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回转式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6829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0:36
一种卧式回转式压缩机,包括壳体、马达、压缩泵、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一滚珠轴承、第一油膜轴承、第二滚珠轴承及第二油膜轴承。马达及压缩泵设置于壳体内,压缩泵包含缸体及环,环通过偏心轴连接于马达的转子。第一支座及第二支座设置于壳体内,第一滚珠轴承设置于第一支座及偏心轴之间,第一油膜轴承形成于第一支座上靠近偏心轴的位置,第二滚珠轴承设置于第二支座及偏心轴之间,第二油膜轴承形成于第二支座上靠近偏心轴的位置。由此,可解决不连续供油情况。

Horizontal rotary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式回转式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卧式回转式压缩机,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应用于车用压缩机的卧式回转式压缩机。
技术介绍
一般用以压缩冷媒并使其于回路内循环的电动压缩机,基本上是通过直流马达带动所连接的压缩机制动作,进而达到将冷媒进行压缩与循环的动作效果。依照内部压缩机制的不同,目前常见的压缩机包括回转式压缩机、涡卷式压缩机及螺旋式压缩机等机型。现有的卧式回转式压缩机采用油膜式润滑,若有供油间断就不会连续产生油膜,进而使轴承部分发生润滑不良,而使压缩机发生故障。而车用压缩机应用时,因路况崎岖造成压缩机倾斜,更易造成压缩机吸油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卧式回转式压缩机,可解决不连续供油情况。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卧式回转式压缩机,包括:一壳体,该壳体连接一吸入管及一吐出管;一马达,该马达设置于该壳体内,该马达包含定子及转子,该转子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定子内;一压缩泵,该压缩泵设置于该壳体内,该压缩泵包含缸体及环,该环可回转地设置于该缸体内,该环通过一偏心轴连接于该马达的转子;一第一支座,该第一支座设置于该壳体内;一第二支座,该第二支座设置于该壳体内,该压缩泵的缸体设置于该第一支座及该第二支座之间;至少一第一滚珠轴承,该第一滚珠轴承设置于该第一支座及该偏心轴之间;至少一第一油膜轴承,该第一油膜轴承形成于该第一支座上靠近该偏心轴的位置,该第一油膜轴承与该偏心轴之间能形成油膜,该第一滚珠轴承及该第一油膜轴承相邻设置;至少一第二滚珠轴承,该第二滚珠轴承设置于该第二支座及该偏心轴之间;以及至少一第二油膜轴承,该第二油膜轴承形成于该第二支座上靠近该偏心轴的位置,该第二油膜轴承与该偏心轴之间能形成油膜,该第二滚珠轴承及该第二油膜轴承相邻设置。优选地,该壳体包含一本体部、一第一盖体及一第二盖体,该本体部、该第一盖体及该第二盖体为铝合金件,该本体部为中空体,该本体部的两端呈开口状,该第一盖体及该第二盖体分别组装于该本体部的两端。优选地,该第一油膜轴承及该第一滚珠轴承沿着该偏心轴的轴向形成错开状。优选地,定义该第一油膜轴承与该偏心轴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该第一间隙位于该第一油膜轴承的内表面及该偏心轴的外表面之间,该第一间隙为0.01mm~0.04mm。优选地,该第二油膜轴承及该第二滚珠轴承沿着该偏心轴的轴向形成错开状。优选地,定义该第二油膜轴承与该偏心轴之间具有一第二间隙,该第二间隙位于该第二油膜轴承的内表面及该偏心轴的外表面之间,该第二间隙为0.01mm~0.04mm。优选地,该第一油膜轴承设置有两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卧式回转式压缩机,在第一油膜轴承及第二油膜轴承旁分别加设第一滚珠轴承及第二滚珠轴承,以达成双轴承运转。压缩机若于动态中使用(车用压缩机),因震动、抖动、倾斜均会造成供油不良,造成断续式或是飞沫式润滑,滚珠轴承即可适合此时运用。因此,本技术提供的卧式回转式压缩机,利用滚珠轴承对抗严峻的工况,可以容许间断供油,用以有效地解决跳动及不连续供油情况,并可增加轴承寿命及轴承强度。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卧式回转式压缩机的剖视图。图2为图1的Ⅱ部分详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卧式回转式压缩机,包括一壳体1、一马达2、一压缩泵3、一第一支座4、一第二支座5、至少一第一滚珠轴承6、至少一第一油膜轴承7、至少一第二滚珠轴承8及至少一第二油膜轴承9。壳体1为一中空壳体,可用以容纳马达2、压缩泵3、第一支座4及第二支座5等构件。壳体1包含一本体部11、一第一盖体12及一第二盖体13,本体部11、第一盖体12及第二盖体13优选为轻金属材料,更优选为铝合金件。本体部11为中空体,本体部11的两端呈开口状。第一盖体12及第二盖体13分别组装于本体部11的两端,用以分别封闭本体部11的两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盖体12以多个第一螺丝14锁附组装于本体部11的一端,第二盖体13以多个第二螺丝15锁附组装于本体部11的另一端,使本体部11、第一盖体12及第二盖体13组成一密闭状态的壳体。壳体1连接一吸入管16及一吐出管17,吸入管16及吐出管17与壳体1的内部相连通,吸入管16及吐出管17可用以分别输入及输出冷媒。在本实施例中,吸入管16连接于壳体1的第二盖体13,吐出管17连接于壳体1的本体部11。马达2设置于壳体1内,马达2包含定子21及转子22,定子21可固定在壳体1的内壁,转子22可转动地设置在定子21内。由于马达2为现有技术,且本技术并不限制马达2的构造,故不再加以赘述。压缩泵3设置于壳体1内,压缩泵3包含缸体31及环32,缸体31及环32数量并不限制,也即压缩泵3可为单缸或双缸等型式,缸体31及环32可对应地设置为一个或两个等,本实施例设有两缸体31及两环32,以形成双缸设计。环32可回转地设置于缸体31内,环32通过一偏心轴33连接于马达2的转子22。第一支座4及第二支座5设置于壳体1内,且第一支座4及第二支座5形成间隔的设置,第一支座4较第二支座5靠近马达2,第一支座4位于马达2及第二支座5之间。压缩泵3的缸体31设置于第一支座4及第二支座5之间,第一支座4及第二支座5可用以支撑缸体31及偏心轴33。第一滚珠轴承6及第一油膜轴承7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滚珠轴承6设置有两个,第一滚珠轴承6设置于第一支座4及偏心轴33之间。第一油膜轴承7形成于第一支座4上靠近偏心轴33的位置,第一油膜轴承7与偏心轴33之间能形成油膜。第一油膜轴承7及第一滚珠轴承6形成错开状,也即第一油膜轴承7及第一滚珠轴承6沿着偏心轴33的轴向形成错开状,使第一滚珠轴承6及第一油膜轴承7位于不同的前、后位置,且第一滚珠轴承6及第一油膜轴承7相邻设置,使第一滚珠轴承6设置于第一油膜轴承7旁。第一油膜轴承7具有保压作用,可将润滑油充分停留在第一滚珠轴承6中。可定义第一油膜轴承7与偏心轴33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P1,第一间隙P1位于第一油膜轴承7的内表面及偏心轴33的外表面之间,第一间隙P1优选为0.01mm~0.04mm。第一滚珠轴承6的半径优选为小于压缩泵3的环32的半径及偏心轴33的偏心量的和。第一滚珠轴承6及第一油膜轴承7均位于润滑油管道中,任一轴承均为前后有润滑油流通的路径。第二滚珠轴承8及第二油膜轴承9可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二滚珠轴承8设置于第二支座5及偏心轴33之间。第二油膜轴承9形成于第二支座5上靠近偏心轴33的位置,第二油膜轴承9与偏心轴33之间能形成油膜。第二油膜轴承9及第二滚珠轴承8形成错开状,也即第二油膜轴承9及第二滚珠轴承8沿着偏心轴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壳体,该壳体连接一吸入管及一吐出管;/n一马达,该马达设置于该壳体内,该马达包含定子及转子,该转子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定子内;/n一压缩泵,该压缩泵设置于该壳体内,该压缩泵包含缸体及环,该环可回转地设置于该缸体内,该环通过一偏心轴连接于该马达的转子;/n一第一支座,该第一支座设置于该壳体内;/n一第二支座,该第二支座设置于该壳体内,该压缩泵的缸体设置于该第一支座及该第二支座之间;/n至少一第一滚珠轴承,该第一滚珠轴承设置于该第一支座及该偏心轴之间;/n至少一第一油膜轴承,该第一油膜轴承形成于该第一支座上靠近该偏心轴的位置,该第一油膜轴承与该偏心轴之间能形成油膜,该第一滚珠轴承及该第一油膜轴承相邻设置;/n至少一第二滚珠轴承,该第二滚珠轴承设置于该第二支座及该偏心轴之间;以及/n至少一第二油膜轴承,该第二油膜轴承形成于该第二支座上靠近该偏心轴的位置,该第二油膜轴承与该偏心轴之间能形成油膜,该第二滚珠轴承及该第二油膜轴承相邻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该壳体连接一吸入管及一吐出管;
一马达,该马达设置于该壳体内,该马达包含定子及转子,该转子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定子内;
一压缩泵,该压缩泵设置于该壳体内,该压缩泵包含缸体及环,该环可回转地设置于该缸体内,该环通过一偏心轴连接于该马达的转子;
一第一支座,该第一支座设置于该壳体内;
一第二支座,该第二支座设置于该壳体内,该压缩泵的缸体设置于该第一支座及该第二支座之间;
至少一第一滚珠轴承,该第一滚珠轴承设置于该第一支座及该偏心轴之间;
至少一第一油膜轴承,该第一油膜轴承形成于该第一支座上靠近该偏心轴的位置,该第一油膜轴承与该偏心轴之间能形成油膜,该第一滚珠轴承及该第一油膜轴承相邻设置;
至少一第二滚珠轴承,该第二滚珠轴承设置于该第二支座及该偏心轴之间;以及
至少一第二油膜轴承,该第二油膜轴承形成于该第二支座上靠近该偏心轴的位置,该第二油膜轴承与该偏心轴之间能形成油膜,该第二滚珠轴承及该第二油膜轴承相邻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忠本
申请(专利权)人:瑞智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