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德源专利>正文

流动燃烧生活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0967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次燃烧室上方有立式煤斗,一次、二次燃烧室通过百叶窗式炉排横向连接,二次燃烧室由烘罩,水冷侧壁,耐火底层,窗式炉排构成,有二次进风口。二次燃烧室通辐射换热室,立火管,烟囱。炉排为可旋转空心滚筒,由手柄或自动传动装置控制。一次加煤可连续燃烧很长时间,燃烧完全,适于烧各种煤,消烟除尘效果好。(*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生活锅炉有关。传统的生活锅炉无论烧散煤还是型煤,都需不断加煤和出灰,燃烧过程中周期性变化频繁,造成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和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较大,且容易污染环境。虽有的生活锅炉已采用二次燃烧技术,但由于二次燃烧室水冷度大,且直接通火管、烟囱,燃烧不充分,消烟除尘效果不大。传统的生活锅炉烧散煤烟尘排放严重超标,热效率低,烧型煤虽有所改善,但需专人坐班司炉,且劳动条件恶劣,加煤、出灰不易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次加煤可连续燃烧很长时间,煤能自动连续进入燃烧室燃烧的生活锅炉。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强化二次燃烧,提高热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煤种适应性广,既可烧散煤,也可烧型煤,便于自动操作的生活锅炉。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由炉体、炉排、炉胆、燃烧室、煤斗、火管、烟囱和供水装置构成。立式煤斗位于一次燃烧室上方,一次燃烧室与二次燃烧室横向连接,中间有立式炉排。二次燃烧室由立式炉排和拱罩构成,有二次进风口。二次燃烧室与幅射换热室,立火管,烟囱相通。炉排可为传统固定式炉排或者为旋转式炉排或者为链式炉排。本技术的旋转式炉排由空心滚筒和传动装置组成。空心滚筒有轴装于炉体壁上轴套内,滚筒上有散布的通风孔和排灰杆。传动装置可为手柄或者为自动控制机械传动装置。本技术的自动控制装置如下所述热电偶装于炉排上方,其输出与双位调节器输入连接。双位调节器输出与接触器J2控制电路连接。J2的常开触点K2-a,K2-b,K2-c与出灰电机电源连接,水位控制器有水位浮球上限开关,水位浮球下限开关,停电机按钮,启动电机按钮,接触器P1,P2,P3,接点P2-2,P1-2,P2-3。P3的常开触点P3-a,P3-b,P3-c和P3-a’,P3-b’,P3-c’分别与出灰电机和引风电机接通,引风电机位于烟囱上。本技术也可由浮球液位控制器,接触器P3,电子定时器实现自动控制。接触器J2控制出灰电机,接触器J2的触点K2-a,K2-b,K2-c与出灰电机电源连接,接触器P3的常开触点P3-1与电子定时器接通,电子定时器输出与接触器J2连接。P3的触点P3-a,P3-b,P3-c与引风机连接。本技术的立式炉排呈百叶窗形,有一倾角防止煤灰漏到二次燃烧室。二次燃烧室底部有隔热耐火层,侧壁有水冷面,开有上出灰门和二次风口。拱为耐热铸铁弧形拱。本技术可为数根带内螺纹的立火管位于内水套中,也可为一根立火管中有若干根带肋片的横水管。本技术水套分为上、下两部分,可联成一体,也可分开。上水套的内水套与构成燃烧室水冷面的下水套连接,内水套上部有开口与外水套相通,浮球阀水箱水管通下水套。一次燃烧室壁与炉排平面成锐角。立式煤斗与一次燃烧室构成一柱体。本技术一次燃烧室与煤斗直接竖直相通,煤斗可自动连续给煤,一次加煤后可连续燃烧20小时以上。不需专人坐班司炉。旋转炉排出灰方便,便于采用电子控制,机械操作。给煤和出灰都不污染环境。二次燃烧室温度高,二次燃烧充分,减少化学及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消烟除尘效果好,热效率>75%,烟色可为林格曼黑度0级,含尘量<70mg/nm3。本技术煤种适应性广,既可烧散煤,也可烧型煤。锅炉水空间由上、下两个相互独立的部份组成,可联成一体,也可分开使用,各自有不同的功能。便于制造和检修。如下是本技术的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固定炉排图。图4为图2的A-A剖视图。图5为旋转式炉排结构图。图6为图5的C-C剖视图。图7为图2的B-B剖视图。图8为窗式炉排。图9为图8的左视图。图10为实施例2方框图。图11为双位调节器(XCT型)电路图。图12为实施例2中出灰筒电机接线图。图13实施例3方框图。图14为电子定时器电路图。图15为实施例3中出灰筒电机接线图。图16为引风机电机接线图。图17为水位控制器电路图。如下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炉体分为下炉体1,上炉体4。上、下炉体由法兰25连接。下炉体有出灰门26,炉膛工作门27,二次燃烧室出灰门28,二次风口29,热水出水口15,上炉体有烟囱5,浮球阀水箱6,水位计7,进水管8,煤斗3,开水咀2。煤斗3位于一次燃烧室20上。炉排为空心滚筒炉排14,滚筒上有手柄16。窗式炉排17装于下炉体横板18上,有支承板19。横板上有耐火保温层13。耐火铸铁拱12装于支承21上,与窗式炉排17一起构成燃烧室22。拱12为园弧形,其下部通幅射换热室23。下水套24通过联接管9与内水套10连接。内水套10上部开口通外水套30。内水套中有数根强化传热火管通烟囱5。如图5,图6所示。滚筒炉排14的轴31装于炉壁上的轴套32内。轴的伸出端装有手柄33。滚筒有加强筋34,孔眼35,出灰杆36。如图8、图9所示。窗式炉排为百叶窗型。窗格开口向上,可避免煤漏到二次燃烧室。窗格间距不等,为中间大。上、下端小,以满足不同燃烧段对空气量的不同要求。实施例2本实施例炉体结构同实施例1,唯一不同之处是将旋转炉排由手动改为电子控制,机械操作。如图10所示,出灰筒电机由灰渣温度(热电偶测定)和用水量(浮球液位控制器测定)作为工作参数。本实施例由热电偶,双位调节器,控触控制电路控制出灰筒电机的运转。浮球液位控制器,接触器电路既可控制出灰筒电机,也可控制引风机。热电偶Q装于炉排上方,其输出与双位调节器输出连接。双位调节器为XCT型,其输出与接触器J2控制电路连接。J2的常开触头K2-a,K2-b,K2-c与出灰电机电源连接。浮球液位控制器有水位浮球上限开关K4,水位浮球下开关K3,停电机按钮P1-1,启动电机按钮P2-1,接触器P1,P2,P3,接点P2-2,P1-2,P2-3。P3的常开触头P3-a,P3-b,P3-c和P3-a’,P3-b’,P3-c’分别与出灰电机和引风电机接通。出灰电机输出轴与滚筒炉排轴连接。引风电机位于烟囱上。热电偶反映灰渣温度,当灰渣温度低于给定值时,调节器内部继电器J1吸合,其接点K1,K1’皆向左位置,使调节器端子“中”和“低”接通,此时接触器J2吸合,LD灯亮。J2常开触头K2-a,K2-b,K2-c将灰筒电机电源接通,滚筒炉排旋转,开始排灰。反之,当灰渣温度高于某给定值,继电器J1释放,HD灯亮,接触器J2断电,常开触点K2-a,K2-b,K2-c断开,出灰筒电机停转,排灰结束。锅炉开始工作,用启动电机按钮P2-1使继电器P2吸合,其接点P2-3使接触器P3通电吸合,P3的常开触点(P3-a,P3-b,P3-c),(P3-a’,P3-b’,P3-c’)使灰筒电机和引风机电机接通,引风机启动工作。当水位升到某一限定位置时,浮球上限开关接通,P1吸合,接点P1-2(常闭)使P2断电,其P2-3使P3断电释放,通过P3的触头使灰筒电机与引风机均断电停转。当水位下降至某一值时,下限开关接通。上限开关断开,此时P2吸合,P1释放。其P2-3又使P3接通,则引风机与灰筒电机重新接通工作。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在炉体结构上相同。本实施例由电子定时器和水位控制器调节燃烧过程。本实施例由水位控制器,接触器,电子定时器控制出灰筒电机,由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流动燃烧生活锅炉,由炉体、炉胆、燃烧室、火管、烟囱、和供水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一次燃烧室上方有立式煤斗,一次燃烧室与二次燃烧室横向连接,中间有立式炉排,二次燃烧室由立式炉排和烘罩构成,有二次进风口,二次燃烧室与幅射换热室、立火管、烟囱相通,一次燃烧室有卧式炉排通出灰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德源陈坚
申请(专利权)人:蔡德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