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发动机调温器盖体的下模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328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发动机调温器盖体的下模芯结构,包括下模芯、盖体抽芯结构和管部抽芯结构,所述的下模芯上端面中部对称布置有两个产品腔,所述的产品腔包括前端笔直的管体腔以及后端朝模芯左侧或右侧倾斜的盖体腔,所述的下模芯后侧中部安装有分流锥,分流锥前侧布置有朝前延伸的主流道,主流道末端两侧布置有与管体腔连通的端部流道,所述的下模芯前侧安装有管部抽芯结构,分流锥两侧对称安装有与盖体腔对应的盖体抽芯结构,所述的主流道中部两侧对称布置有辅助流道,所述的辅助流道末端后侧布置有与盖体腔侧面连通的引流流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铝液流入比较稳定、排气效果好,容易产品脱模、提高产品质量等特点。

A structure of lower die core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automobile engine thermostat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发动机调温器盖体的下模芯结构
本技术涉及调温器盖体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发动机调温器盖体的下模芯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上的调温器盖体,有盖体结构和连接管路结构,盖体结构的生产难点在于由于盖体一般呈竖直布置在模具内,所以位于模腔下部的位置内容易产生气卷,使得盖体内部容易形成气缩孔,影响质量,同时由于管体结构的管壁较薄,且位于模腔的尾部位置,普通流道通常由盖体位置注入,这样方便盖体成型,而管体结构过长就需要提高压铸模具生产时铝液注入的压力,高压注入铝液不单单影响产品的生产效率,也容易使得铝液在腔体内发生翻滚,影响整体质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模具的排气结构和流道结构来改进模具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发动机调温器盖体的下模芯结构,具有铝液流入比较稳定、排气效果好,容易产品脱模、提高产品质量等特点。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发动机调温器盖体的下模芯结构,包括下模芯、盖体抽芯结构和管部抽芯结构,所述的下模芯上端面中部对称布置有两个产品腔,所述的产品腔包括前端笔直的管体腔以及后端朝模芯左侧或右侧倾斜的盖体腔,所述的下模芯后侧中部安装有分流锥,分流锥前侧布置有朝前延伸的主流道,主流道末端两侧布置有与管体腔连通的端部流道,所述的下模芯前侧安装有管部抽芯结构,分流锥两侧对称安装有与盖体腔对应的盖体抽芯结构,所述的主流道中部两侧对称布置有辅助流道,所述的辅助流道末端后侧布置有与盖体腔侧面连通的引流流道。本技术方案中生产的产品主要是调温器盖体,调温器盖体除了盖体结构外还有管道结构,为了实现这两个部位的成型,设计了盖体抽芯结构和管部抽芯结构,这两个结构主要用来方便产品成型,同时考虑产品整体长度较大,设计的主流道末端布置有端部流道使得,铝液注入点在产品中部,从而降低铝液的注入压力,避免铝液的翻滚程度,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考虑到盖体结构的大小以及复杂程度,所以先设计了辅助流道,辅助流道能够阻挡铝液冲击,同时通过辅助流道上的引流流道实现铝液补充,从而确保盖体结构形成。优选的,所述的盖体抽芯结构插入产品腔的一端下侧布置有一道溢流槽,溢流槽一端通过节点与产品腔连通,溢流槽另一端朝主流道方向延伸,溢流槽另一端端末上布置有盖体部排气渣包,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溢流槽和盖体部排气渣包用来避免铝液注入时盖体腔内出现气卷的现象,避免产品内出现气缩孔。优选的,所述的下模芯上端面中部布置有与产品腔的盖体腔连通的第一渣包槽,通过第一渣包槽用来将盖体端部处的空气合理排出,确保盖体部位的质量。优选的,所述的管部抽芯结构内安装有两个插入产品腔的抽芯杆,抽芯杆下侧布置有管部溢流槽,管部溢流槽一端与产品腔连通,另一端与位于管体腔一侧的第二渣包槽连通,通过管部溢流槽,来确保管体的成型,同时通过第二渣包槽将管体内的空气排出,提高产品管体部位的质量。优选的,所述的盖体抽芯结构的抽芯部上端布置有渣包结构,所述的渣包结构通过两个节点与盖体腔上端连通,渣包结构主要用来方便盖体上端排气,确保盖体内的气体排出,从而避免气缩孔的形成。优选的,所述的下模芯中部布置有与管体腔尾部一侧连通的第三渣包槽。有益效果: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发动机调温器盖体的下模芯结构,具体优点如下:(1)、通过安装盖体抽芯结构和管部抽芯结构对调温器盖体进行整体成型;(2)、通过布置端部流道,将填充节点布置在产品中部,从而降低填充时所需压力,避免铝液发生剧烈翻滚从而影响产品质量;(3)、通过布置辅助流道和引流流道,避免铝液直接进入到盖体腔内,使得铝液与盖体腔之间形成一个缓冲,确保从端部流道流入的铝液能够缓慢与引流流道流入的铝液混合,提高产品质量;(4)、通过安装第一渣包槽、第二渣包槽、渣包结构和第三渣包槽,从而将产品腔内的气体排出,避免出现气卷现象,提高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第一渣包槽处的结构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溢流槽处的结构视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管部溢流槽处的结构视图。图示:1、下模芯,2、盖体抽芯结构,3、产品腔,4、管部抽芯结构,5、管部抽芯结构,6、主流道,7、辅助流道,8、端部流道,9、引流流道,10、管部溢流槽,11、第二渣包槽,12、渣包结构,13、溢流槽,14、节点,15、第一渣包槽,16、第三渣包槽,17、盖体部排气渣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发动机调温器盖体的下模芯结构,如图1—4所示,包括下模芯1、盖体抽芯结构2和管部抽芯结构4,所述的下模芯1上端面中部对称布置有两个产品腔3,所述的产品腔3包括前端笔直的管体腔以及后端朝模芯左侧或右侧倾斜的盖体腔,所述的下模芯1后侧中部安装有分流锥5,分流锥5前侧布置有朝前延伸的主流道6,主流道6末端两侧布置有与管体腔连通的端部流道8,所述的下模芯1前侧安装有管部抽芯结构4,分流锥5两侧对称安装有与盖体腔对应的盖体抽芯结构2,所述的主流道6中部两侧对称布置有辅助流道7,所述的辅助流道7末端后侧布置有与盖体腔侧面连通的引流流道9。上述技术方案中,铝液从分流锥进入模具沿着主流道6进入到端部流道8,之后从产品腔3的中部开始注入,铝液由产品中部开始扩散填充,从而降低了所需的填充压力的标准,避免铝液冲入时因压力过大而造成翻滚,从而避免产品内气缩孔的形成,确保产品质量,同时考虑到产品盖体部位需要的铝液量较大,设计了辅助流道7进行铝液补充填入,辅助流道7首先阻挡铝液直接进入到盖体腔内,之后通过引流流道9,将铝液缓慢引入,引入的铝液与端部流道8内扩散的铝液接触混合,使得该部成型,大大节约注入时间,同时也确保盖部内的质量。优选的,所述的盖体抽芯结构2插入产品腔3的一端下侧布置有一道溢流槽13,溢流槽13一端通过节点14与产品腔3连通,溢流槽13另一端朝主流道6方向延伸,溢流槽13另一端端末上布置有盖体部排气渣包17,产品盖部的体积较大,所以需要布置溢流槽13以及盖体部排气渣包17来提高产品的质量,避免产品内出现气缩孔。优选的,所述的下模芯1上端面中部布置有与产品腔3的盖体腔连通的第一渣包槽15。优选的,所述的管部抽芯结构4内安装有两个插入产品腔3的抽芯杆,抽芯杆下侧布置有管部溢流槽10,管部溢流槽10一端与产品腔3连通,另一端与位于管体腔一侧的第二渣包槽11连通。优选的,所述的盖体抽芯结构2的抽芯部上端布置有渣包结构12,所述的渣包结构12通过两个节点与盖体腔上端连通。渣包结构12的槽体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发动机调温器盖体的下模芯结构,包括下模芯(1)、盖体抽芯结构(2)和管部抽芯结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芯(1)上端面中部对称布置有两个产品腔(3),所述的产品腔(3)包括前端笔直的管体腔以及后端朝模芯左侧或右侧倾斜的盖体腔,所述的下模芯(1)后侧中部安装有分流锥(5),分流锥(5)前侧布置有朝前延伸的主流道(6),主流道(6)末端两侧布置有与管体腔连通的端部流道(8),所述的下模芯(1)前侧安装有管部抽芯结构(4),分流锥(5)两侧对称安装有与盖体腔对应的盖体抽芯结构(2),所述的主流道(6)中部两侧对称布置有辅助流道(7),所述的辅助流道(7)末端后侧布置有与盖体腔侧面连通的引流流道(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发动机调温器盖体的下模芯结构,包括下模芯(1)、盖体抽芯结构(2)和管部抽芯结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芯(1)上端面中部对称布置有两个产品腔(3),所述的产品腔(3)包括前端笔直的管体腔以及后端朝模芯左侧或右侧倾斜的盖体腔,所述的下模芯(1)后侧中部安装有分流锥(5),分流锥(5)前侧布置有朝前延伸的主流道(6),主流道(6)末端两侧布置有与管体腔连通的端部流道(8),所述的下模芯(1)前侧安装有管部抽芯结构(4),分流锥(5)两侧对称安装有与盖体腔对应的盖体抽芯结构(2),所述的主流道(6)中部两侧对称布置有辅助流道(7),所述的辅助流道(7)末端后侧布置有与盖体腔侧面连通的引流流道(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发动机调温器盖体的下模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体抽芯结构(2)插入产品腔(3)的一端下侧布置有一道溢流槽(13),溢流槽(13)一端通过节点(14)与产品腔(3)连通,溢流槽(13)的另一端朝主流道(6)方向延伸,溢流槽(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银明陈益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银润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