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基上高深宽比微纳通孔的填充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填充方法
,具体涉及一种硅基上高深宽比微纳通孔的填充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微机电系统发展迅速,在电子、医疗、航空航天领域均有重要作用。微机电系统多以硅晶圆作为基底,复杂的微机电产品往往有多层硅结构,这就导致硅上通孔(TSV)的深宽比往往非常大。并且通孔的直径非常小,在微米级别甚至达到纳米级。因此需要可靠、安全、绿色、经济的硅基底通孔填充技术,以实现通孔的填充。电镀工艺作为最重要的填充手段之一,在硅基底上高深宽比微型通孔填充方向有着重要作用。中国专利提出一种高效电镀填充硅基TSV的方法(公开号105679701A),如图1所示,在硅基1的通孔的侧壁沉积第三铜种子层2,除去通孔两端口附近的第三铜种子层2后进行电镀,铜在通孔中间沉积,将通孔分为两个盲孔,之后用常规的盲孔电镀完成通孔电镀。对于微型通孔来说,侧壁的第三铜种子层2的沉积是非常困难的;并且,除去通孔两端的第三铜种子层2后,中间部分的铜如何接通电流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这种方案,不适合硅基上微型深孔的电镀 ...
【技术保护点】
1.硅基上高深宽比微纳通孔的填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n步骤一、将硅片(1)清洗后,进行热氧化处理,硅片(1)的外表面形成二氧化硅绝缘层(4);/n步骤二、在硅片(1)的下表面先沉积第一钛层(5),再在第一钛层(5)的下表面沉积第一铜种子层(6);/n步骤三、将带有第一铜种子层(6)的硅片(1)置于电镀装置中,第一铜种子层(6)与阴极(15)连通,开始电镀,直至铜(7)生长到距离通孔(10)顶端小于50μm时,停止电镀,取出硅片(1);/n步骤四、将步骤三取出的硅片(1)清洗后,在硅片(1)的上表面沉积第二钛层(22),再在第二钛层(22)的上表面沉积第二铜种子层( ...
【技术特征摘要】
1.硅基上高深宽比微纳通孔的填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硅片(1)清洗后,进行热氧化处理,硅片(1)的外表面形成二氧化硅绝缘层(4);
步骤二、在硅片(1)的下表面先沉积第一钛层(5),再在第一钛层(5)的下表面沉积第一铜种子层(6);
步骤三、将带有第一铜种子层(6)的硅片(1)置于电镀装置中,第一铜种子层(6)与阴极(15)连通,开始电镀,直至铜(7)生长到距离通孔(10)顶端小于50μm时,停止电镀,取出硅片(1);
步骤四、将步骤三取出的硅片(1)清洗后,在硅片(1)的上表面沉积第二钛层(22),再在第二钛层(22)的上表面沉积第二铜种子层(8);
步骤五、将带有第二铜种子层(8)的硅片(1)置于电镀装置中,第二铜种子层(8)与阴极(15)连通,开始电镀,直至通孔(10)被铜(7)全部填充后,停止电镀,取出硅片(1),清洗,干燥,完成硅基上高深宽比微纳通孔的填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上高深宽比微纳通孔的填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片(1)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有图案(9),当硅片(1)的上表面设有图案(9)时,步骤三中,开始电镀,直至硅片(1)的下表面的图案(9)被铜(7)全部填充且铜(7)生长到距离通孔(10)顶端小于50μm时,停止电镀;当硅片(1)的下表面设有图案(9)时,步骤五中,开始电镀,直至硅片(1)的通孔(10)和硅片(1)上表面的图案(9)被铜(7)全部填充后,停止电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基上高深宽比微纳通孔的填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热氧化处理的温度为110-130℃,时间为2h;二氧化硅绝缘层(4)的厚度为1000nm-12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基上高深宽比微纳通孔的填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第一铜种子层(6)的厚度为800nm-1000nm;第一钛层(5)的厚度为1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上高深宽比微纳通孔的填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和步骤五中,电镀装置包括电镀缸(16)、阳极安装板(12)、阴极安装板(13)、阳极区分隔膜(17)、电源和电镀单元;
所述电镀缸(16)为容器,电镀缸(16)内承装有电镀液(19);
所述阳极安装板(12)包括第二基板(12-1),第二基板(12-1)上设有第二通孔(12-3);阴极安装板(13)包括第三基板(13-1);阳极安装板(12)和阴极安装板(13)平行固定在电镀缸(16)内,且阳极安装板(12)在上,阴极安装板(13)在下;
所述阳极区分隔膜(17)设定在阳极安装板(12)和阴极安装板(13)之间,阻挡阳极泥掉落在阴极安装板(13)上;
所述电源设置在电镀缸(16)外;
所述电镀单元为一个或多个,每个电镀单元包括夹具(11)、阳极固定组件、阴极固定组件、阳极(14)、阴极(15)、铜纸(21)和两根导线;
夹具(11)包括第一基板(11-1),第一基板(11-1)上设有硅片固定槽(11-2)和沟槽(11-5),硅片固定槽(11-2)用于固定硅片(1),硅片固定槽(11-2)的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天彤,李海旺,陶智,夏靖超,朱凯云,方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