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部、机械手及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7884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连接部、机械手及机器人。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与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包含有卡块,卡块上设有卡块接口,第二连接部上设有转动块,转动块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第二连接部,转动块的自由端能够与卡块接口相连接。这种结构使得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能够完成快速拆装。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机械手,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机器人。

Connecting part, manipulator and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部、机械手及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连接部、机械手及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机械手臂也走入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市面上大多数的机器人机械手的结构较为复杂,需要较多的时间,这种问题限制了机器人行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部、机械手及机器人,使得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能够完成快速拆装。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可拆卸的连接,第一连接部包含有卡块,卡块上设有卡块接口,第二连接部上设有转动块,转动块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第二连接部,转动块的自由端能够与卡块接口相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一连接部包含有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第一卡块上包含有第一卡块接口,第二卡块上包含有第二卡块接口,第一卡块接口和第二卡块接口相对设置,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一转动块和第二转动块,第一转动块能够与第一卡块接口相连接,第二转动块能够与第二卡块接口相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连接部上临近第二连接部的一侧还设有抵持块,抵持块与第二连接部上的转动块与第一连接部的连接处相抵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连接部上包含导向块,第二连接部上包含有连接槽,导向块能够插入连接槽中。还提供了一种机械手,包括工作部、连接座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远离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工作部相连接,第二连接部远离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连接座相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工作部包含有驱动装置、丝杆螺母和夹爪,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丝杆螺母装置的丝杆相连接,夹爪与丝杆螺母装置的螺母相连接,连接座用于与外部设备相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壳体和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可转动与壳体相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可转动的与夹爪相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中间板,中间板一端与壳体相连接,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有夹爪,中间板远离夹爪的一侧设有触点,壳体上设有行程开关,触点能够与行程开关接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夹爪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第二板的一端与第一板相连接,第二板的另一端与第三板相连,第二板垂直第一板设置,第三板远离第一板的一侧设有防滑结构。还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包含有机器人主体和机械手,第二连接部远离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机器人主体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第二连接部上的转动块旋转入第一连接部上的卡块接口中时,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完成连接,当转动块从卡块接口中转出时,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离,这种结构使得连接部的拆装较为方便和快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部分零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部分零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部分零件结构示意图;图5图1另一个角度结构示意图(省略部分壳体)。附图标记:工作部100、夹爪110、第一板111、第二板112、第三板113、防滑结构114、中间板120、丝杆螺母装置130、连接杆140、触点150、壳体200、连接部300、第一连接部310、第一卡块311、第一卡块接口3111、第二卡块312、第二卡块接口3121、抵持块313、公端航空插头314、导向块315、第二连接部320、第一转动块322、第二转动块323、母端航空插头324、插口325、连接座400、驱动装置500和行程开关60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专利技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连接部第一实施例:参照图1、图2和图3,本连接部的一个实施例,连接部300包含有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20,第一连接部310与第二连接部320可拆卸的相互连接,第一连接部310远离第二连接部320的一侧与壳体200相连接,第二连接部320远离第一连接部310的一侧与连接座400相连接,通过连接部300使得工作部100和连接座400之间可以相互拆卸的连接,这使得能够在连接座400上更换不同的工作部100,从而达到在一个连接座400上连接不同工作部100的目标。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310临近第二连接部320的一侧上包含有第一卡块311和第二卡块312,第一卡块311上包含有第一卡块接口3111,第二卡块312上设有第二卡块接口3121;第二连接部320上临近第一连接部310的一侧包含有第一转动块322和第二转动块323,第一转动块322和第二转动块323分别可转动的连接于第二连接部320上,当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20连接时,第一卡块311相对第二连接部320转动,使得第一转动块322的自由端卡入第一卡块接口3111内,同时,第二转动块323相对第二连接部320转动,使得第二转动块323的自由端卡入第二卡块接口3121内,完成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20的连接。当需要将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20分开时,使得第一转动块322和第二转动块323转动,使得第一转动块322的自由端离开第一卡块接口3111,第二转动块323的自由端离开第二卡块接口3121,从而完成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20的分离,从而完成连接座400与工作部100的分离。通过上述结构使得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20能够较为容易和快速的分离,从而使得工作部100和连接座400之间能够较为容易的相互分离。连接部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的技术特征为:第一卡块接口3111和第二卡块接口3121相对设置,使得当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20连接时形成较为稳定的结构,缓解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20之间相对移动的问题。连接部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省略第二卡块312和第二转动块323,使得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20只通过第一卡块311和第一转动块322相连接。连接部第四实施例:第四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技术特征:第二连接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包含有卡块,所述卡块上设有卡块接口,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转动块的自由端能够与所述卡块接口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包含有卡块,所述卡块上设有卡块接口,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转动块的自由端能够与所述卡块接口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含有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上包含有第一卡块接口,所述第二卡块上包含有第二卡块接口,所述第一卡块接口和所述第二卡块接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一转动块和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能够与所述第一卡块接口相连接,所述第二转动块能够与所述第二卡块接口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临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还设有抵持块,所述抵持块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所述转动块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连接处相抵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包含导向块,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包含有连接槽,所述导向块能够插入所述连接槽中。


5.一种机械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部、连接座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福张恒袁晗梁斌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