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6801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技术领域的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的机油冷却器(1)的冷却器本体(2)上设置进水管(3)和出水管(4),进水管(3)和出水管(4)分别与发动机冷却水路连通,冷却器本体(2)内的机油管路(6)的进油端口(7)和回油端口(8)分别与发动机润滑油路连通,机油温度传感器(9)与发动机ECU连接,进水管(3)上的节流电磁阀(10)与控制部件(5)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结构简单,控制可靠,通过发动机ECU的控制策略对调节进水管的节流面积,对进液流量进行比例调节,实现发动机油温在各工况下处于最合适的温度点,提高发动机整体性能。

Engine oil hot and cold control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发动机零部件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发动机正常运转时,需要保证润滑油路中的润滑油在正常工作油温下工作,这样才能满足发动机整个润滑系统的有效性及其节能性。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的润滑油温度控制主要是通过机油冷却器实现的,油温低时加热,油温高时降温。而现有技术中的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效率主要受制于传统机械水泵的流量供应,对流量的分配不能做到按需供应,不能很好的根据工况来调节油温。因此,不能使发动机油温在各工况下处于最合适的温度点,无法达到最大润滑效率和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通过发动机ECU的控制策略对调节进水管的节流面积,使得机油温度增高时节流电磁阀开度增加,冷却液可以更多地注入油冷器加速油温冷却,使得机油温度降低时节流电磁阀开度减小,从而对进液流量进行比例调节,实现发动机油温在各工况下处于最合适的温度点,达到最大润滑效率和压力,提高发动机整体性能的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为一种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包括机油冷却器,机油冷却器包括冷却器本体,冷却器本体上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发动机冷却水路连通,冷却器本体内还设置机油管路,机油管路包括进油端口和回油端口,进油端口和回油端口分别与发动机润滑油路连通,发动机润滑油路上设置机油温度传感器,机油温度传感器与发动机ECU连接,进水管上设置节流电磁阀,节流电磁阀与控制部件连接。所述的发动机ECU设置为能够控制节流电磁阀的开度在完全打开和完全关闭之间进行调节的结构;机油温度传感器设置为能够向发动机ECU实时反馈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机油温度的结构。所述的发动机ECU内设置为存储有标准低温数值的结构,机油温度传感器向发动机ECU反馈的实际机油温度数值低于标准低温数值时,控制部件设置为能够控制节流电磁阀处于完全关闭状态的结构。所述的发动机ECU内设置为存储有标准高温数值的结构,机油温度传感器向发动机ECU反馈的实际机油温度数值高于标准高温数值时,控制部件设置为能够控制节流电磁阀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的结构。所述的机油温度传感器向控制部件反馈的实际机油温度数值从标准低温数值向标准高温数值升高时,控制部件设置为能够控制节流电磁阀的开度从完全关闭向完全打开调节的结构。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在发动机上设置机油冷却器,而机油冷却器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和发动机冷却水路实现连通,形成回路,在冷却液流动时带走热量,而机油通过机油管路经过机油冷却器,而后通过进油端口7和回油端口8与发动机润滑油路连通,形成回路。而通过机油温度传感器和节流电磁阀分别与控制部件连接,在机油温度传感器和节流电磁阀之间建立关联,使得节流电磁阀的开启关闭及开度与机油温度之间建立对应关系,机油温度增高时节流电磁阀开度增加,冷却液可以更多地通过进水管注入油冷器,加速机油油温冷却,油温降低时节流电磁阀开度减小,甚至关闭,来稳定油温。上述结构,在发动机冷启动时,也电子节流阀关闭,这样,利于冷却液与机油温度提升。本实用性的结构,创新性地应用比例节流阀(节流电磁阀)来实现对油冷冷却管路通断及其截面积控制,从而控制冷却液流量,进而控制油温,可以保证发动机在各工况下油温都处于最佳状态。本技术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控制可靠,通过发动机ECU的控制策略对调节进水管的节流面积,使得机油温度增高时节流电磁阀开度增加,冷却液可以更多地注入油冷器加速油温冷却,使得机油温度降低时节流电磁阀开度减小,对进液流量进行比例调节,实现发动机油温在各工况下处于最合适的温度点,达到最大润滑效率和压力,提高发动机整体性能。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分别为:1、机油冷却器;2、冷却器本体;3、进水管;4、出水管;5、发动机ECU(控制部件);6、机油管路;7、进油端口;8、回油端口;9、机油温度传感器;10、节流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包括机油冷却器1,机油冷却器1包括冷却器本体2,冷却器本体2上设置进水管3和出水管4,进水管3和出水管4分别与发动机冷却水路连通,冷却器本体2内还设置机油管路6,机油管路6包括进油端口7和回油端口8,进油端口7和回油端口8分别与发动机润滑油路连通,发动机润滑油路上设置机油温度传感器9,机油温度传感器9与发动机ECU连接,进水管3上设置节流电磁阀10,节流电磁阀10与(发动机ECU)控制部件5连接。上述结构,在发动机上设置机油冷却器,而机油冷却器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和发动机冷却水路实现连通,形成回路,在冷却液流动时带走热量,而机油通过机油管路经过机油冷却器,而后通过进油端口7和回油端口8与发动机润滑油路连通,形成回路。而通过机油温度传感器和节流电磁阀分别与控制部件连接,在机油温度传感器和节流电磁阀之间建立关联,使得节流电磁阀的开启关闭及开度与机油温度之间建立对应关系,机油温度增高时节流电磁阀开度增加,冷却液可以更多地通过进水管注入油冷器,加速机油油温冷却,油温降低时节流电磁阀开度减小,甚至关闭,来稳定油温。上述结构,在发动机冷启动时,也电子节流阀关闭,这样,利于冷却液与机油温度提升。本实用性的结构,创新性地应用比例节流阀来实现对油冷冷却管路的通断及其截面积控制,从而控制冷却液流量,进而控制油温,可以保证发动机在各工况下油温都处于最佳状态。本技术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结构简单,通过发动机ECU的控制策略对调节进水管的节流面积,使得机油温度增高时节流电磁阀开度增加,冷却液可以更多地注入油冷器加速油温冷却,使得机油温度降低时节流电磁阀开度减小,从而对进液流量进行比例调节,实现发动机油温在各工况下处于最合适的温度点,达到最大润滑效率和压力,提高发动机整体性能。所述的发动机ECU设置为能够控制节流电磁阀10的开度在完全打开和完全关闭之间进行调节的结构;机油温度传感器9设置为能够向发动机ECU实时反馈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机油温度的结构。上述结构,机油温度传感器向控制部件反馈机油温度,而控制部件根据机油温度调节节流电磁阀开度及开闭,从而对机油温度实现可靠的调节。所述的发动机ECU内设置为存储有标准低温数值的结构,机油温度传感器9向发动机ECU反馈的实际机油温度数值低于标准低温数值时,控制部件5设置为能够控制节流电磁阀10处于完全关闭状态的结构。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包括机油冷却器(1),机油冷却器(1)包括冷却器本体(2),冷却器本体(2)上设置进水管(3)和出水管(4),进水管(3)和出水管(4)分别与发动机冷却水路连通,冷却器本体(2)内还设置机油管路(6),机油管路(6)包括进油端口(7)和回油端口(8),进油端口(7)和回油端口(8)分别与发动机润滑油路连通,发动机润滑油路上设置机油温度传感器(9),机油温度传感器(9)与发动机ECU连接,进水管(3)上设置节流电磁阀(10),节流电磁阀(10)与控制部件(5)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包括机油冷却器(1),机油冷却器(1)包括冷却器本体(2),冷却器本体(2)上设置进水管(3)和出水管(4),进水管(3)和出水管(4)分别与发动机冷却水路连通,冷却器本体(2)内还设置机油管路(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星张千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腾勒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