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国良专利>正文

活塞、转子内燃机、车辆、飞行器及船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2615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活塞、转子内燃机、车辆、飞行器及船舶,属于内燃机领域。一种活塞包括活塞主体和储气结构。活塞主体的顶面包括主区域和位于主区域反向一侧的贴合坡面,贴合坡面背向主区域的朝向曲翘。储气结构设于活塞主体上,进气口位于活塞的顶面上,出气口位于活塞的反向侧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转子内燃机、车辆、飞行器和船舶采用上述的活塞。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活塞制成的转子内燃机,储气结构通过进气口将压缩后的可燃气体储存,通过出气口将可燃气体释放到燃烧室中,贴合坡面用于保证燃烧室的密封,最后燃烧室中的可燃气体燃烧推动活塞带动转子正向转动,使得转子发动机无需曲柄连杆机构,提高了输出扭矩和能量转化效率。

Piston, rot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vehicle, aircraft and sh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塞、转子内燃机、车辆、飞行器及船舶
本技术属于内燃机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活塞、转子内燃机、车辆、飞行器及船舶。
技术介绍
内燃机以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最为普遍,其通过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在气缸内燃烧,释放出的热能使气缸内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膨胀推动活塞做功,再通过曲柄连杆机构或其他机构将机械能输出,驱动从动机械工作。现有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气缸的顶部为燃烧室,气缸盖上设有节气门用来控制燃烧室的进气,等到燃烧室内充满可燃气体后,通过活塞的滑动将燃烧室内的可燃气体压缩,最后点燃可燃气体,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做功。此种结构可燃气体与活塞的顶面接触,可燃气体燃烧后推动活塞做直线运动,这就需要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曲轴的转动,转换过程的存在导致往复活塞式内燃机输出扭矩较小,能量转化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塞,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往复活塞式内燃机中,可燃气体存储于燃烧室内,使得燃烧室内的可燃气体燃烧只能推动推动活塞做直线运动,需要通过曲柄连杆机构来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曲轴的转动,致使往复活塞式内燃机输出扭矩较小,能量转化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活塞,包括:活塞主体,顶面包括主区域和位于所述主区域反向一侧的贴合坡面,所述贴合坡面背向所述主区域的朝向曲翘;以及储气结构,设于所述活塞主体上,进口位于所述活塞的顶面上,出口位于所述活塞的反向侧面上。进一步地,所述主区域为外凸的圆弧形曲面。进一步地,所述贴合坡面为外凸的圆弧型曲面。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主体的反向一侧设有与所述活塞的轴线平行的承压面。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主体的横截面为矩形、半圆形或椭圆形。进一步地,所述储气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活塞主体上的开放槽;所述开放槽在所述活塞主体的反向侧面上设有开口,所述开放槽在所述活塞主体的反向侧面上的开口形成所述出口,所述开放槽的开口从所述活塞主体的反向侧面上延伸至所述贴合坡面上并在所述贴合坡面上形成所述进口。本技术提供的活塞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的活塞应用到转子发动机后,在活塞主体压缩活塞腔中的可燃气体时,储气结构通过位于所述活塞的顶面上的进口,将压缩后的可燃气体储存到储气结构内,然后通过位于所述活塞的反向侧面上的出口,将可燃气体释放到活塞反向侧面的燃烧室中,过程中贴合坡面用于与定子环做功槽反向一端的壁面贴合,保证燃烧室的密封,最后通过点燃燃烧室中的可燃气体,使得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带动转子正向转动,使得转子发动机无需曲柄连杆机构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提高了输出扭矩和能量转化效率。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转子内燃机包括上述的活塞。本技术提供的转子内燃机的有益效果在于,燃烧室内的可燃气体燃烧产生的冲击力直接作用于活塞主体的反向侧面,来带动转子转动,免除了曲柄连杆机构的转换,在转子上产生的扭矩更大,能量转换效率更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转子内燃机。本技术提供的车辆的有益效果与上述转子内燃机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飞行器包括上述的转子内燃机。本技术提供的飞行器的有益效果与上述转子内燃机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船舶包括上述的转子内燃机。本技术提供的船舶的有益效果与上述转子内燃机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子内燃机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图中箭头方向为正向;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图5为图3中C处的放大图;图6为图3中的转子内燃机在转子正向转动后,活塞插入做功槽中时的剖视图;图7为图6中的D处放大图;图8为图3中活塞的侧视图;图9为图3中定子环的剖视图,图中箭头方向为正向;图10为图3中转子和活塞的装配图;图11为图10的侧视图;图1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子内燃机的剖视图,图中箭头方向为正向;图13为图12中主凸轮、开启凸轮、开启从动件、关闭凸轮、关闭从动件与活塞的结构图;图14为图13中活塞的剖视图;图15为图13中主凸轮的侧视图,图中箭头方向为正向;图16为图13中开启凸轮的侧视图,图中箭头方向为正向;图17为图13中关闭凸轮的侧视图,图中箭头方向为正向;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子内燃机中的活塞环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18中E处的放大图;图20为图19的侧视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定子环;11-进气槽;111-进气口;12-气封区;13-做功槽;131-点火组件;132-排气口;134-燃烧室;135-滑移室;14-隔板;15-注油间隙;16-润滑油孔;2-转子;21-活塞腔;22-压缩室;23-贴合面;25-周向密封环;26-轴向密封条;27-导向座;271-主导向孔;272-开启导向孔;273-关闭导向孔;3-活塞主体;31-主区域;32-贴合坡面;33-承压面;41-容气腔;42-换气槽;43-换气孔;44-封板;45-撬杆;46-开启凸轮;461-开启从动件;462-压缩开启段;463-做功开启段;47-关闭凸轮;471-关闭从动件;472-压缩关闭段;58-开放槽;6-主凸轮;61-凸轮槽;611-进气段;612-压缩段;613-插入段;614-做功保持段;615-回收段;62-主从动件;7-点火正时机构;71-常闭基座;72-长闭触环;73-常闭电刷;74-正时基座;75-正时电刷;76-点火触点;8-活塞环;81-密封段;811-卡槽;82-轴向限位插头;83-轴向限位插槽;84-径向限位插头;85-径向限位插槽;86-弹性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3、图6、图9以及图12,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活塞进行说明。一种活塞包括活塞主体3和储气结构。活塞主体3的顶面包括主区域31和位于主区域31反向一侧的贴合坡面32,贴合坡面32背向主区域31的朝向曲翘。储气结构设于活塞主体3上,进口位于活塞的顶面上,出口位于活塞的反向侧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实施例的活塞应用到转子2发动机后,在活塞主体3压缩活塞腔21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塞,其特征在于,包括:/n活塞主体,顶面包括主区域和位于所述主区域反向一侧的贴合坡面,所述贴合坡面背向所述主区域的朝向曲翘;以及/n储气结构,设于所述活塞主体上,进口位于所述活塞的顶面上,出口位于所述活塞的反向侧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其特征在于,包括:
活塞主体,顶面包括主区域和位于所述主区域反向一侧的贴合坡面,所述贴合坡面背向所述主区域的朝向曲翘;以及
储气结构,设于所述活塞主体上,进口位于所述活塞的顶面上,出口位于所述活塞的反向侧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区域为外凸的圆弧形曲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坡面为外凸的圆弧型曲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主体的反向一侧设有与所述活塞的轴线平行的承压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主体的横截面为矩形、半圆形或椭圆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吕国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