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收缩的防护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099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收缩的防护柱,包括固定套筒、过渡套筒和内套筒;固定套筒为上下贯穿的筒状结构,并设置在地面内,固定内套内壁上设有上下布置的第二条型槽,第二条型槽上端设有沿内壁周向设置第二弧形槽;过渡套筒为上下贯穿的筒状结构,并上下滑动设置在固定套筒内,过渡套筒底端设有第一限位杆,第一限位杆设置在第二条型槽内;过渡套筒内壁上设有上下布置第一条型槽,第一条型槽上端设有沿内壁周向设置第一弧形槽;内套筒底端设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设置在第一条型槽内。本方便收缩的防护柱,结构简单,实现对防护柱快速收回和打开,隐蔽性更好,更加方便。

A kind of protective column for easy contra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收缩的防护柱
本专利技术涉及公路防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收缩的防护柱。
技术介绍
防护柱是道路限行的重要辅助装置。传统的防护柱主要采用固定装置,即通过水泥、预埋件等方式将防护柱固定设置在道路上,以限制车辆通过,但此方式的防护柱无法进行收缩,即当需要去除防护柱时,需要人工将事先固定防护柱重新拆除,并进行缺陷填补,当再次进行防护柱安装时,仍需要进行固定安装,这样造成防护柱的使用的不灵活,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方便收缩的防护柱,结构简单,实现对防护柱快速收回和打开,隐蔽性更好,更加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一种方便收缩的防护柱包括固定套筒、过渡套筒和内套筒;所述固定套筒为上下贯穿的筒状结构,并设置在地面内,固定内套内壁上设有上下布置的第二条型槽,第二条型槽上端设有沿内壁周向设置第二弧形槽;所述过渡套筒为上下贯穿的筒状结构,并上下滑动设置在固定套筒内,过渡套筒底端设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设置在第二条型槽内;过渡套筒内壁上设有上下布置第一条型槽,第一条型槽上端设有沿内壁周向设置第一弧形槽;所述内套筒底端设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设置在第一条型槽内;所述第一限位杆直径小于第二弧形槽的上下宽度,所述第二限位杆直径小于第一弧形槽的上下高度。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套筒上端设有端盖,所述端盖上设有供过渡套筒穿过的通孔,端盖与地面平齐。进一步的,所述内套筒上端设有把手;进一步的,所述过渡套筒和内套筒外壁上均设有荧光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一种方便收缩的防护柱由于设置固定套筒、过渡套筒和内套筒,在固定套筒内设有第二条型槽和第二弧形槽,在过渡套筒内壁设有第一条型槽和第一弧形槽,因此过渡套筒下端的第一限位杆在固定套筒的第二条型槽内滑动,并滑动至第二弧形槽内进行限位,实现对过渡套筒的高度的限位固定,内套筒下端的第二限位杆在过渡套筒的第一条型槽内滑动,并滑动至第一弧形槽内进行限位,实现对内套筒高度的调整和限位,实现整体防护柱高度的调整,因此整体打开和收回操作方便,并且当收回时,内套筒收回至过渡套筒内,过渡套筒收回至固定套筒内,完成整体防护柱的收回,更加隐蔽,操作方便;本方便收缩的防护柱结构简单,实现对防护柱快速收回和打开,隐蔽性更好,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过渡套筒示意图;图中:1、固定套筒,2、过渡套筒,21、第一限位杆,22、第一条型槽,23、第一弧形槽,3、内套筒,31、第二限位杆,4、把手,5、端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一种方便收缩的防护柱包括固定套筒1、过渡套筒2和内套筒3;所述固定套筒1为上下贯穿的筒状结构,并设置在地面内,固定内套内壁上设有上下布置的第二条型槽,第二条型槽上端设有沿内壁周向设置第二弧形槽;所述过渡套筒2为上下贯穿的筒状结构,并上下滑动设置在固定套筒1内,过渡套筒2底端设有第一限位杆21,所述第一限位杆21设置在第二条型槽内;过渡套筒2内壁上设有上下布置第一条型槽22,第一条型槽22上端设有沿内壁周向设置第一弧形槽23;所述内套筒3底端设有第二限位杆31,所述第二限位杆31设置在第一条型槽22内;所述第一限位杆21直径小于第二弧形槽的上下宽度,所述第二限位杆31直径小于第一弧形槽23的上下高度。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套筒1上端设有端盖5,所述端盖5上设有供过渡套筒2穿过的通孔,端盖5与地面平齐;通过端盖5对固定套筒1进行限位。进一步的,所述内套筒3上端设有把手4;进一步的,所述过渡套筒2和内套筒3外壁上均设有荧光贴。本一种方便收缩的防护柱使用时,通过把手4向上拉动内套筒3,使得内套筒3在过渡套筒2内向上移动,即第二限位杆31在第一条型槽22内滑动进行限位,再转动内套筒3,使得第二限位杆31从第一条型槽22内移动至第一弧形槽23内进行限位,实现对内套筒3在过渡套筒2上的高度定位;当内套筒3定位完成后,过渡套筒2下端的第一限位杆21在固定套筒1上的第二条型槽内移动,再转动过渡套筒2使得第一限位杆21滑动至第二弧形槽内,因此实现对过渡套筒2的高度的限位固定,实现整体防护柱高度的调整;当进行收回时,分别转动内套筒3和过渡套筒2,使得第二限位杆31从第一弧形槽23滑动至第一条型槽22的下端,第一限位杆21从第二弧形槽滑动至第二条型槽的下端,即内套筒3收回至过渡套筒2内,过渡套筒2收回至固定套筒1内,完成整体的收回,更加隐蔽,操作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收缩的防护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套筒(1)、过渡套筒(2)和内套筒(3);/n所述固定套筒(1)为上下贯穿的筒状结构,并设置在地面内,固定内套内壁上设有上下布置的第二条型槽,第二条型槽上端设有沿内壁周向设置第二弧形槽;/n所述过渡套筒(2)为上下贯穿的筒状结构,并上下滑动设置在固定套筒(1)内,过渡套筒(2)底端设有第一限位杆(21),所述第一限位杆(21)设置在第二条型槽内;过渡套筒(2)内壁上设有上下布置第一条型槽(22),第一条型槽(22)上端设有沿内壁周向设置第一弧形槽(23);/n所述内套筒(3)底端设有第二限位杆(31),所述第二限位杆(31)设置在第一条型槽(22)内;/n所述第一限位杆(21)直径小于第二弧形槽的上下宽度,所述第二限位杆(31)直径小于第一弧形槽(23)的上下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收缩的防护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套筒(1)、过渡套筒(2)和内套筒(3);
所述固定套筒(1)为上下贯穿的筒状结构,并设置在地面内,固定内套内壁上设有上下布置的第二条型槽,第二条型槽上端设有沿内壁周向设置第二弧形槽;
所述过渡套筒(2)为上下贯穿的筒状结构,并上下滑动设置在固定套筒(1)内,过渡套筒(2)底端设有第一限位杆(21),所述第一限位杆(21)设置在第二条型槽内;过渡套筒(2)内壁上设有上下布置第一条型槽(22),第一条型槽(22)上端设有沿内壁周向设置第一弧形槽(23);
所述内套筒(3)底端设有第二限位杆(31),所述第二限位杆(31)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洪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朗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