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平衡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0841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7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型平衡车,包括:第一车架、第二车架以及用于感测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相对转动角度的传感装置,第一车架与第二车架之间转动连接,第一车架或第二车架内设置有用于根据传感装置所感测到的相对转动角度以实现转向的控制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巧妙,设置合理,根据两车架上的传感装置所感测到的两车架的相对转动角度来实现转向控制,迅捷灵敏。

New balance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平衡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平衡车。
技术介绍
现在的平衡车,特别是扭扭车,其转向是通过安装于左、右脚踏板下的传感器来控制的,如一般采用光电式传感器,则需转弯时,通过操作者的脚踩踏脚踏板,使位于脚踏板下的光电式传感器感测到踏板的倾斜程度,进而对平衡车进行转向控制。这平衡车结构复杂,传感器设置较多且复杂,维修更换不方便;各传感器设置于脚踏区域下方,易损坏失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平衡车,能够较大程度地精简传感器等易损件的设置,结构设置合理,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新型平衡车,包括:第一车架、第二车架以及用于感测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相对转动角度的传感装置,第一车架与第二车架之间转动连接,第一车架或第二车架内设置有用于根据传感装置所感测到的相对转动角度以实现转向的控制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衡车的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的偏转角度通过传感装置来感测,所谓的偏转角度,即第一车架相对于第二车架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传感装置可位于第一车架与第二车架相对转动的位置,此位置可为平衡车的中部或两车架相连接的部位或其他部位。平衡车的转向由传感装置感测到的两车架的偏转角度来实现。如第一车架前倾的角度比第二车架前倾的角度大,则向第二车架一侧方向转向,如第二车架前倾的角度比第一车架前倾的角度大,则向第一车架一侧方向转向,即结合两车架的倾斜情况来实现转向,若传感装置设置于两转动车架连接的位置,可以更直接更高效地测出两车架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以便更敏捷地实现转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感装置为霍尔传感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霍尔传感器可以利用两转动件之间磁场的变化,灵敏迅捷地感测出第一车架相对于第二车架的转动角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通过一转轴连接,转轴一端与第二车架固定连接,转轴另一端相对于第一车架活动连接,所述传感装置可感测转轴相对于第一车架的转动角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一端与第二车架固定连接,转轴另一端相对于第一车架活动连接,传感装置只要感测出转轴相对于第一车架的转动角度,即可相当于感测出了两车架之间转动角度,结构巧妙合理,使得整体车型更紧凑合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传感装置设置于转轴上或设置于第一车架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感装置的设置位置处于两车架相对转动的位置,可以高效地测出两转动体之间的转动角度,安全可靠。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车架上设置有用于转轴复位的复位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装置的设置使得转动后的第一车架或第二车架在撤去外力作用时能及时地恢复至初始位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复位装置包括一弹性板,弹性板中部直接或间接抵靠于转轴上,弹性板两端直接或间接抵靠于第一车架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装置的具体结构可使得两转动车架更可靠更稳定地实现复位,弹性板的受力均匀,复位效果极佳。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弹性板两端设置有弹性件,两个所述弹性件一端均抵靠或连接于弹性板,另一端均抵靠或连接于第一车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板处于弹性件之上,复位过程稳定平缓不干涉。弹性件可为弹簧或弹性柱或其他弹性构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轴上开设有供弹性板抵靠的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上凹槽的设置,有利于弹性板的安装定位及复位,使安装更牢固,复位更平稳。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板为弹性钢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板为钢板,耐磨性好,加工方便,使用寿命较长。因弹性板如钢板不容易产生变形,使得第一车架受力而第二车架不受力时,则第一车架若发生倾斜,则第二车架相应地也会发生倾斜,使得两车架保持一致性。只有在脚踩两车架使两车架强行发生转动时,两车架才会产生相对转动的角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复位装置为扭簧,所述扭簧一端与第二车架或转轴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车架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扭簧的设置,也有利于转轴或两车架的复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车架及第二车架均包括上车架及下车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衡车的车型为两层式,包括上车架及下车架,整体结构轻盈合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车架或/及第二车架内还设置有姿态传感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衡车的前进和后退由姿态传感器感测到的第一车架及第二车架的倾斜程度来控制,若第一车架向前倾,则第一车架一侧向前进,若第二车架向前倾,则第二车架向前进,而车架的后倾则控制车的后退。一种平衡车控制方法,采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平衡车,包括如下步骤:A.第一车架与第二车架之间产生相对转动,传感装置感测到第一车架与第二车架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并反馈给平衡车的控制器,平衡车的控制器根据相对转动角度来实现转向;B.平衡车上的姿态传感器感测到平衡车的第一车架与第二车架向前倾斜,则平衡车前进,平衡车上的姿态传感器感测到平衡车的第一车架与第二车架向后倾斜,则平衡车后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方法简单,操作便利,通过两车架产生相对转动,感测此转动角度的大小及方向,以实现平衡车的转向,而平衡车的前进或后退则通过姿态传感器来感测并通过控制器来控制,高效方便。因复位装置的设置,如弹性板、钢板扭簧等不容易产生变形,使得第一车架受力而第二车架不受力时,则第一车架若发生倾斜,则第二车架相应地也会发生倾斜,使得两车架保持一致性,控制一侧车架即可实现整体的前进或后退。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A中,位于平衡车中部两车架连接位置的传感装置感测到第二车架向前倾斜的角度大于第一车架向前倾斜的角度,则平衡车向第一车架所在一侧的方向转向;若第一车架向前倾斜的角度大于第二车架向前倾斜的角度,则平衡车向第二车架所在一侧的方向转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衡车两车架的的倾斜角度值的大小决定了转向的方向和速度。根据本专利技术新型平衡车,结构简单、巧妙、新颖,利于装于平衡车两车架连接处的传感装置感测相对转动的角度,并根据相对转动的角度大小及方向,来实现转向,使用方便,转向控制灵活。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平衡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平衡车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平衡车的转轴及传感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平衡车的转轴及传感装置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平衡车的转轴示意图。图中:第一车架11、第二车架12、控制器15、传感装置16、第一上车架111、第一下车架112、第二上车架121、第二下车架122、转轴161、第一套筒162、第二套筒163、霍尔传感器164、弹性板165、第一弹簧166、第二弹簧167、磁性件168、固定端1611、凸缘部1612、凹槽1613、活动端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车架(11)、第二车架(12)以及用于感测第一车架(11)和第二车架(12)之间相对转动角度的传感装置,第一车架(11)与第二车架(12)之间转动连接,第一车架(11)或第二车架(12)内设置有用于根据传感装置所感测到的相对转动角度以实现转向的控制器(15)。/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车架(11)、第二车架(12)以及用于感测第一车架(11)和第二车架(12)之间相对转动角度的传感装置,第一车架(11)与第二车架(12)之间转动连接,第一车架(11)或第二车架(12)内设置有用于根据传感装置所感测到的相对转动角度以实现转向的控制器(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装置为霍尔传感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架(11)和第二车架(12)之间通过一转轴(161)连接,转轴(161)一端与第二车架固定连接,转轴(161)另一端相对于第一车架活动连接,所述传感装置可感测转轴相对于第一车架的转动角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传感装置设置于转轴(161)上或设置于第一车架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传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阿尔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