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汉生专利>正文

下燃贯流与水管综合安全快速蒸气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2355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下燃贯流与水管综合新型安全快速蒸汽锅炉,其特点为炉体采用椭圆状设计,蓄水钢管可为双排交叉排列状或双数多排亦为交叉排列状,上、下管寄形成上、下层各为单环方式或上、下层为多环互通方式,内层焊合钢片,自上层管寄焊合至与炉底形与一d距离并形成热流入口,使内层焊合钢片为前短后渐长状,使热流做最平均的循环,外层焊合钢片自下层管寄往上焊合一定长度,使外侧具有水冷壁,且具有一热流回收道及外层由炉体钢片焊(*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下燃贯流与水管综合安全快速蒸气锅炉。现有的蒸气锅炉一般不具有水贯流式与水管式双重设计的结构,炉体采用圆筒状设计,燃烧室中具有耐火泥墙及耐火泥隔间的设计方式,故其存在加热较慢、燃烧效率不高、安全性不强且有发生锅炉爆炸的危险。本技术的目的乃在提供一种具备水贯流式与水管式双重设计的具有快速又安全的蒸气锅炉,以提高燃烧效率并具有适当的炉压并可防止锅炉爆炸的危险。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下燃贯流与水管综合新型安全快速锅炉,其特征是采用椭圆形炉体,其具有椭圆状的燃烧室及具有单层双排或多层偶数排的蓄水钢管,且各排蓄水钢管皆呈交叉排列状,并配合有上、下层或上、下层多环的管寄,而在单层内排外侧或多层的内层外排蓄水钢管间皆焊合有自上层或上层内环的管寄往下焊合的焊合钢片至与炉底形成一d距离并形成一热流入口,及单层外排外侧或多层的外层内排外侧的蓄水钢管,并自下层或下层外环的管寄往上焊合有焊合钢片至与炉顶保持一定距离形成一热流出口且在其内外层焊合钢片间形成一热流循环道,而在外层焊合钢片与炉体钢壁间形成一水冷壁,且在炉体钢片外侧再由陶瓷纤维及保温岩棉形成炉体隔热材料层,并配合其他组件而形成本技术的蒸气锅炉。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其他措施来实现本技术其中内层焊合钢片与炉底形成一d距离,其中离燃烧机愈近,其距离d愈长,相对地离燃烧机愈远其距离d愈短,可使炉内热流平均顺畅,使炉压适中。本技术其中该具有内、外环管寄的锅炉,其内、外环管寄形成上、下斜向排列并保持互通的设计结构,可使多排的蓄水钢管其各排的间距皆相同。本技术的一个特点,为采用椭圆状的炉体设计,使燃烧机火焰在燃烧室不需耐火泥墙及耐火泥隔间的设计情况下,火焰不直接接触蓄水钢管,而可减少蓄水钢管的损坏。本技术的又一特点为无耐火泥墙及耐火泥隔间的设计,而可减少炉内辐射热损失。本技术的再一特点,为其内层焊合钢片为前短后长,使其热流入口为前大后小,以配合火焰所在位置的热气量,形成最佳的热流循环功效。本技术的另一特点为具有一由外层焊合钢片及炉体钢片所形成由上往下的热流回收水冷壁,使热流回收效率达到最佳的效果。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技术的优点或积极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其特点为炉体采用椭圆状的设计,且在燃烧室中不具有耐火泥墙,可藉由燃烧机所喷出的长焰充满整个燃烧室,且在无耐火泥墙及耐火泥隔间的设计方式,可视火焰长度决定炉体椭圆长度,避免火焰直接接触蓄水钢管,而其蓄水钢管可为双排交叉排列状或双数多排亦为交叉排列状,且其上、下管寄可因蓄水钢管的排数而形成上、下层各为单环方式或上、下层为多环互通方式,且其内层焊合钢片,为采自上层管寄往下焊合至与炉底形成一d距离并形成热流入口,使内层焊合钢片为前短后渐长状,使热流可做最平均的循环,而在外层焊合钢片是自下层管寄往上焊合一定长度,使其外侧具有一热回收作用的水冷壁,且具有一热流回收道及外层由炉体钢片焊合后再由一层陶瓷纤维及保温岩棉做最佳的断热隔离。为了对本技术的目的及特征有进一步的了解,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立体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断面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断面视图。图5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部分立体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图。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剖视图及断面剖视图。图中所示,本实施例1乃较适合于小型蒸气锅炉结构的设计,其中炉体1是采用椭圆状,及无隔间的设计,使炉压形成最适中,但可提高其燃烧效率;又燃烧室是依炉体的形状而形成椭圆状,且燃烧室11是视燃烧机M喷出的火焰M1长度,而决定炉体燃烧室的大小,因此即使在无耐火泥墙的情况下,亦可避免火焰直接接触蓄水钢管,以防止钢管被火焰直接接触燃烧过热而受损,而其蓄水钢管2是采用单层双排交叉排列状而形成内排蓄水钢管21及外排蓄水钢管22(如图2所示),而蓄水钢管内其具有一定高度的蓄水量,而其余空间则配合上层管寄31以储存蒸气。又在外层蓄水钢管22其两两蓄水钢管间为具有内、外层焊合钢片23、24焊合,其中内层焊合钢片是自上层管寄31往下焊合,至一定长度而与炉底12保持一距离d,而形成一热流入口231,且其钢片23的长度距离燃烧机愈近者,钢片23与炉底12的距离d愈长,使燃烧室中的热流可依火焰量大小,而形成最佳的热流循环效果,以使炉压适中提高燃烧效率;而其外层焊合钢片24则自下层管寄32往上焊合并与炉顶13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形成热流出口241,且在外层焊合钢片24与炉体钢壁14间并形成一热流回收的水冷壁15,使燃烧室11的热流自热流入口231进入内层焊合钢片23与外层焊合钢片24所形成的热流循环道232,再由热流出口241进入水冷壁15,再自烟囱16排出于外。另在炉体钢片14外侧另具有一层保温岩棉层17,而形成一断热隔热的效果,且其炉上并各具有一排压阀18及一蒸气阀19,配合其他组件组成本技术的实施例1。另请参阅图3、4、5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剖视图及断面视图、部分立体剖视图,本实施例2乃较适用于一般中、大型蒸气锅炉。实施例2的炉体1设计与实施例1相同,其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是采有较多层多排的蓄不钢管,其中其蓄水钢管具有内、外层蓄水钢管21、22,且各层蓄水钢管又由其呈交互排列的内外排蓄水钢管211、212、221、222组成,且各层蓄水钢管21、22皆搭配有上、下层管寄31、32,而上、下层管寄31、32则再具有内、外环管寄311、312、321、322,且内、外环管寄为形成上、下斜向的设计结构,使各排蓄水钢管皆具有一定的间距,且在内层外排蓄水钢管212的两两钢管中间皆具有一焊合钢片23,由上层内环管寄311往下焊合一长度,而与炉底12具一距离d而形成一热流入口231,且其距离d为离燃烧机愈近者愈长(如图3所示的d2n<d<d1n),使热流平均循环,且使炉压不致过大,又其外层焊合钢片24则自下层外环管寄322往上焊合于外层内排蓄水钢管221的两两钢片外侧间,至与炉顶13保持一定距离而形成一热流出口241,且由内、外层焊合钢片形成一热流循环道232,而外层焊合钢片24与炉体钢片13间形成一水冷壁15,而使热流可为外层外排的蓄水钢管222完全吸收后,自烟囱16排出,且在炉体钢壁14外侧则由陶瓷纤维171及保温岩棉172形成良好的炉体断热层17,而与实施例1具有相同的设计、结构及功效。综上所述,本技术独特的结构特征确为首创且具有实用的功效,实为了一符合专利法规定的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的新设计。权利要求1.一种下燃贯流与水管综合安全快速锅炉,其特征是采用椭圆形炉体,其具有椭圆状的燃烧室及具有单层双排或多层偶数排的蓄水钢管,且各排蓄水钢管皆呈交叉排列状,并配合有上、下层或上、下层多环的管寄,而在单层内排外侧或多层的内层外排蓄水钢管间皆焊合有自上层或上层内环的管寄往下焊合的焊合钢片至与炉底形成一d距离并形成一热流入口,单层外排外侧或多层的外层内排外侧的蓄水钢管,则自下层或下层外环的管寄往上焊合有焊合钢片至与炉顶保持一定距离形成一热流出口,且在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燃贯流与水管综合安全快速锅炉,其特征是采用椭圆形炉体,其具有椭圆状的燃烧室及具有单层双排或多层偶数排的蓄水钢管,且各排蓄水钢管皆呈交叉排列状,并配合有上、下层或上、下层多环的管寄,而在单层内排外侧或多层的内层外排蓄水钢管间皆焊合有自上层或上层内环的管寄往下焊合的焊合钢片至与炉底形成一d距离并形成一热流入口,单层外排外侧或多层的外层内排外侧的蓄水钢管,则自下层或下层外环的管寄往上焊合有焊合钢片至与炉顶保持一定距离形成一热流出口,且在其内外层焊合钢片间形成一热流循环道,而在外层焊合钢片与炉体钢壁间形成一不冷壁,且在炉体钢片外侧再由陶瓷纤维及保温岩棉形成炉体隔热材料层,并配合其他组件而形成本实用新型的蒸气锅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汉生
申请(专利权)人:黄汉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