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的可更换RC连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1045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6: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可更换RC连梁,包括RC墙肢和RC连梁。所述RC连梁包括刚性段、过渡段和屈服段;所述刚性段和过渡段的承载能力较屈服段大,地震发生时所述刚性段和过渡段处于弹性状态,所述屈服段处于塑性状态;所述屈服段的钢梁具有良好的延性,耗散大量的能量,从而大大减轻了剪力墙其余构件的损伤;地震结束后,通过拆卸和重新安装高强螺栓即可更换变形较大的屈服段钢梁,更换过程简便快捷。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RC连梁的震后可更换,延长了剪力墙结构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扩大了剪立墙结构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可更换RC连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构件,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可更换RC连梁。
技术介绍
剪力墙结构在我国高层建筑中使用较为广泛,地震发生时,RC连梁作为第一道防线首先屈服,耗散地震能量,多次震害表明,绝大部分按照现行抗震规范设计的剪力墙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然而,剪力墙RC连梁震后难以修复或因修复时间、成本较大而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先后发展了多种形式的可更换连梁,但大多数可更换连梁局限于在钢连梁中使用,因此亟需研制开发一种传力路径明确、震后易于更换的RC连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可更换RC连梁。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新型的可更换RC连梁,包括连接在RC墙肢Ⅰ和RC墙肢Ⅱ之间的RC连梁。所述RC连梁包括刚性段Ⅰ、过渡段Ⅰ、屈服段、过渡段Ⅱ和刚性段Ⅱ。所述RC连梁的长度方向为刚性段Ⅰ、过渡段Ⅰ、屈服段、过渡段Ⅱ和刚性段Ⅱ的纵向。所述屈服段的纵向两端分别连接有过渡段Ⅰ和过渡段Ⅱ,过渡段Ⅰ与RC墙肢Ⅰ之间连接有刚性段Ⅰ,过渡段Ⅱ与RC墙肢Ⅱ之间连接有刚性段Ⅱ。所述刚性段Ⅰ和刚性段Ⅱ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刚性段Ⅰ内水平设置有若干抗剪钢筋Ⅰ,刚性段Ⅱ内水平设置有若干抗剪钢筋Ⅱ。所述过渡段Ⅰ包括转换钢板Ⅰ和钢梁Ⅰ,钢梁Ⅰ靠近刚性段Ⅰ的纵向端与转换钢板Ⅰ垂直焊接。若干抗剪钢筋Ⅰ的一端与转换钢板Ⅰ连接,另一端锚固在RC墙肢Ⅰ内。所述钢梁Ⅰ为工字钢或H型钢,钢梁Ⅰ包括腹板Ⅰ和两个翼缘Ⅰ,腹板Ⅰ靠近屈服段的纵向端设置有若干螺栓孔,两个翼缘Ⅰ靠近屈服段的纵向端均设置有若干螺栓孔。所述屈服段包括钢梁Ⅱ,钢梁Ⅱ为工字钢或H型钢,钢梁Ⅱ包括腹板Ⅱ和两个翼缘Ⅱ,腹板Ⅱ上设置有通孔,腹板Ⅱ的纵向两端均设置有若干螺栓孔,两个翼缘Ⅱ的纵向两端均设置有若干螺栓孔。所述过渡段Ⅱ包括转换钢板Ⅱ和钢梁Ⅲ,钢梁Ⅲ靠近刚性段Ⅱ的纵向端与转换钢板Ⅱ垂直焊接。若干抗剪钢筋Ⅱ的一端与转换钢板Ⅱ连接,另一端锚固在RC墙肢Ⅱ内。所述钢梁Ⅲ为工字钢或H型钢,钢梁Ⅲ包括腹板Ⅲ和两个翼缘Ⅲ,腹板Ⅲ靠近屈服段的纵向端设置有若干螺栓孔,两个翼缘Ⅲ靠近屈服段的纵向端均设置有若干螺栓孔。所述钢梁Ⅰ和钢梁Ⅱ通过若干拼接板进行连接,拼接板上设置有若干螺栓孔。所述腹板Ⅰ和腹板Ⅱ的接壤处设置有两块拼接板,这两块拼接板分别位于腹板Ⅰ和腹板Ⅱ的两侧,若干高强螺栓穿过腹板Ⅰ、腹板Ⅱ和这两块拼接板上的若干螺栓孔。所述翼缘Ⅰ和翼缘Ⅱ的接壤处设置有两块拼接板,这两块拼接板分别位于翼缘Ⅰ和翼缘Ⅱ的上下侧,若干高强螺栓穿过翼缘Ⅰ、翼缘Ⅱ和这两块拼接板上的若干螺栓孔。所述钢梁Ⅱ和钢梁Ⅲ通过若干拼接板进行连接。所述腹板Ⅲ和腹板Ⅱ的接壤处设置有两块拼接板,这两块拼接板分别位于腹板Ⅲ和腹板Ⅱ的两侧,若干高强螺栓穿过腹板Ⅲ、腹板Ⅱ和这两块拼接板上的若干螺栓孔。所述翼缘Ⅲ和翼缘Ⅱ的接壤处设置有两块拼接板,这两块拼接板分别位于翼缘Ⅲ和翼缘Ⅱ的上下侧,若干高强螺栓穿过翼缘Ⅲ、翼缘Ⅱ和这两块拼接板上的若干螺栓孔。每个所述高强螺栓旋入螺母。进一步,所述钢梁Ⅱ由耗能阻尼器代替。进一步,所述钢梁Ⅱ由软钢制成,通孔位于腹板Ⅱ的中心点上。所述通孔的截面呈椭圆形或棱形。进一步,所述抗剪钢筋Ⅰ锚固在RC墙肢Ⅰ内的一端设置有螺纹,将螺母旋入该螺纹。所述抗剪钢筋Ⅱ锚固在RC墙肢Ⅱ内的一端设置有螺纹,将螺母旋入该螺纹。所述抗剪钢筋Ⅰ与转换钢板Ⅰ的连接方式为螺栓锚固、穿孔塞焊或透焊连接。当所述抗剪钢筋Ⅰ与转换钢板Ⅰ进行锚固连接时,抗剪钢筋Ⅰ与转换钢板Ⅰ锚固的一端设置有螺纹,转换钢板Ⅰ上设置有若干锚孔,若干抗剪钢筋Ⅰ穿过若干锚孔,每个螺纹上旋入螺母。所述抗剪钢筋Ⅱ与转换钢板Ⅱ的连接方式为螺栓锚固、穿孔塞焊或透焊连接。当所述抗剪钢筋Ⅱ与转换钢板Ⅱ进行锚固连接时,抗剪钢筋Ⅱ与转换钢板Ⅱ锚固的一端设置有螺纹,转换钢板Ⅱ上设置有若干锚孔,若干抗剪钢筋Ⅱ穿过若干锚孔,每个螺纹上旋入螺母。进一步,所述钢梁Ⅰ和钢梁Ⅲ均由硬钢制成。进一步,所述刚性段Ⅰ内水平设置有钢筋笼Ⅰ,钢筋笼Ⅰ包括若干纵筋Ⅰ和若干箍筋Ⅰ。所述刚性段Ⅱ内水平设置有钢筋笼Ⅱ,钢筋笼Ⅱ包括若干纵筋Ⅱ和若干箍筋Ⅱ。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1.失效模式可控:本专利技术的非耗能段的承载能力较大,耗能段的承载能力较小,地震发生时,耗能段的腹板开孔钢梁变形耗散能量,非耗能段处于弹性状态,从而大大减轻了RC剪力墙主体构件的破坏;2.传力路径明确:过渡段和屈服段通过拼接板连接时,上下翼缘处的高强螺栓承受弯矩,腹板处的高强螺栓承受剪力;钢连梁和混凝土连梁通过转换钢板连接,等强焊接在转换钢板上的纵筋抵抗弯矩,锚固在转换钢板上的抗剪钢筋抵抗剪力;3.更换简便快捷:地震结束后,拆除高强螺栓卸下变形较大的屈服段钢梁,换上新的屈服段钢梁并重新安装高强螺栓,即可简便快捷地完成屈服段钢梁的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可更换RC连梁示意图(1);图2为可更换RC连梁示意图(2);图3为A-A剖面图;图4为B-B剖面图;图5为钢梁Ⅰ、钢梁Ⅱ和钢梁Ⅲ的俯视图。图中:RC墙肢Ⅰ1、RC墙肢Ⅱ2、刚性段Ⅰ301、抗剪钢筋Ⅰ3011、过渡段Ⅰ302、转换钢板Ⅰ3021、钢梁Ⅰ3022、屈服段303、钢梁Ⅱ3031、通孔30311、过渡段Ⅱ304、转换钢板Ⅱ3041、钢梁Ⅲ3042、刚性段Ⅱ305、抗剪钢筋Ⅱ3051、拼接板306和高强螺栓30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实施例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可更换RC连梁,包括连接在RC墙肢Ⅰ1和RC墙肢Ⅱ2之间的RC连梁。所述RC连梁包括刚性段Ⅰ301、过渡段Ⅰ302、屈服段303、过渡段Ⅱ304和刚性段Ⅱ305。所述RC连梁的长度方向为刚性段Ⅰ301、过渡段Ⅰ302、屈服段303、过渡段Ⅱ304和刚性段Ⅱ305的纵向。参见图1,所述屈服段303的纵向两端分别连接有过渡段Ⅰ302和过渡段Ⅱ304,过渡段Ⅰ302与RC墙肢Ⅰ1之间连接有刚性段Ⅰ301,过渡段Ⅱ304与RC墙肢Ⅱ2之间连接有刚性段Ⅱ305。所述刚性段Ⅰ301和刚性段Ⅱ305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参见图3,刚性段Ⅰ301内水平设置有若干抗剪钢筋Ⅰ3011和钢筋笼Ⅰ,钢筋笼Ⅰ包括若干纵筋Ⅰ和若干箍筋Ⅰ。所述刚性段Ⅱ305内水平设置有若干抗剪钢筋Ⅱ3051和钢筋笼Ⅱ,钢筋笼Ⅱ包括若干纵筋Ⅱ和若干箍筋Ⅱ。参见图2,所述过渡段Ⅰ302包括转换钢板Ⅰ3021和钢梁Ⅰ3022,钢梁Ⅰ3022靠近刚性段Ⅰ301的纵向端与转换钢板Ⅰ3021垂直焊接。若干抗剪钢筋Ⅰ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可更换RC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RC墙肢Ⅰ(1)和RC墙肢Ⅱ(2)之间的RC连梁;/n所述RC连梁包括刚性段Ⅰ(301)、过渡段Ⅰ(302)、屈服段(303)、过渡段Ⅱ(304)和刚性段Ⅱ(305);所述RC连梁的长度方向为刚性段Ⅰ(301)、过渡段Ⅰ(302)、屈服段(303)、过渡段Ⅱ(304)和刚性段Ⅱ(305)的纵向;/n所述屈服段(303)的纵向两端分别连接有过渡段Ⅰ(302)和过渡段Ⅱ(304),过渡段Ⅰ(302)与RC墙肢Ⅰ(1)之间连接有刚性段Ⅰ(301),过渡段Ⅱ(304)与RC墙肢Ⅱ(2)之间连接有刚性段Ⅱ(305);/n所述刚性段Ⅰ(301)和刚性段Ⅱ(305)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刚性段Ⅰ(301)内水平设置有若干抗剪钢筋Ⅰ(3011),刚性段Ⅱ(305)内水平设置有若干抗剪钢筋Ⅱ(3051);/n所述过渡段Ⅰ(302)包括转换钢板Ⅰ(3021)和钢梁Ⅰ(3022),钢梁Ⅰ(3022)靠近刚性段Ⅰ(301)的纵向端与转换钢板Ⅰ(3021)垂直焊接;若干抗剪钢筋Ⅰ(3011)的一端与转换钢板Ⅰ(3021)连接,另一端锚固在RC墙肢Ⅰ(1)内;/n所述钢梁Ⅰ(3022)为工字钢或H型钢,钢梁Ⅰ(3022)包括腹板Ⅰ和两个翼缘Ⅰ,腹板Ⅰ靠近屈服段(303)的纵向端设置有若干螺栓孔,每个翼缘Ⅰ靠近屈服段(303)的纵向端均设置有若干螺栓孔;/n所述屈服段(303)包括钢梁Ⅱ(3031),钢梁Ⅱ(3031)为工字钢或H型钢,钢梁Ⅱ(3031)包括腹板Ⅱ和两个翼缘Ⅱ,腹板Ⅱ上设置有通孔(30311),腹板Ⅱ的纵向两端均设置有若干螺栓孔,每个翼缘Ⅱ的纵向两端均设置有若干螺栓孔;/n所述过渡段Ⅱ(304)包括转换钢板Ⅱ(3041)和钢梁Ⅲ(3042),钢梁Ⅲ(3042)靠近刚性段Ⅱ(305)的纵向端与转换钢板Ⅱ(3041)垂直焊接;若干抗剪钢筋Ⅱ(3051)的一端与转换钢板Ⅱ(3041)连接,另一端锚固在RC墙肢Ⅱ(2)内;/n所述钢梁Ⅲ(3042)为工字钢或H型钢,钢梁Ⅲ(3042)包括腹板Ⅲ和两个翼缘Ⅲ,腹板Ⅲ靠近屈服段(303)的纵向端设置有若干螺栓孔,每个翼缘Ⅲ靠近屈服段(303)的纵向端均设置有若干螺栓孔;/n所述钢梁Ⅰ(3022)和钢梁Ⅱ(3031)通过若干拼接板(306)进行连接,拼接板(306)上设置有若干螺栓孔;所述腹板Ⅰ和腹板Ⅱ的接壤处设置有两块拼接板(306),这两块拼接板(306)分别位于腹板Ⅰ和腹板Ⅱ的两侧,若干高强螺栓(307)穿过腹板Ⅰ、腹板Ⅱ和这两块拼接板(306)上的若干螺栓孔;/n所述翼缘Ⅰ和翼缘Ⅱ的接壤处设置有两块拼接板(306),这两块拼接板(306)分别位于翼缘Ⅰ和翼缘Ⅱ的上下侧,若干高强螺栓(307)穿过翼缘Ⅰ、翼缘Ⅱ和这两块拼接板(306)上的若干螺栓孔;/n所述钢梁Ⅱ(3031)和钢梁Ⅲ(3042)通过若干拼接板(306)进行连接;所述腹板Ⅲ和腹板Ⅱ的接壤处设置有两块拼接板(306),这两块拼接板(306)分别位于腹板Ⅲ和腹板Ⅱ的两侧,若干高强螺栓(307)穿过腹板Ⅲ、腹板Ⅱ和这两块拼接板(306)上的若干螺栓孔;/n所述翼缘Ⅲ和翼缘Ⅱ的接壤处设置有两块拼接板(306),这两块拼接板(306)分别位于翼缘Ⅲ和翼缘Ⅱ的上下侧,若干高强螺栓(307)穿过翼缘Ⅲ、翼缘Ⅱ和这两块拼接板(306)上的若干螺栓孔;/n每个所述高强螺栓(307)旋入螺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可更换RC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RC墙肢Ⅰ(1)和RC墙肢Ⅱ(2)之间的RC连梁;
所述RC连梁包括刚性段Ⅰ(301)、过渡段Ⅰ(302)、屈服段(303)、过渡段Ⅱ(304)和刚性段Ⅱ(305);所述RC连梁的长度方向为刚性段Ⅰ(301)、过渡段Ⅰ(302)、屈服段(303)、过渡段Ⅱ(304)和刚性段Ⅱ(305)的纵向;
所述屈服段(303)的纵向两端分别连接有过渡段Ⅰ(302)和过渡段Ⅱ(304),过渡段Ⅰ(302)与RC墙肢Ⅰ(1)之间连接有刚性段Ⅰ(301),过渡段Ⅱ(304)与RC墙肢Ⅱ(2)之间连接有刚性段Ⅱ(305);
所述刚性段Ⅰ(301)和刚性段Ⅱ(305)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刚性段Ⅰ(301)内水平设置有若干抗剪钢筋Ⅰ(3011),刚性段Ⅱ(305)内水平设置有若干抗剪钢筋Ⅱ(3051);
所述过渡段Ⅰ(302)包括转换钢板Ⅰ(3021)和钢梁Ⅰ(3022),钢梁Ⅰ(3022)靠近刚性段Ⅰ(301)的纵向端与转换钢板Ⅰ(3021)垂直焊接;若干抗剪钢筋Ⅰ(3011)的一端与转换钢板Ⅰ(3021)连接,另一端锚固在RC墙肢Ⅰ(1)内;
所述钢梁Ⅰ(3022)为工字钢或H型钢,钢梁Ⅰ(3022)包括腹板Ⅰ和两个翼缘Ⅰ,腹板Ⅰ靠近屈服段(303)的纵向端设置有若干螺栓孔,每个翼缘Ⅰ靠近屈服段(303)的纵向端均设置有若干螺栓孔;
所述屈服段(303)包括钢梁Ⅱ(3031),钢梁Ⅱ(3031)为工字钢或H型钢,钢梁Ⅱ(3031)包括腹板Ⅱ和两个翼缘Ⅱ,腹板Ⅱ上设置有通孔(30311),腹板Ⅱ的纵向两端均设置有若干螺栓孔,每个翼缘Ⅱ的纵向两端均设置有若干螺栓孔;
所述过渡段Ⅱ(304)包括转换钢板Ⅱ(3041)和钢梁Ⅲ(3042),钢梁Ⅲ(3042)靠近刚性段Ⅱ(305)的纵向端与转换钢板Ⅱ(3041)垂直焊接;若干抗剪钢筋Ⅱ(3051)的一端与转换钢板Ⅱ(3041)连接,另一端锚固在RC墙肢Ⅱ(2)内;
所述钢梁Ⅲ(3042)为工字钢或H型钢,钢梁Ⅲ(3042)包括腹板Ⅲ和两个翼缘Ⅲ,腹板Ⅲ靠近屈服段(303)的纵向端设置有若干螺栓孔,每个翼缘Ⅲ靠近屈服段(303)的纵向端均设置有若干螺栓孔;
所述钢梁Ⅰ(3022)和钢梁Ⅱ(3031)通过若干拼接板(306)进行连接,拼接板(306)上设置有若干螺栓孔;所述腹板Ⅰ和腹板Ⅱ的接壤处设置有两块拼接板(306),这两块拼接板(306)分别位于腹板Ⅰ和腹板Ⅱ的两侧,若干高强螺栓(307)穿过腹板Ⅰ、腹板Ⅱ和这两块拼接板(306)上的若干螺栓孔;
所述翼缘Ⅰ和翼缘Ⅱ的接壤处设置有两块拼接板(306),这两块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辉明白久林金双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