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92533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2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具有:一等品输送机(143),其通过使水平螺旋叶片(143b)进行旋转,从而将谷粒沿第一方向(F1)即水平方向进行运送;以及扬谷输送机(151),其通过使扬谷螺旋叶片(151b)进行旋转,从而将利用一等品输送机(143)运送来的谷粒沿与第一方向(F1)正交的第二方向(F2)进行运送。一等品输送机(143)的下游侧端部和扬谷输送机(151)的上游侧端部在壳体(161)的内部相互连结。一等品输送机(143)设置有旋转叶片(147),该旋转叶片(147)具有:起始端(147s),其配置于与水平螺旋叶片(143b)的末端(143e)相比的上游侧;以及末端(147e),其配置于与水平螺旋叶片(143b)的末端(143e)相比的下游侧。

Combine harves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联合收割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联合收割机,特别涉及联合收割机的谷粒运送装置。
技术介绍
联合收割机装备有谷粒运送装置,该谷粒运送装置具有:第一螺旋输送机,其将利用脱粒部脱粒处理后的谷粒沿水平方向进行运送;以及第二螺旋输送机,其将利用第一螺旋输送机运送来的谷粒沿与水平方向正交的方向(例如,向上方)进行运送。另外,第一螺旋输送机的下游侧端部和第二螺旋输送机的上游侧端部在壳体的内部相互连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5。在壳体的内部,谷粒的运送方向从水平方向变换为与其正交的方向。具体地说,由第一螺旋输送机沿水平方向运送来的谷粒由设置在第一螺旋输送机的下游侧端部的板状的旋转叶片抛起而传递至第二螺旋输送机,由该第二螺旋输送机向上方进行运送。在联合收割机的谷粒运送装置中,希望减少该传递的失误,从而提高从第一螺旋输送机向第二螺旋输送机的谷粒的运送效率。为了提高谷粒的运送效率,可以考虑增大旋转叶片的尺寸。但是,如在专利文献1等记载的使旋转叶片向半径方向外侧大幅凸出的构造,根据壳体的形状,有时是无法采用的,在实用方面,应用范围严重受限。而且,由于旋转叶片的前端侧的圆周速度上升,因此有可能对谷粒造成超出必要的冲击,或者因为谷粒推压所造成的壳体的面压上升而导致加速磨损。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9877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平6-3465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平5-60240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实开平3-67528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实开平2-1271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从第一螺旋输送机向第二螺旋输送机的谷粒的运送效率的联合收割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联合收割机具有:第一螺旋输送机,其通过使第一螺旋叶片以第一螺旋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从而将利用脱粒部脱粒处理后的谷粒沿第一方向即水平方向进行运送;以及第二螺旋输送机,其通过使第二螺旋叶片以第二螺旋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从而将利用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运送来的谷粒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进行运送,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的下游侧端部和第二螺旋输送机的上游侧端部在壳体的内部相互连结,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设置有旋转叶片,所述旋转叶片具有:起始端,其配置于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末端相比的上游侧;以及末端,其配置于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末端相比的下游侧。通过如上所述地配置旋转叶片的起始端和终端,能够将旋转叶片的轴向长度设定得更长一些。因此,能够增加利用旋转叶片抛起的谷粒的量,从而提高从第一螺旋输送机向第二螺旋输送机的谷粒的运送效率。优选在观察利用包含所述第一螺旋轴的轴心和所述第二螺旋轴的轴心在内的平面剖开的剖面时,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内壁部,其与所述第一螺旋轴的轴心相距的距离是固定的;以及第二内壁部,其与所述第一螺旋轴的轴心相距的距离朝向所述第一方向而逐渐增大,所述第一内壁部和所述第二内壁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连续形成,它们的分界线配置于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末端相比的上游侧。根据上述结构,利用旋转叶片抛起的谷粒从与第一螺旋叶片的末端相比的上游侧的位置沿第二内壁部高效地向第二螺旋输送机进行运送。而且,能够抑制容易滞留谷粒的死角的形成。因此,提高了增大轴向长度后的旋转叶片的有效性,能够更高效地将谷粒从第一螺旋输送机向第二螺旋输送机进行运送。优选所述壳体具有:齿轮箱部,其对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与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的连结部分进行覆盖;第三内壁部,其与所述旋转叶片的末端相距的轴向距离是固定的;以及第四内壁部,其与所述旋转叶片的末端相距的轴向距离朝向所述第二方向而逐渐增大,所述第三内壁部和所述第四内壁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连续形成,它们与所述齿轮箱部邻接地设置。根据上述结构,被旋转叶片抛起的谷粒沿第四内壁部向第二螺旋输送机进行运送。另外,与齿轮箱部邻接地形成可供谷粒通过的空间,能够抑制容易滞留谷粒的死角的形成。因此,能够一边抑制谷粒逆流、滞留,一边更高效地将谷粒从第一螺旋输送机向第二螺旋输送机进行运送。优选利用垂直于所述第二螺旋轴的轴心的平面将收容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的运送筒剖开时的流路的剖面积,大于由所述第二内壁部、所述第四内壁部以及所述壳体的侧壁部围起来的流路的剖面积。由此,能够利用第二螺旋输送机充分地接收在壳体的内部变换了运送方向的谷粒。优选在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中,在隔着所述第一螺旋轴的轴心而与所述旋转叶片相对的位置,设置有轴向长度比所述旋转叶片的轴向长度小的辅助叶片。由此,除了利用旋转叶片将谷粒抛起之外,还利用辅助叶片将谷粒抛起,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谷粒的运送效率。优选所述旋转叶片相对于所述第一螺旋轴的轴向倾斜地设置。据此,由于能够易于斜向抛起谷粒,因此,能够更高效地将谷粒从第一螺旋输送机向第二螺旋输送机进行运送。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另一个联合收割机具有:第一螺旋输送机,其通过使第一螺旋叶片以第一螺旋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从而将利用脱粒部脱粒处理后的谷粒沿第一方向即水平方向进行运送;以及第二螺旋输送机,其通过使第二螺旋叶片以第二螺旋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从而将利用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运送来的谷粒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进行运送,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的下游侧端部和第二螺旋输送机的上游侧端部在壳体的内部相互连结,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的下游侧端部连结的上游侧筒状部和与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的上游侧端部连结的下游侧筒状部,所述上游侧筒状部的开口部的面积形成得大于所述下端侧筒状部的开口部的面积,并且,在所述壳体设置有鼓出部。由此,谷粒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并且能够抑制壳体内的谷粒逆流、滞留,其结果,能够减少谷粒的传递失误,从而提高从第一螺旋输送机向第二螺旋输送机的谷粒的运送效率。优选所述鼓出部向与所述第一螺旋轴的轴向正交的方向鼓出,所述鼓出部在所述壳体中至少设置于利用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向上方运送谷粒的运送作用侧。由此,能够对利用旋转叶片抛起的谷粒适当地进行引导,提高运送效率。优选在所述第二螺旋轴的轴向上,所述鼓出部的上端设定于所述第一螺旋轴的轴心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旋转轨迹的所述第二方向的端位置之间。根据上述结构,对利用旋转叶片抛起的谷粒适当地进行引导,以使得进一步减少传递失误,从而能够更高效地将谷粒从第一螺旋输送机向第二螺旋输送机进行运送。优选所述鼓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可装卸地安装于所述壳体。根据上述结构,在鼓出部的内壁部发生磨损时,通过更换该部分,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附图说明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左视图。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右视图。图3是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脱粒装置和筛选装置的图。图5是表示脱粒装置的后视图。图6是表示一等品输送机和扬谷输送机的后视图。图7是表示一等品输送机和扬谷输送机的连结部分的后视图。图8是表示一等品输送机和扬谷输送机的连结部分的后视图。图9是壳体的右视图。图10是表示壳体的剖面的左视图。图11是表示图10的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具有:/n第一螺旋输送机,其通过使第一螺旋叶片以第一螺旋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从而将利用脱粒部脱粒处理后的谷粒沿第一方向即水平方向进行运送;以及/n第二螺旋输送机,其通过使第二螺旋叶片以第二螺旋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从而将利用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运送来的谷粒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进行运送,/n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的下游侧端部和第二螺旋输送机的上游侧端部在壳体的内部相互连结,/n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设置有旋转叶片,所述旋转叶片具有:起始端,其配置于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末端相比的上游侧;以及末端,其配置于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末端相比的下游侧。/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622 JP 2017-122505;20170622 JP 2017-1225091.一种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螺旋输送机,其通过使第一螺旋叶片以第一螺旋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从而将利用脱粒部脱粒处理后的谷粒沿第一方向即水平方向进行运送;以及
第二螺旋输送机,其通过使第二螺旋叶片以第二螺旋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从而将利用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运送来的谷粒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进行运送,
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的下游侧端部和第二螺旋输送机的上游侧端部在壳体的内部相互连结,
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设置有旋转叶片,所述旋转叶片具有:起始端,其配置于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末端相比的上游侧;以及末端,其配置于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末端相比的下游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观察利用包含所述第一螺旋轴的轴心和所述第二螺旋轴的轴心在内的平面剖开的剖面时,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内壁部,其与所述第一螺旋轴的轴心相距的距离是固定的;以及第二内壁部,其与所述第一螺旋轴的轴心相距的距离朝向所述第一方向而逐渐增大,
所述第一内壁部和所述第二内壁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连续形成,它们的分界线配置于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末端相比的上游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齿轮箱部,其对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与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的连结部分进行覆盖;第三内壁部,其与所述旋转叶片的末端相距的轴向距离是固定的;以及第四内壁部,其与所述旋转叶片的末端相距的轴向距离朝向所述第二方向而逐渐增大,
所述第三内壁部和所述第四内壁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连续形成,它们与所述齿轮箱部邻接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利用垂直于所述第二螺旋轴的轴心的平面将收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乙仓进正野润一和田俊郎久保孝之
申请(专利权)人:洋马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