个MMC变换器中,半桥型子模块占了较大的一部分。虽然相较于传统的整流、逆变器,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具有模块化、开关频率低、开关损耗小、开关器件电压应力低等优点,但是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在应用过程中也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电容问题。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原理上讲,需要配备大量的电容,这些电容电压应力较高,同时为了控制电容电压纹波,电容值较高,电容占到整个模块化多电平器件的体积的1/2和成本1/3以上。目前的现有技术无法有效缩减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中电容的数量,电容已经成为制约模块化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三相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子模块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模块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三相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子模块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模块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一开关管(T1)、第二开关管(T2)、第三开关管(T3)、第四开关管(T4)、第五开关管(T5)、第六开关管(T6)、第七开关管(T7)、第八开关管(T8)、第九开关管(T9)、第十开关管(T10)、第十一开关管(T11)和第十二开关管(T12);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一开关管(T1)的集电极、第二开关管(T2)的集电极和第三开关管(T3)的集电极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一开关管(T1)的发射极和第四开关管(T4)的集电极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二开关管(T2)的发射极和第五开关管(T5)的集电极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第三开关管(T3)的发射极和第六开关管(T6)的集电极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四开关管(T4)的发射极和第七开关管(T7)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T5)的发射极和第八开关管(T8)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T6)的发射极和第九开关管(T9)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和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七开关管(T7)的发射极和第十开关管(T10)的集电极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八开关管(T8)的发射极和第十一开关管(T11)的集电极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第九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闯,张波,曹琬钰,黄润鸿,陈垣,丘东元,饶宏,李立浧,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