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扣及具有该卡扣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3932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1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卡扣及具有该卡扣的车辆。其中,卡扣包括:本体,用于与安装件可拆卸连接;第一固定机构,设置于本体,用于对第一线束进行固定;第二固定机构,设置于本体且与第一固定机构并排设置,用于对第二线束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并列设置于本体,能够同时对第一线束和第二线束分别进行固定,无需如现有技术中使用两个卡扣进行固定,大大节省了安装空间,并且,第一线束和第二线束的走向清晰。

Buckle and vehicle with the buck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卡扣及具有该卡扣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设备零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卡扣及具有该卡扣的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电子
的不断发展,汽车电器件不断增多,相应的,车内所需布置的线束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多。一般而言,汽车上的线束的走向和固定是通过线束卡扣固定在车身钣金上来实现的。然而,当两股线束在相邻区域内经过时,通常需要使用两个卡扣进行固定,这样一来就会导致线束安装空间大,线束走向不清晰。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卡扣,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两股线束通过两个卡扣固定导致的安装空间大且线束走向不清晰的问题。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该卡扣的车辆。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卡扣,该卡扣包括:本体,用于与安装件可拆卸连接;第一固定机构,设置于本体,用于对第一线束进行固定;第二固定机构,设置于本体且与第一固定机构并排设置,用于对第二线束进行固定。进一步地,上述卡扣中,本体包括:承载板;卡合体,设置于承载板的第一面,且与安装件卡合连接;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均设置于承载板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进一步地,上述卡扣中,第一固定机构设置于承载板的一侧且对应于承载板的第二面。进一步地,上述卡扣中,第一固定机构包括:均呈弧形的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其中,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均与承载板的侧壁相连接,并且,第一卡爪与第二卡爪相对设置,第一卡爪与第二卡爪之间的间隙形成用于卡合第一线束的卡合槽。进一步地,上述卡扣中,承载板的侧壁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凸设部,第一卡爪与凸设部相连接,第二卡爪与凸设部的侧壁相连接且与第一卡爪相对设置。进一步地,上述卡扣中,第一卡爪远离凸设部的端部设置有引导件;和/或,第二卡爪远离凸设部的端部设置有引导件。进一步地,上述卡扣中,第一卡爪为至少两个,第二卡爪为至少一个,各第二卡爪与各第一卡爪交错设置,各第二卡爪与各第一卡爪之间的间隙形成卡合槽。进一步地,上述卡扣中,第二固定机构包括:绑扎件;其中,第二线束放置于承载板的第二面,绑扎件用于将第二线束和承载板进行绑扎。进一步地,上述卡扣中,卡合体包括:连接板、支撑架和两个具有预设弹性的卡合片;其中,连接板设置于承载板的第一面,支撑架的第一端与连接板相连接,支撑架的第二端为自由端;两个卡合片的第一端与支撑架的第二端处相对的两个侧壁一一对应连接,每个卡合片的第二端均为自由端且均向连接板处延伸,每个卡合片与支撑架对应侧壁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安装件开设有安装孔,支撑架穿设于安装孔,并且,两个卡合片的第二端抵接于安装件。本技术中,通过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并列设置于本体,能够同时对第一线束和第二线束分别进行固定,无需如现有技术中使用两个卡扣进行固定,大大节省了安装空间,并且,第一线束和第二线束的走向清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两股线束通过两个卡扣固定导致的安装空间大且线束走向不清晰的问题。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第一线束、第二线束和上述任一种卡扣;其中,卡扣中的本体与车身可拆卸连接,卡扣中的第一固定机构对第一线束进行固定,卡扣中的第二固定机构对第二线束进行固定。由于卡扣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卡扣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扣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扣中,承载板、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扣中,卡合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扣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卡扣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4,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卡扣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卡扣可以应用于车辆,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的领域,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卡扣应用于车辆。卡扣可以包括:本体1、第一固定机构2和第二固定机构。其中,本体1用于与安装件3可拆卸连接,安装件3可以为车辆的钣金,也可以为其他装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第一固定机构2设置于本体1,第一固定机构2用于对第一线束4进行固定。第二固定机构也设置于本体1,并且,第二固定机构与第一固定机构2并排设置,第二固定机构用于对第二线束5进行固定。具体地,第一线束4和第二线束5为两股不同的线束,第一线束4与第一固定机构2之间可以为可拆卸地固定,第二线束5与第二固定机构之间也可以为可拆卸地固定,便于第一线束4和第二线束5的安装和拆卸。第一固定机构2和第二固定机构并列设置,使得第一线束4和第二线束5并列设置。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固定机构2和第二固定机构并列设置于本体1,能够同时对第一线束4和第二线束5分别进行固定,无需如现有技术中使用两个卡扣进行固定,大大节省了安装空间,并且,第一线束4和第二线束5的走向清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两股线束通过两个卡扣固定导致的安装空间大且线束走向不清晰的问题。参见图1至图4,上述实施例中,本体1可以包括:承载板11和卡合体12。其中,卡合体12设置于承载板11的第一面(图1所示的下面),并且,卡合体12与安装件3卡合连接,以实现本体1与安装件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第一固定机构2和第二固定机构均设置承载板11的第二面(图1所示的上面),其中,第二面与第一面为承载板11相对的两个面。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本体1的结构简单,便于实施。优选的,第一固定机构2设置于承载板11的一侧且对应于承载板11的第二面,第二固定机构设置于承载板11的第二面上。这样,能够准确地对第一固定机构2和第二固定机构进行区分,从而保证第一线束4和第二线束5的准确安装,避免出现错装的风险。参见图1、图2和图4,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机构2可以包括:第一卡爪21和第二卡爪22。其中,第一卡爪21和第二卡爪22均呈弧形,第一卡爪21和第二卡爪22均与承载板11的侧壁相连接,并且,第一卡爪21和第二卡爪22相对设置,则第一卡爪21与第二卡爪22之间的间隙形成卡合槽,该卡合槽用于卡合第一线束4。具体地,承载板11呈长条状,第一卡爪21和第二卡爪22均设置于承载板11长度方向的侧壁上。第一卡爪21与第二卡爪22处于同一直线上,并且,第一卡爪21与第二卡爪22所处位置的连线与承载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扣,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1),用于与安装件(3)可拆卸连接;/n第一固定机构(2),设置于所述本体(1),用于对第一线束(4)进行固定;/n第二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本体(1)且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2)并排设置,用于对第二线束(5)进行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扣,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1),用于与安装件(3)可拆卸连接;
第一固定机构(2),设置于所述本体(1),用于对第一线束(4)进行固定;
第二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本体(1)且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2)并排设置,用于对第二线束(5)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包括:
承载板(11);
卡合体(12),设置于所述承载板(11)的第一面,且与所述安装件(3)卡合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机构(2)和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均设置于所述承载板(11)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2)设置于所述承载板(11)的一侧且对应于所述承载板(11)的第二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2)包括:均呈弧形的第一卡爪(21)和第二卡爪(22);其中,
所述第一卡爪(21)和所述第二卡爪(22)均与所述承载板(11)的侧壁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卡爪(21)与所述第二卡爪(2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卡爪(21)与所述第二卡爪(22)之间的间隙形成用于卡合所述第一线束(4)的卡合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11)的侧壁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凸设部(111),所述第一卡爪(21)与所述凸设部(111)相连接,所述第二卡爪(22)与所述凸设部(111)的侧壁相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卡爪(21)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爪(21)远离所述凸设部(111)的端部设置有引导件(23);和/或,
所述第二卡爪(22)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群周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