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兆欣专利>正文

一种漆包机烘炉的催化燃烧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6132 阅读:3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漆包机烘炉的催化燃烧室结构,包括催化燃烧室通道,所述催化燃烧室通道前后两端设有出气口和进气口,在进气口处开有风门Ⅰ和风门Ⅱ,它们分别与炉膛端部及从炉膛分隔出来的溶剂吸排区的两处进风口连通,其出气口与热交换区连通,在催化燃烧室通道内位于进气口处设有电加热管,所述催化燃烧室通道内设有四级催化区,相邻的催化区之间采用安放有催化剂的催化剂层隔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能使催化燃烧室内的气流充分燃烧,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漆包机烘炉上的催化燃烧室结构。(*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将涂漆后的铜线进行烘干的漆包机烘炉,特 别是一种漆包机烘炉的催化燃烧室结构。技术背景目前,常见的用于对铜导线上漆加工后进行烘干的漆包机烘炉其 内部的催化燃烧室内通常只设有一到两级催化区,催化区的级数过少 导致区间间隔距离小,同时没有足够的氧气与溶剂混合,这样的结构 不利于溶剂的充分燃烧,针对上述缺点,有必要〗故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使 催化燃烧室内的气流充分燃烧的催化燃烧室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漆包机烘炉的催化燃烧室结构,包括催化燃烧室通道,所述 催化燃烧室通道前后两端设有出气口和进气口 ,在进气口处开有风门 I和风门II ,它们分别与炉膛端部及从炉膛分隔出来的溶剂吸排区的 两处进风口连通,其出气口与热交换区连通,在催化燃烧室通道内位 于进气口处设有电加热管,所述催化燃烧室通道内设有四级催化区, 相邻的催化区之间采用安放有催化剂的催化剂层隔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针对原有结构的缺点进 行了改进,在催化燃烧室通道内设有四级催化区,相邻的催化区之间采用安放有催化剂的催化剂层隔离,这样可以保证有充分的氧气与溶 剂混合并充分燃烧,同时也能将整个催化燃烧室通道内的催化区距离 拉开,使温度更平均。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l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 一种漆包机烘炉的催化燃烧室结构,包括催化燃烧室通道l,所述催化燃烧室通道l前后两端设有出气口 2和进气口 3, 在进气口 3处开有风门I 4和风门II 5,它们分别与炉膛10端部及从 炉膛10分隔出来的溶剂吸排区20的两处进风口连通,其出气口 2与 热交换区30连通,在催化燃烧室通道l内位于进气口 3处设有电加 热管6,所述催化燃烧室通道l内设有四级催化区,相邻的催化区之 间采用安》欠有催化剂的催化剂层7隔离。本技术针对原有结构的缺点进行了改进,在催化燃烧室通道 1内设有四级催化区,相邻的催化区之间采用安放有催化剂的催化剂 层7隔离,这样可以保证有充分的氧气与溶剂混合并充分燃烧,同时 也能将整个催化燃烧室通道内的催化区距离拉开,使温度更平均。本技术结构合理,能使催化燃烧室内的气流充分燃烧,是一 种广泛应用于漆包机烘炉上的催化燃烧室结构。权利要求1.一种漆包机烘炉的催化燃烧室结构,包括催化燃烧室通道(1),所述催化燃烧室通道(1)前后两端设有出气口(2)和进气口(3),在进气口(3)处开有风门I(4)和风门II(5),它们分别与炉膛(10)端部及从炉膛(10)分隔出来的溶剂吸排区(20)的两处进风口连通,其出气口(2)与热交换区(30)连通,在催化燃烧室通道(1)内位于进气口(3)处设有电加热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燃烧室通道(1)内设有四级催化区,相邻的催化区之间采用安放有催化剂的催化剂层(7)隔离。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漆包机烘炉的催化燃烧室结构,包括催化燃烧室通道,所述催化燃烧室通道前后两端设有出气口和进气口,在进气口处开有风门I和风门II,它们分别与炉膛端部及从炉膛分隔出来的溶剂吸排区的两处进风口连通,其出气口与热交换区连通,在催化燃烧室通道内位于进气口处设有电加热管,所述催化燃烧室通道内设有四级催化区,相邻的催化区之间采用安放有催化剂的催化剂层隔离;本技术结构合理,能使催化燃烧室内的气流充分燃烧,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漆包机烘炉上的催化燃烧室结构。文档编号F23C13/00GK201173484SQ20082004351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9日专利技术者谢炳权 申请人:林兆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漆包机烘炉的催化燃烧室结构,包括催化燃烧室通道(1),所述催化燃烧室通道(1)前后两端设有出气口(2)和进气口(3),在进气口(3)处开有风门Ⅰ(4)和风门Ⅱ(5),它们分别与炉膛(10)端部及从炉膛(10)分隔出来的溶剂吸排区(20)的两处进风口连通,其出气口(2)与热交换区(30)连通,在催化燃烧室通道(1)内位于进气口(3)处设有电加热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燃烧室通道(1)内设有四级催化区,相邻的催化区之间采用安放有催化剂的催化剂层(7)隔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炳权
申请(专利权)人:林兆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