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印机盖制备用模具,包括上隔热板、上型板、凹模、冷却系统和顶出系统,所述上隔热板的底端设置有上型板,所述上型板的凹槽内设置有凹模,所述上型板内等距对称分布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远离上型板的一端设置有下型板,所述下型板的底部设置有下隔热板,所述下隔热板的底端设置有底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冷却系统的方式帮助复印机盖模具进行均匀降温,加快了复印机盖成型速度,减少了成型时间,降低了成型时散热不均导致产品形变的概率,不仅节省时间更能提高工作效率,在凸模底部设置有自动顶出系统帮助已成型的复印机盖脱模,不会造成复印机盖的损坏或形变,降低不良品率,提高了生产质量。
A kind of mould for making the cover of cop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印机盖制备用模具
本技术属于注塑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复印机盖制备用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依成型特性区分为热固性塑胶模具、热塑性塑胶模具两种;依成型工艺区分为传塑模、吹塑模、铸塑模、热成型模、热压模(压塑模)、注射模等,其中热压模以溢料方式又可分为溢式、半溢式、不溢式三种,注射模以浇注系统又可分为冷流道模、热流道模两种;以按装卸方式可分为移动式、固定式两种。但是现有的制备复印机盖的模具在使用时经常需要等待塑件自己缓慢散热降温成型后才能取出,不仅会浪费时间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还可能会因为高温造成人身安全问题,而在取出塑件时没有顶出装置将塑件脱离模具,经常会导致塑件受力不均变形甚至碎裂,导致产品良品率低,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印机盖制备用模具,具有快速冷却,方便定出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印机盖制备用模具,包括上隔热板、上型板、凹模、冷却系统和顶出系统,所述上隔热板的底端设置有上型板,所述上型板的凹槽内设置有凹模,所述上型板内等距对称分布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远离上型板的一端设置有下型板,所述下型板的底部设置有下隔热板,所述下隔热板的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下型板的凹槽内设置有凸模,所述凸模的顶端与凹模的底部对应,所述凸模的底端中间部位设置有顶出系统,所述凹模和凸模表面设置有排气槽,所述上隔热板的顶端设置有顶板,所述上隔热板的内部凹槽设置有浇口套,所述浇口套穿过上隔热板、上型板和凹模且内部设置有注塑流道;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水槽、散热片、循环泵和循环水流道,其中,所述水槽的外壁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水槽一侧连接有循环泵,所述下型板的内部均匀相通设置有循环水流道;所述顶出系统包括支撑壳、滑块、丝杆、丝杆螺母、步进电机、底座板、滑杆和顶出杆,其中,所述支撑壳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板,所述支撑壳的内部设置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一侧设置有竖直放置的丝杆,所述丝杆底部设置有丝杆螺母,所述丝杆与步进电机通过两个丝杆螺母啮合连接,所述丝杆的顶端设置有滑块,所述丝杆与滑块螺纹连接,所述滑块远离丝杆的一侧设置有滑杆,所述滑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出杆。优选的,所述注塑流道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凹槽且凹槽两边分流道呈U型分布。优选的,所述上隔热板和上型板以及下隔热板和下型板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注塑流道顶端浇口处采用短小扇形浇口。优选的,所述顶出系统的顶出位置设置在塑件所受阻力大处,且远离镶件和型芯。优选的,所述冷却系统内的循环水在冷却循环时需要保证匀速流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冷却系统的方式帮助复印机盖模具进行均匀降温,加快了复印机盖成型速度,减少了成型时间,降低了成型时散热不均导致产品形变的概率,不仅节省时间更能提高工作效率,在凸模底部设置有自动顶出系统帮助已成型的复印机盖脱模,不会造成复印机盖的损坏或形变,节省了人力资源,降低了不良品率,提高了生产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顶出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隔热板;2、上型板;3、凹模;4、定位杆;5、冷却系统;51、水槽;52、散热片;53、循环泵;54、循环水流道;6、顶出系统;61、支撑壳;62、滑块;63、丝杆;64、丝杆螺母;65、步进电机;66、底座板;67、滑杆;68、顶出杆;7、底座;8、下隔热板;9、下型板;10、凸模;11、排气槽;12、注塑流道;13、浇口套;14、顶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印机盖制备用模具,包括上隔热板1、上型板2、凹模3、冷却系统5和顶出系统6,上隔热板1的底端设置有上型板2,上型板2的凹槽内设置有凹模3,上型板2内等距对称分布有定位杆4,定位杆4远离上型板2的一端设置有下型板9,下型板9的底部设置有下隔热板8,下隔热板8的底端设置有底座7,下型板9的凹槽内设置有凸模10,凸模10的顶端与凹模3的底部对应,凸模10的底端中间部位设置有顶出系统6,凹模3和凸模10表面设置有排气槽11,上隔热板1的顶端设置有顶板14,上隔热板1的内部凹槽设置有浇口套13,浇口套13穿过上隔热板1、上型板2和凹模3且内部设置有注塑流道12;冷却系统5包括水槽51、散热片52、循环泵53和循环水流道54,其中,水槽51的外壁设置有散热片52,水槽51一侧连接有循环泵53,下型板9的内部均匀相通设置有循环水流道54;顶出系统6包括支撑壳61、滑块62、丝杆63、丝杆螺母64、步进电机65、底座板66、滑杆67和顶出杆68,其中,支撑壳6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板66,支撑壳61的内部设置有步进电机65,步进电机65的一侧设置有竖直放置的丝杆63,丝杆63底部设置有丝杆螺母64,丝杆63与步进电机65通过两个丝杆螺母64啮合连接,丝杆63的顶端设置有滑块62,丝杆63与滑块62螺纹连接,滑块62远离丝杆63的一侧设置有滑杆67,滑块6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出杆68。为了对胶料进行缓冲避免产品外观上出现冲料痕,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注塑流道12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凹槽且凹槽两边分流道呈U型分布。为了使模具的结构更加固定且受力均匀,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上隔热板1和上型板2以及下隔热板8和下型板9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为了防止溢胶并利于料流,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注塑流道12顶端浇口处采用短小扇形浇口。为了防止产品变形或破损,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顶出系统6的顶出位置设置在塑件所受阻力大处,且远离镶件和型芯。为了保证产品散热均匀不变形,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冷却系统5内的循环水在冷却循环时需要保证匀速流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将定位杆4插入下型板9的对应位置中,确认凹模3和凸模10紧贴闭合后将熔融的胶料倾倒入注塑流道12中,在确认型腔充满,空气完全排出后打开循环泵53,此时循环水流道54以及水槽51内的循环水开始匀速流动进行散热,水槽51外壁的散热片52则帮助水槽51内的循环水进行降温,在降温塑形后拔出定位杆4使凹模3和凸模10分离,再启动步进电机65带动丝杆63转动,从而使与丝杆63螺纹连接的滑块62沿滑杆67向上运动,并且滑块62带动顶出杆68向上运动将成型塑件顶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印机盖制备用模具,包括上隔热板(1)、上型板(2)、凹模(3)、冷却系统(5)和顶出系统(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隔热板(1)的底端设置有上型板(2),所述上型板(2)的凹槽内设置有凹模(3),所述上型板(2)内等距对称分布有定位杆(4),所述定位杆(4)远离上型板(2)的一端设置有下型板(9),所述下型板(9)的底部设置有下隔热板(8),所述下隔热板(8)的底端设置有底座(7),所述下型板(9)的凹槽内设置有凸模(10),所述凸模(10)的顶端与凹模(3)的底部对应,所述凸模(10)的底端中间部位设置有顶出系统(6),所述凹模(3)和凸模(10)表面设置有排气槽(11),所述上隔热板(1)的顶端设置有顶板(14),所述上隔热板(1)的内部凹槽设置有浇口套(13),所述浇口套(13)穿过上隔热板(1)、上型板(2)和凹模(3)且内部设置有注塑流道(12);/n所述冷却系统(5)包括水槽(51)、散热片(52)、循环泵(53)和循环水流道(54),其中,所述水槽(51)的外壁设置有散热片(52),所述水槽(51)一侧连接有循环泵(53),所述下型板(9)的内部均匀相通设置有循环水流道(54);/n所述顶出系统(6)包括支撑壳(61)、滑块(62)、丝杆(63)、丝杆螺母(64)、步进电机(65)、底座板(66)、滑杆(67)和顶出杆(68),其中,所述支撑壳(6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板(66),所述支撑壳(61)的内部设置有步进电机(65),所述步进电机(65)的一侧设置有竖直放置的丝杆(63),所述丝杆(63)底部设置有丝杆螺母(64),所述丝杆(63)与步进电机(65)通过两个丝杆螺母(64)啮合连接,所述丝杆(63)的顶端设置有滑块(62),所述丝杆(63)与滑块(62)螺纹连接,所述滑块(62)远离丝杆(63)的一侧设置有滑杆(67),所述滑块(6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出杆(6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印机盖制备用模具,包括上隔热板(1)、上型板(2)、凹模(3)、冷却系统(5)和顶出系统(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隔热板(1)的底端设置有上型板(2),所述上型板(2)的凹槽内设置有凹模(3),所述上型板(2)内等距对称分布有定位杆(4),所述定位杆(4)远离上型板(2)的一端设置有下型板(9),所述下型板(9)的底部设置有下隔热板(8),所述下隔热板(8)的底端设置有底座(7),所述下型板(9)的凹槽内设置有凸模(10),所述凸模(10)的顶端与凹模(3)的底部对应,所述凸模(10)的底端中间部位设置有顶出系统(6),所述凹模(3)和凸模(10)表面设置有排气槽(11),所述上隔热板(1)的顶端设置有顶板(14),所述上隔热板(1)的内部凹槽设置有浇口套(13),所述浇口套(13)穿过上隔热板(1)、上型板(2)和凹模(3)且内部设置有注塑流道(12);
所述冷却系统(5)包括水槽(51)、散热片(52)、循环泵(53)和循环水流道(54),其中,所述水槽(51)的外壁设置有散热片(52),所述水槽(51)一侧连接有循环泵(53),所述下型板(9)的内部均匀相通设置有循环水流道(54);
所述顶出系统(6)包括支撑壳(61)、滑块(62)、丝杆(63)、丝杆螺母(64)、步进电机(65)、底座板(66)、滑杆(67)和顶出杆(68),其中,所述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世方,宫青昱,
申请(专利权)人:硕昌上海精密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