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踏板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8059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侧踏板及汽车,包括:上层踏板体,所述上层踏板体形成有滑槽部;下层踏板体,所述下层踏板体可滑动插置于所述滑槽部内;及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用于与所述上层踏板体和所述下层踏板体紧固连接。由于下层踏板体能够在上层踏板体上形成的滑槽部内自由滑动,如此便能够根据不同安装车身的不同长度尺寸灵活调节获得适配长度的侧踏板,之后使用紧固组件将调定长度后的上层踏板体与下层踏板体锁紧固定即可,通用性好。并且由于此时的侧踏板为上层踏板体与下层踏板体的叠层结构,因而能够具备更高的结构强度,使用可靠性更好。

Side steps and ca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踏板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侧踏板及汽车。
技术介绍
侧踏板通常安装于汽车车身的侧部,并位于车门下方位置,用以辅助人们进行上下车。传统的,市面上常见的侧踏板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塑料材质的侧踏板,其虽然具备制造成本低,结构造型多变的优点,但结构强度差,耐磨性差;第二种是钢制整体式侧踏板,其虽然能够解决塑料侧踏板结构强度与耐磨性缺失问题,但受限于钢材可加工性较弱,其结构外形和尺寸比较单一,且整体式结构的适用性与通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侧踏板及汽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结构强度差、通用性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侧踏板,其包括:上层踏板体,所述上层踏板体形成有滑槽部;下层踏板体,所述下层踏板体可滑动插置于所述滑槽部内;及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用于与所述上层踏板体和所述下层踏板体紧固连接。上述方案的侧踏板应用安装于汽车车身侧面位于车门槛下方位置,用以提供踩踏部位,辅助人们上下车操作。具体而言,由于侧踏板由上层踏板体与下层踏板体两个分体构成,并且下层踏板体能够在上层踏板体上形成的滑槽部内自由滑动,如此便能够根据不同安装车身的不同长度尺寸灵活调节获得适配长度的侧踏板,之后使用紧固组件将调定长度后的上层踏板体与下层踏板体锁紧固定即可,通用性好。并且由于此时的侧踏板为上层踏板体与下层踏板体的叠层结构,因而能够具备更高的结构强度,使用可靠性更好。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br>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层踏板体包括上层面板、及固设于所述上层面板背面上的上层骨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层踏板体还包括垫板,所述上层骨架通过所述垫板与所述上层面板焊接固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层踏板体包括下层面板、及设置于所述下层面板背面的下层骨架;所述上层面板形成有所述滑槽部,所述下层面板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部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层踏板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层面板背面上的螺柱、与所述螺柱套装的垫块、及设置于所述下层骨架上的第一螺母,所述螺柱穿过所述下层骨架后与所述第一螺母螺接紧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层踏板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层骨架上的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螺柱螺接紧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上层面板的长度方向,所述上层骨架设有第一固定孔位、及与所述第一固定孔位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活动孔位;沿所述下层面板的长度方向,所述下层骨架设有第二固定孔位、及与所述第二固定孔位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活动孔位;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第一螺栓组件和第二螺栓组件,所述第一螺栓组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位与任一所述第二活动孔位内固定,所述第二螺栓组件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孔位与任一所述第一活动孔位内固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层面板和/或所述下层面板的正面设有标识预留位;或者,所述上层面板和所述下层面板上均设有防滑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踏板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上层踏板体和所述下层踏板体均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如上所述的侧踏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侧踏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侧踏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无安装支架);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上层踏板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下层踏板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上层踏板体;11、滑槽部;12、上层面板;13、上层骨架;131、第一固定孔位;132、第一活动孔位;20、下层踏板体;21、下层面板;22、下层骨架;221、第二固定孔位;222、第二活动孔位;23、螺柱;24、垫块;25、第一螺母;30、紧固组件;40、标识预留位;50、防滑结构;60、安装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本申请要求保护一种汽车,其可以是例如轿车、皮卡车、SUV等市面上可以常见的各种车型。在本方案中,汽车则着重指代具有较高底盘的车型,以SUV车型为例,由于需具备越野能力以及全地面通过能力,因而需要将汽车底盘设计为离地较高的结构,在此基础上,为避免过高离地高度影响用户上下车安全与体验,各汽车生产厂家都会在车身侧部的裙边部位安装侧踏板,以辅助用户进行上下车。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展示的侧踏板,其包括:上层踏板体10、下层踏板体20、紧固组件30及安装支架60。其中,上层踏板体10与下层踏板体20组合构成了侧踏板的主体部分,用于承载踩踏力,即本方案中侧踏板采用了分体式结构设计。如此一来,在进行运输、存放等环节中,上层踏板体10与下层踏板体20能够分拆开并进行重叠放置,可有效减少包装耗材,减小包装体积,节省运输空间,进而能够有效降低物流运输成本。紧固组件30用于上层踏板体10与下层踏板体20装联固定或能够相对移动。而安装支架60则用于侧踏板与车身组装固定,实现侧踏板安装于汽车上。所述上层踏板体10和所述下层踏板体20均与所述安装支架60连接。所述上层踏板体10形成有滑槽部11;所述下层踏板体20可滑动插置于所述滑槽部11内;所述紧固组件30用于与所述上层踏板体10和所述下层踏板体20紧固连接。综上,实施本申请上述技术方案,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侧踏板应用安装于汽车车身侧面位于车门槛下方位置,用以提供踩踏部位,辅助人们上下车操作。具体而言,由于侧踏板由上层踏板体10与下层踏板体20两个分体构成,并且下层踏板体20能够在上层踏板体10上形成的滑槽部11内自由滑动,如此便能够根据不同安装车身的不同长度尺寸灵活调节获得适配长度的侧踏板,之后使用紧固组件30将调定长度后的上层踏板体10与下层踏板体20锁紧固定即可,通用性好。并且由于此时的侧踏板为上层踏板体10与下层踏板体20的叠层结构,因而能够具备更高的结构强度,使用可靠性更好。请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层踏板体,所述上层踏板体形成有滑槽部;/n下层踏板体,所述下层踏板体可滑动插置于所述滑槽部内;及/n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用于与所述上层踏板体和所述下层踏板体紧固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层踏板体,所述上层踏板体形成有滑槽部;
下层踏板体,所述下层踏板体可滑动插置于所述滑槽部内;及
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用于与所述上层踏板体和所述下层踏板体紧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踏板体包括上层面板、及固设于所述上层面板背面上的上层骨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踏板体还包括垫板,所述上层骨架通过所述垫板与所述上层面板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踏板体包括下层面板、及设置于所述下层面板背面的下层骨架;所述上层面板形成有所述滑槽部,所述下层面板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踏板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层面板背面上的螺柱、与所述螺柱套装的垫块、及设置于所述下层骨架上的第一螺母,所述螺柱穿过所述下层骨架后与所述第一螺母螺接紧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踏板,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伟廷汤双杨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