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方法及手性化合物技术_技高网

一种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方法及手性化合物技术

技术编号:4117925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方法及手性化合物,其中烯丙基底物为或反应通式如下:或式中,有机金属试剂:R4MgBr、或LiR4,其中,R4为C1‑5的烷基取代基、苯基中的任意一种;催化剂:配体或配体与铜盐的混合物。该方法可以实现一系列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生成的手性化合物的收率高达95%,对映选择性可达到96%e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性化合物合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方法及手性化合物


技术介绍

1、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是构建手性碳-碳键的重要方法,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以良好的原子经济性、优良的不对称选择性、广泛的官能团耐受性以及产物的可拓展性等多种优势,成为了手性不对称催化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同时,该种手性不对称催化方法也为医药、农药、功能材料和特种化学品领域的手性分子合成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2、目前,根据亲核试剂种类的不同,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主要可以分为以下方法:β-二羰基化合物等稳定性亲核试剂的反应、使用有机金属试剂等非稳定性亲核试剂的反应。因为亲核试剂的不同,这两类反应方法互为补充,丰富了整体可构建手性目标产物的多样性。

3、但是此类反应使用的手性配体成本高昂;同时配体和有机金属试剂在空气或者潮湿环境下容易失活;对其工业应用的整体反应成本、放大安全性、催化剂稳定性和反应易操作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因此,寻找一种温和高效、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方法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开发了一种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方法及手性化合物,该方法可以实现一系列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生成的手性化合物的收率高达95%,对映选择性可达到96%ee。

2、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方法,

3、烯丙基底物为

4、反应通式如下:

>5、

6、式中:

7、有机金属试剂:r4mgbr、或lir4,其中,r4为c1-5的烷基取代基、苯基中的任意一种;

8、催化剂:配体或配体与铜盐的混合物。

9、进一步地,所述烯丙基底物中r1、r2、r3分别为-h、-ch3、-x、-och3、-ococh3、-ph、-cx3中的任意一种,x为卤原子。

10、进一步地,所述烯丙基底物、有机金属试剂、催化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1.2-2):(0.01-0.025)。

11、进一步地,所述配体的结构式为其中,为二氧化硅,n≥1。

12、进一步地,所述配体的结构式为n≥1;所述配体与铜盐的物质的量比为(1-1.5):1。

13、进一步地,所述铜盐为氯化亚铜、氰化亚铜、溴化亚铜二甲硫醚、碘化亚铜、噻吩-2-甲酸亚铜中的任意一种。

14、进一步地,一种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5、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取催化剂、无水的有机溶剂、有机金属试剂、烯丙基底物,混合均匀,发生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制得手性化合物。

16、进一步地,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为-78℃~-20℃,反应时间为0.5~8h。

17、进一步地,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甲苯、乙醚、甲基叔丁基醚、正己烷中的至少一种。

1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由上述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方法制备而成的手性化合物。

19、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1、本专利技术开发了一种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方法及手性化合物,该方法可以实现一系列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生成的手性化合物的收率高达95%,对映选择性可达到96%ee。

21、2、本申请中使用的配体为二氧化硅负载二茂铁配体,将二茂铁这类配体负载到结构稳定,廉价易得的二氧化硅上,能够极大简化配体的回收过程,降低生产成本,且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烯丙基底物中R1、R2、R3分别为-H、-CH3、-X、-OCH3、-OCOCH3、-Ph、-CX3中的任意一种,X为卤原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体的结构式为其中,为二氧化硅,n≥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体的结构式为n≥1;所述配体与铜盐的物质的量比为(1-1.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烯丙基底物、有机金属试剂、催化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1.2-2):(0.01-0.0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盐为氯化亚铜、氰化亚铜、溴化亚铜二甲硫醚、碘化亚铜、噻吩-2-甲酸亚铜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p>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为-78℃~-20℃,反应时间为0.5~8h。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甲苯、乙醚、甲基叔丁基醚、正己烷中的至少一种。

10.一种手性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方法制备而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烯丙基底物中r1、r2、r3分别为-h、-ch3、-x、-och3、-ococh3、-ph、-cx3中的任意一种,x为卤原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体的结构式为其中,为二氧化硅,n≥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体的结构式为n≥1;所述配体与铜盐的物质的量比为(1-1.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烯丙基底物、有机金属试剂、催化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1.2-2):(0.0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恒志王超田敏卿白洁陈平陈芬儿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