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量检测红托竹荪的特征性核苷酸序列、核酸分子引物、试剂盒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55333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定量检测红托竹荪的特征性核苷酸序列、核酸分子引物、试剂盒和方法。所述的定量检测红托竹荪的特征性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定量检测红托竹荪的核酸分子引物包括PRSF:5′‑TTTTAACGGTCGGGGT‑3′,PRSR:5′‑TTAAAGGGTCCCAAC‑3′。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核酸分子引物PRSF和PRSR进行荧光PCR扩增,仅红托竹荪能够激发荧光信号,而其他竹荪如棘托竹荪、长裙竹荪和冬荪等均在循环数小于30时无Ct值,显示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核酸分子引物PRSF和PRSR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可以用于快速检测红托竹荪子实体及其相关制品的真伪和含量,2h内可完成检测。

A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nucleotide sequence, primer, kit and method of Dictyophora rubr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量检测红托竹荪的特征性核苷酸序列、核酸分子引物、试剂盒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利用分子技术手段快速检测食药用菌真伪的
,具体涉及一种定量检测红托竹荪的特征性核苷酸序列、核酸分子引物、试剂盒和方法。
技术介绍
红托竹荪(DictyophorarubrovolvataM.Zang,D.G.Ji&X.X.Liu)是由臧穆等人于1976年首次发表并命名的新种。在分类学上,Kreisel于1996年将红托竹荪(DictyophorarubrovolvataM.Zang,D.G.Ji&X.X.Liu)合并于鬼笔属Phallus下,现名为红托鬼笔Phallusrubrovolvatus(M.Zang,D.G.Ji&X.X.Liu)Kreisel。本专利技术为了描述方便,还是沿用了民间的名称——红托竹荪。发现于云南的红托竹荪,现已是云南、四川、贵州、福建等地广泛种植且极具经济价值的食用菌,其中在贵州织金地区的“织金竹荪”(红托竹荪)已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性标志产品,极富盛名。红托竹荪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含水量比较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量快速检测红托竹荪的特征性核苷酸序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特征性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量快速检测红托竹荪的特征性核苷酸序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特征性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


2.一种定量快速检测红托竹荪的核酸分子引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核酸分子引物包括:
PRSF:5′-TTTTAACGGTCGGGGT-3′;
PRSR:5′-TTAAAGGGTCCCAAC-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挺李泰辉邓旺秋王刚正黄浩黄秋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