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99417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3 1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调温器,所述调温器包括内设空腔的阀体和安装在所述空腔内的热动元件,空腔通过至少三个阀口与外部连通: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热动元件的两端分别通过弹性部件安装在阀体内,空腔内设有密封固定安装的为环状部件的截流圈,热动元件本体位于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截流圈之间。当流体温度较低时热动元件内的热敏物质收缩,热动元件本体向截流圈移动并封住截流圈的内孔;当流体温度较高时热动元件内的热敏物质膨胀,热动元件本体向第三阀口移动,直至热动元件本体封住第三阀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调温器极大地降低了现有技术的调温器的内漏。

A thermosta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hermostat, the adjustable valve body temperature device comprises internal cavity and thermal components installed in the cavity, the cavity through at least three valve port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outside: the first valve port, second valve and third valve, both ends of the thermal element respectively by elastic parts installation in the valve body, the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sealing ring for fixing parts shutoff ring body thermal element is positioned on the third valve opening and the closure ring. When the fluid temperature is low shrinkage heat sensitive material thermal element in the inner hole of thermal element and seal ring closure to the mobile body closure ring; when the heat sensitive material thermal element within the fluid at high temperature, thermal element body moving to the third valve port, until the third body thermal element sealed valve. The temperature regulator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greatly reduces the internal leakage of the thermostat of the prior 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温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调温器。
技术介绍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各部件之间需要及时补充润滑油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运行。如润滑油润滑性能不够好则会导致汽车使用寿命大大折扣甚至会酿成车祸惨剧。润滑油的润滑性能和其自身的温度有很大的关联,当润滑油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润滑油就会失去润滑性能。润滑油温度一般在正常行驶时是不会过高,当车辆超负荷或在四驱模式设定在雪地行驶或越野时,车辆在液力变矩器过渡打滑状况下行驶,则可能造成变速油温度过高,从而失去润滑性能。现有的变速箱油主要通过调温器和外部冷却装置组成的冷却流路来实现温度调节功能。当变速箱油路的温度上升时,热动元件的热敏物质受热膨胀,变速箱油直接流回变速箱的通道被封住,高温油进入外部冷却装置进行降温再流回变速箱外部冷却装置。反之,当油温过低时,热动元件的热敏物质开始凝固收缩,推杆复位,变速箱油直接流回变速箱的通道被打开。变速箱油路的油在流动过程中与发热的变速箱元器件发生热交换,油温逐渐上升,如此往复循环。其中,变速箱油通过调温器流入外部冷却装置的通道一直保持畅通。而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油温低到一定程度则不希望还有变速箱油进入外部冷却装置。当冷却液流路被截断的时候进入外部冷却装置的油被称为内漏。现有技术是通过外部冷却装置内部自身的压力来阻止变速箱油进入外部冷却装置的。但是现有的调温器的内漏程度并不符合实际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现有调温器内漏偏高的缺陷提供一种内漏较小的调温器。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调温器,包括内设空腔的阀体和安装在所述空腔内的热动元件,所述空腔通过至少三个阀口与外部连通: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所述热动元件包括内设热敏物质的热动元件本体,所述热动元件的两端分别通过弹性部件安装在所述阀体内,所述空腔内设有密封固定安装的为环状部件的截流圈,所述热动元件本体位于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截流圈之间,所述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分别位于所述截流圈的两侧;所述第二阀口、截流圈的内孔和第一阀口之间连通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一阀口和第三阀口之间连通形成第二流道;当流体温度较低时所述热动元件内的热敏物质收缩,所述热动元件本体向所述截流圈移动并封住截流圈的内孔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流道被截断,此时第二流道连通;当流体温度较高时所述热动元件内的热敏物质膨胀,所述热动元件本体向所述第三阀口移动,直至所述热动元件本体封住所述第三阀口,此时第二流道被截断第一流道连通。优选地,所述阀体的一端开口且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阀体的开口端通过密封固定安装的端盖封闭,所述截流圈位于所述端盖和所述热动元件本体之间,所述热动元件还包括滑动安装在所述热动元件本体内的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位于所述热动元件本体的外部;所述热动元件本体的另一端设有压缩状态的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初始形变力大于所述第三阀口被封住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所受到的压力。优选地,所述热动元件本体的一端端部设有固定安装的挡圈,或者所述挡圈与所述热动元件本体为一体结构;当流体温度较高时所述热动元件内的热敏物质膨胀,所述热动元件本体向所述第三阀口移动,直至所述挡圈封住所述第三阀口。优选地,所述阀体内还设有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的第三流道,两者的中心轴相互垂直,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三流道连接处形成肩部,所述挡圈通过第二弹性部件与所述肩部压紧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三流道的底部到所述第三阀口的底部的距离为L,所述流道的直径为R,其中L/R≥1/16。优选地,所述第三阀口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三流道的半径,且1>L/R≥1/16。优选地,所述端盖内设腔体且朝向所述空腔的一端开口,所述端盖的腔体内设有第一弹性部件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端盖的开口端内侧的垫片,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端盖压接。优选地,所述端盖内还设有弹簧基座,所述弹簧基座设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与所述垫片之间。优选地,所述端盖与所述截流圈为一体结构,所述端盖通过至少一片连接片与所述截流圈固定连接,所述端盖与所述截流圈之间设有流体流通孔,所述第二阀口、流通孔、截流圈的内孔和第一阀口之间连通形成第一流道。优选地,所述顶杆与所述弹簧基座为一体结构。本专利技术的调温器在具体使用的时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调温器的第二流道上设有截流圈,热动元件通过热敏物质的收缩或膨胀移动以打开或封闭截流圈,使得在油温偏低的情况下,变速箱油直接从第一通道流回变速箱,而不会从第二通道中进入外部冷却装置,杜绝了变速箱油温偏低时的变速箱油泄露;2)本专利技术的调温器的挡圈固定安装在热动元件的本体上,减少了第一流道截断时,从挡圈和阀本体间隙渗漏的变速箱油;3)本专利技术的调温器通过安装板以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固定安装在外部冷却装置上,省去了两者之间连接所需的管道,还节省了安装空间;4)本专利技术的的调温器中第一弹性部件的初始形变力大于第三阀口被封住时第二弹性部件所受到的压力。满足此条件时,热动元件内的热敏物质受热膨胀时,热动元件才会先向第三接口的方向移动直至堵住第三接口。此后为了防止热敏物质继续膨胀而导致顶杆刺穿热动元件内其它部件,在端盖内部设置了初始形变力大于第三接口被封住时第二弹性部件所受到的压力的第一弹性部件,当第三接口被封住后,热敏物质继续膨胀所产生的力足以推动第一弹性部件产生形变以缓解顶杆对热动元件内部部件的作用力。5)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中第三接口的底部至流道的底部是距离L与流道的直径为R的比值L/R≥1/16。避免了第二弹性部件压缩量较大时连通孔两侧的油路压力降会出现不平衡的状况。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调温器具体实施方式的轴测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调温器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调温器具体实施方式一在变速箱到外部冷却装置的油路通道截断状态下在图2所示的A-A方向的剖视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调温器具体实施方式一在变速箱到外部冷却装置的油路通道截断状态下在图3所示的B-B方向的剖视图;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调温器具体实施方式一在变速箱到外部冷却装置的油路通道畅通状态下在图2所示的A-A方向的剖视图;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调温器具体实施方式一在变速箱到外部冷却装置的油路通道畅通状态下在图5所示的C-C方向的剖视图;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调温器具体实施方式二在变速箱到外部冷却装置的油路通道截断状态下在图2所示的A-A方向的剖视图;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调温器具体实施方式二在变速箱到外部冷却装置的油路通道截断状态下在图7所示的F-F方向的剖视图;图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调温器具体实施方式的端盖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轴侧示意图;图10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调温器具体实施方式的端盖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11所示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调温器具体实施方式的端盖的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0所示的D-D方向的剖视图;图1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调温器具体实施方式的端盖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左视图;图1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调温器具体实施方式的端盖的第一实施方式在图12中E-E方向的剖视图;图1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调温器具体实施方式的端盖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轴侧示意图;图1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调温器具体实施方式的端盖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1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调温器具体实施方式的端盖的第二实施方式如图15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调温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温器,包括内设空腔(108)的阀体(102)和安装在所述空腔(108)内的热动元件,所述空腔(108)通过至少三个阀口与外部连通:第一阀口(104)、第二阀口(105)和第三阀口(106),所述热动元件包括内设热敏物质的热动元件本体(204),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动元件的两端分别通过弹性部件安装在所述阀体(102)的空腔(108)内,所述空腔(108)内设有密封固定安装的为环状部件的截流圈(111),所述热动元件本体(204)位于所述第三阀口(106)和所述截流圈(111)之间,所述第一阀口(104)和第二阀口(105)分别位于所述截流圈(111)的两侧;所述第二阀口(105)、截流圈(111)的内孔和第一阀口(104)之间连通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一阀口(104)和第三阀口(106)之间连通形成第二流道;当流体温度较低时所述热动元件内的热敏物质收缩,所述热动元件本体(204)向所述截流圈(111)移动并封住截流圈(111)的内孔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流道被截断,此时第二流道连通;当流体温度较高时所述热动元件内的热敏物质膨胀,所述热动元件本体(204)向所述第三阀口(106)移动,直至所述热动元件本体(204)封住所述第三阀口(106),此时第二流道被截断第一流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温器,包括内设空腔(108)的阀体(102)和安装在所述空腔(108)内的热动元件,所述空腔(108)通过至少三个阀口与外部连通:第一阀口(104)、第二阀口(105)和第三阀口(106),所述热动元件包括内设热敏物质的热动元件本体(204),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动元件的两端分别通过弹性部件安装在所述阀体(102)的空腔(108)内,所述空腔(108)内设有密封固定安装的为环状部件的截流圈(111),所述热动元件本体(204)位于所述第三阀口(106)和所述截流圈(111)之间,所述第一阀口(104)和第二阀口(105)分别位于所述截流圈(111)的两侧;所述第二阀口(105)、截流圈(111)的内孔和第一阀口(104)之间连通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一阀口(104)和第三阀口(106)之间连通形成第二流道;当流体温度较低时所述热动元件内的热敏物质收缩,所述热动元件本体(204)向所述截流圈(111)移动并封住截流圈(111)的内孔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流道被截断,此时第二流道连通;当流体温度较高时所述热动元件内的热敏物质膨胀,所述热动元件本体(204)向所述第三阀口(106)移动,直至所述热动元件本体(204)封住所述第三阀口(106),此时第二流道被截断第一流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02)的一端开口且与所述空腔(108)连通,所述阀体(102)的开口端通过密封固定安装的端盖(101)封闭,所述截流圈(111)位于所述端盖(101)和所述热动元件本体(204)之间,所述热动元件还包括滑动安装在所述热动元件本体(204)内的顶杆(205),所述顶杆(205)的一端位于所述热动元件本体(204)的外部;所述热动元件本体(204)的另一端设有压缩状态的第二弹性部件(206),所述第一弹性部件(203)的初始形变力大于所述第三阀口(106)被封住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206)所受到的压力。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动元件本体(204)的一端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浩明尹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