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小乐专利>正文

竖管三回程立式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2565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竖管三回程立式锅炉,具有炉排(26)下边设置的灰池(29)、锅壳(4)和锅壳(4)内的炉胆(5)构成的炉体侧壁上设置的侧添燃料口(25),其特征在于:其有上烟箱(15),在炉胆(5)内侧设置有上不与炉胆顶接触而下与炉胆侧壁接触的用于将其内上部空间分隔成内上行烟道(19)和外下行烟道(20)的圆筒型折流墙(6)且在炉胆(5)内设置一系列上与构成的锅炉水室连通而下与构成的锅炉水套连通的竖水管(8)、在构成的锅炉热水室(17)中设置连通上烟箱(15)与构成的下行烟道(20)底部的上程火管(18),上烟箱(15)的侧壁上设置清灰口、上部设置烟气出口(13),相对于下行烟道(20)底部的炉体侧壁上设置清灰门(7)。(*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立式锅炉、特别是一种竖管三回程立式锅炉。现有的立式锅炉多是由锅壳和锅壳内的炉胆构成的炉体、炉排、炉胆的上部设置的用于构成火管(水管)热交换器的火管(水管)构成的单回程立式锅炉,这样的锅炉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烟气由炉堂冲刷炉胆和火管(水管)后,就从烟囱或经过冲天管从烟囱排走了,燃料不得以完全燃烧,存在着燃料燃烧不完全、烟气排放温度高、热损失大、热效率低、浪费能源、灰尘排放浓度大之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燃料燃烧完全、排烟热损失小、热效率高、灰尘排放浓度极小的竖管三回程立式锅炉。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来实现这种燃料燃烧完全、排烟热损失小、热效率高、灰尘排放浓度极小的竖管三回程立式锅炉,具有炉排下边设置的灰池、锅壳和锅壳内的炉胆构成的炉体侧壁上设置的侧添燃料口,是设置上烟箱、在炉胆内设置上不与炉胆顶接触而下与炉胆侧壁接触的用于将其内上部空间分隔成内上行烟道和外下行烟道的圆筒型折流墙且在炉胆内设置一系列上与构成的锅炉水室连通而下与构成的锅炉水套连通的竖水管、在构成的锅炉热水室中设置连通上烟箱与构成的下行烟道底部的上程火管制成的,上烟箱的侧壁上设置清灰口、上部开设烟气出口,相对于下行烟道底部的炉体侧壁上设置清灰门。上述的锅炉,其上烟箱可以是通过在锅壳和锅壳内的炉胆之间设置用于将其间分隔成上烟箱-下热水室两部分的水室封头设立的。上述的锅炉,其上程火管可以是直管、炉胆的壁呈“ ”形,上程火管的下端在炉胆壁的变径处与其相交、设置的圆筒型折流墙及在炉胆内设置的一系列竖水管在炉胆的大径处与其相交。上述的锅炉,其炉胆内设置的竖水管可以是设置在圆筒型折流墙内侧的;也可以是设置在圆筒型折流墙外侧的;还可以是分别设置在圆筒型折流墙内、外侧的。为利于燃料的完全燃烧,并增强消烟除尘效果,上述的锅炉还可以在其炉胆内设置用于将其内空间分隔成上部空间-下燃烧室两部分的盖火炉顶,盖火炉顶的后部设置烟火口。而上述炉胆内设置有盖火炉顶的锅炉,其盖火炉顶内还可以再设置两端与构成的锅炉水套相通的横水冷管。上述的炉胆内设置有盖火炉顶的锅炉,其设置的盖火炉顶中部还可以设置有入孔、配置入孔盖。本技术所提供的竖管三回程立式锅炉,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烟气由炉堂向上至圆筒型折流墙顶部进入炉胆和炉胆内的圆筒型折流墙之间的下行烟道中,再由下行烟道的底部进入热水室中设置的上程火管流入上烟箱,最后才由烟囱排走的,流动的烟气冲刷炉胆和炉胆内设置的竖水管后,又冲刷热水室中设置的上程火管,因而与现有技术相比燃料得以完全燃烧,具有燃料燃烧完全、烟气排放温度低、热损失小、热效率高、节约能源、灰尘排放浓度极小等优点。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竖管三回程立式锅炉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竖管三回程立式锅炉的左视图。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参照附图,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燃料燃烧完全、排烟热损失小、热效率高、灰尘排放浓度极小的竖管三回程立式锅炉,具有炉排26下边设置的灰池29、锅壳4和锅壳4内的炉胆5构成的炉体侧壁上设置的侧添燃料口25,其炉胆壁呈“ ”形,是通过在锅壳4和锅壳4内的炉胆5之间设置用于将其间分隔成上烟箱-下热水室两部分的水室封头16设立上烟箱15、在炉胆5内设置上不与炉胆顶接触而下与炉胆侧壁接触的用于将其内上部空间分隔成内上行烟道19和外下行烟道20的圆筒型折流墙6且在圆筒型折流墙6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一系列上与构成的锅炉水室连通而下与构成的锅炉水套连通的竖水管8、在构成的锅炉热水室17中设置连通上烟箱15与构成的下行烟道20底部的上程火管18、在炉胆5内再设置中部带入孔的用于将其内空间分隔成上部空间-下燃烧室两部分的盖火炉顶1、盖火炉顶1内再设置两端与构成的锅炉水套相通的横水冷管3制成的,上程火管18是直管、上程火管18的下端在炉胆壁的变径处与其相交,圆筒型折流墙6及在圆筒型折流墙6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的一系列竖水管8在炉胆5的大径处与其相交,围成燃烧室24的炉体侧壁内设置耐火层28,盖火炉顶1的中部入孔处设置入孔盖2、后部设置烟火口31,上烟箱15的侧壁上设置带落灰管10的清灰口、顶部设置扫灰口14、顶部相对于上程火管18处设置拉管口11、顶部中心处开设烟气出口13,相对于下行烟道20底部的炉体侧壁上设置清灰门7。图中,9-入孔,12-出水口,21-检查口,22-检查口,23-检查口,27-排污管,30-灰池出渣门,32-进水口,33-观查/清灰口。权利要求1.一种竖管三回程立式锅炉,具有炉排(26)下边设置的灰池(29)、锅壳(4)和锅壳(4)内的炉胆(5)构成的炉体侧壁上设置的侧添燃料口(25),其特征在于其有上烟箱(15),在炉胆(5)内侧设置有上不与炉胆顶接触而下与炉胆侧壁接触的用于将其内上部空间分隔成内上行烟道(19)和外下行烟道(20)的圆筒型折流墙(6)且在炉胆(5)内设置一系列上与构成的锅炉水室连通而下与构成的锅炉水套连通的竖水管(8)、在构成的锅炉热水室(17)中设置连通上烟箱(15)与构成的下行烟道(20)底部的上程火管(18),上烟箱(15)的侧壁上设置清灰口、上部设置烟气出口(13),相对于下行烟道(20)底部的炉体侧壁上设置清灰门(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管三回程立式锅炉,其特征在于其上烟箱(15)是通过在锅壳(4)和锅壳(4)内的炉胆(5)之间设置用于将其间分隔成上烟箱-下热水室两部分的水室封头(16)设立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竖管三回程立式锅炉,其特征在于其上程火管(18)是直管、炉胆(5)的壁呈“ ”形,上程火管(18)的下端在炉胆壁的变径处与其相交、设置的圆筒型折流墙(6)及在炉胆(5)内设置的一系列竖水管(8)在炉胆(5)的大径处与其相交。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竖管三回程立式锅炉,其特征在于其炉胆(5)内的竖水管(8)是设置在圆筒型折流墙(6)内侧的。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竖管三回程立式锅炉,其特征在于其炉胆(5)内的竖水管(8)是设置在圆筒型折流墙(6)外侧的。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竖管三回程立式锅炉,其特征在于其炉胆(5)内的竖水管(8)是分别设置在圆筒型折流墙(6)内、外侧的。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竖管三回程立式锅炉,其特征在于其炉胆(5)内还设置有用于将其内空间分隔成上部空间-下燃烧室两部分的盖火炉顶(1),盖火炉顶(1)的后部设置烟火口(31)。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竖管三回程立式锅炉,其特征在于其炉胆(5)内还设置有用于将其内空间分隔成上部空间-下燃烧室两部分的盖火炉顶(1),盖火炉顶(1)的后部设置烟火口(31)。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竖管三回程立式锅炉,其特征在于其炉胆(5)内还设置有用于将其内空间分隔成上部空间-下燃烧室两部分的盖火炉顶(1),盖火炉顶(1)的后部设置烟火口(31)。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竖管三回程立式锅炉,其特征在于其炉胆(5)内还设置有用于将其内空间分隔成上部空间-下燃烧室两部分的盖火炉顶(1),盖火炉顶(1)的后部设置烟火口(31)。专利摘要一种竖管三回程立式锅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小乐于江波
申请(专利权)人:于小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