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片机的多轴交叉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4584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封片机的多轴交叉控制方法,属于封片机控制方法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步骤一:将盖玻片叠放在盖片装置的预定位置上;步骤二:根据第三输送装置上是否承载有玻片架、来确定封片机采用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步骤三:检测第二输送装置上是否有玻片架,若检测到有玻片架,则将玻片架内的载玻片转移至封片机的转盘的预定位置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控制方法在使用时,能够对手动与自动输送的载玻片进行识别与处理,从而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提高封片机的工作效率。

A multi axis cross control method of the seal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封片机的多轴交叉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封片机控制方法
,尤其涉及一种封片机的多轴交叉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载玻片是显微镜观察东西时用来放置东西的玻璃片,一般用于医学研究领域,在载玻片生产加工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较多的工序,其中就包括对载玻片进行转移、滴胶、盖盖玻片等工序。目前,在载玻片加工生产过程中,一般会采用自动输送载玻片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机械手将上一工序完成加工的载玻片转移到输送装置上,再由输送装置自动的将装有载玻片的玻片架输送到预定位置上,然后再载玻片进行滴胶与盖盖玻片等工序。但是,在实际加工载玻片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临时增加的载玻片需要加工,通常的做法是停止输送装置的运行,通过手动操作的方式将装有载玻片的玻片架放置到封片机的预定位置上,待手动操作完成后再启动输送装置进行载玻片的输送,显然目前的这种处理方式比较繁琐,不仅浪费人力,还影响封片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片机的多轴交叉控制方法,能够对手动与自动输送的载玻片进行识别与处理,从而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提高封片机的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封片机的多轴交叉控制方法,包括:步骤一:将盖玻片叠放在盖片装置的预定位置上;步骤二:根据第三输送装置上是否承载有玻片架、来确定封片机采用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步骤三:检测第二输送装置上是否有玻片架,若检测到有玻片架,则将玻片架内的载玻片转移至封片机的转盘的预定位置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盖玻片放置在封片机的预定位置,以免封片机无法正常工作,在封片机自动运行过程中,第三输送装置会自动的对其上是否有玻片架进行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的结果做出处理,选择采用自动模式还是自动模式,通过此方案,便可以在封片机正常工作过程中,能够自动的切换模式,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对转盘上的载玻片进行滴胶、盖盖玻片以及推送处理,使得完成加工的载玻片被转移至存储机构的预定位置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载玻片被转移到预定位置时,封片机的控制系统会控制封片机自动的对载玻片的预定位置处进行滴胶与盖盖玻片处理,而转盘可以自动的对载玻片的位置进行切换与转移,使得载玻片处于预定的工位上。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当检测到第三输送装置上承载有玻片架,则采用手动模式,通过第二机械手将第二输送装置上完成加工的空玻片架转移到第一输送装置上,同时将第三输送装置上装有载玻片的玻片架转移到第二输送装置的预定位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输送装置能够自动的对玻片架进行检测并作出处理,使得人工放置的玻片架可以被优先加工处理,同时又避免了手动增加的玻片架与第三输送装置上的玻片架造成不必要的冲突的情况,通过此方案,便可以有效的提高封片机的加工载玻片的效率。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若没有检测到第三输送装置承载有玻片架,则采用自动模式,通过第一机械手将上一工序装有载玻片的玻片架转移到第一输送装置的预定位置上,通过第二机械手将第一输送装置上的玻片架转移至第二输送装置的预定位置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第三输送装置上没有检测到玻片架的存在,第二机械手会选择自动模式,会自动的将第一输送装置上的玻片架转移到第二输送装置的预定位置处,此方案全程=自动化设置,可有效的降低人力成本。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在盖盖玻片之前,预先检测盖玻片表面是否存在裂痕,若盖玻片有裂痕,则将含有裂痕的盖玻片拿走,若盖玻片无裂痕,则将盖玻片贴合在载玻片的预定位置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盖玻片的表面进行检测,可以避免损坏的盖玻片进入后续的生产环节,从而可以提高载玻片加工的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对完成盖盖玻片的载玻片预定位置处进行扫描,以获取载玻片上识别码的信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载玻片上的识别码进行扫描,可以获取载玻片上的信息,方便后续载玻片的信息跟踪与维护,从而提高载玻片使用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在所述步骤一之前,检测盖片装置内的盖玻片剩余数,根据盖玻片数量决定是否添加盖玻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修盖片装置内的盖玻片数量,可以使得工作人员作出预判,根据实际情况自动的选择添加盖玻片的数量。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三输送装置对玻片架的自动检测,可以很容易的判断出封片机采用的模式,通过切换不同的模式,可以维持封片机的正常工作,当封片机采用手动模式时,可以优先处理第三输送装置上放置的玻片架,通过上述方案,封片机可以自动识别第三输送装置上是否有玻片架并作出合理的处理,从而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封片机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装置与第三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吸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顶起件与承载盒的位置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存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第一支撑板;101、第一皮带轮;102、第一输送带;103、盒体;104、第一驱动电机;110、顶板;111、竖板;112、托板;113、支撑条;120、第一输送轮;121、第一皮带;130、承载台;131、第二皮带轮;132、第二输送带;133、第二驱动电机;2、承载板;20、第二输送装置;201、转盘;210、第一安装板;211、第一滑座;2110、主动轮;2111、从动轮;2112、皮带;2113、第三驱动电机;220、储液罐;221、滴胶头;222、气缸;223、定位电路板;224、夹条;225、U形块;226、弹性件;230、第二安装板;231、第二滑座;232、承载盒;233、步进电机;234、顶块;235、第一丝杆;240、第三安装板;241、横板;242、滑板;243、存储板;244、第五伺服电机;245、第五丝杆;251、围板;260、推条;261、固定块;262、旋转块;30、第三输送装置;40、盖片装置;50、存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实施例:一种新型智能封片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进料输送机构,进料输送机构可以将上一工序上的玻片架输送至工作台的预定位置上;安装在工作台上的承载板2;以及安装在工作台上的机架上的顶板110,在工作台上依次安装有滴胶装置、盖片装置40、存储机构50以及转移装置;滴胶装置可以将胶液滴落至载玻片的预定位置上,盖片装置40可以将盖玻片贴至完成滴胶的载玻片上,而转移装置可以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封片机的多轴交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步骤一:将盖玻片叠放在盖片装置的预定位置上;/n步骤二:根据第三输送装置上是否承载有玻片架、来确定封片机采用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n步骤三:检测第二输送装置上是否有玻片架,若检测到有玻片架,则将玻片架内的载玻片转移至封片机的转盘的预定位置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封片机的多轴交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将盖玻片叠放在盖片装置的预定位置上;
步骤二:根据第三输送装置上是否承载有玻片架、来确定封片机采用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
步骤三:检测第二输送装置上是否有玻片架,若检测到有玻片架,则将玻片架内的载玻片转移至封片机的转盘的预定位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封片机的多轴交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转盘上的载玻片进行滴胶、盖盖玻片以及推送处理,使得完成加工的载玻片被转移至存储机构的预定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封片机的多轴交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检测到第三输送装置上承载有玻片架,则采用手动模式,通过第二机械手将第二输送装置上完成加工的空玻片架转移到第一输送装置上,同时将第三输送装置上装有载玻片的玻片架转移到第二输送装置的预定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封片机的多轴交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没有检测到第三输送装置承载有玻片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文龙甘何军唐玉豪孙辉王博何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达科为深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