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曲酮植入剂微球压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31283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药品压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纳曲酮植入剂微球压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纳曲酮和聚乳酸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微球,滤过,真空干燥备用;(2)加热压片模具,在模具中进行纳曲酮微球的压片。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对纳曲酮微球压片时,还可添加一定量的纳曲酮晶体,并控制压片的温度,使微球和晶体更好的嵌合粘结,形成支撑骨架结构,避免了压片过程中微球破裂而产生的药品突释问题。

A kind of technology of naltrexone implant microsphere compres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曲酮植入剂微球压片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压片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曲酮植入剂微球压片工艺。
技术介绍
海洛因等药物和酒精滥用是全球性公害,近年在我国重新蔓延,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于成瘾者的脱毒治疗,不论予以何种方式,其复吸率均高达90-95%。为了降低复吸率,目前在国际上常采用两种在药理作用上完全相反的措施:一种是用阿片受体激动剂如美沙酮、LAAM维持治疗;一种是用阿片受体抬抗剂如纳曲酮。前者实质上是以替代为目标的姑息措施,而后者方案则体现了生物医学方法预防复吸的积极努力。纳曲酮,化学名为17-环丙甲基-4,5α-环氧-3,14二轻基吗啡喃-6-酮,为外源性阿片类物质的药效阻断剂。纳曲酮最初在1965年合成,70年代到80年代初的试验表明,纳曲酮可以帮助消除对毒品的渴求及觅药行为,从而防止复吸。纳曲酮在1984年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阿片类成瘾患者防复吸治疗。中国在1995年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仿制纳曲酮成功,已批准上市销售的剂型是口服的盐酸纳曲酮片。虽然纳曲酮的口服吸收好,但是其易受明显的首过效应影响,而其口服的生物利用度大约在5%到40%之间。纳曲酮的活性由它的母体结构和6-β-纳曲醇代谢物而产生,其母体结构和代谢物主要经肾脏排出(剂量的53%到79%)。纳曲酮和6-β-纳曲醇的平均消除半衰期分别是4小时和13小时。并且据报道,大多数严重依赖阿片类药物的患者经常忘记或故意选择不服用药物,使其无法克服依赖性。因此,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研制一种长效、缓释制剂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LanceLGooberman在W01998030171中首次报道了纳曲酮植入片剂,将纳曲酮包埋在硬脂酸镁复合物中,可在5-6周内实现纳曲酮的缓释。俄罗斯上市的“Prodetoxonepellets”也是一种纳曲酮植入片,能在12至14周有效地阻断阿片类药物。GO-MedicalIndustries公司的GeorgeO'Neill博士开发了另一种纳曲酮植入剂,其中将纳曲酮包埋在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微球基质中。据报道这些植入物可以在5-12个月或更长时间中持续释放纳曲酮。纳曲酮植入剂的缓释效果是其考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避免植入剂的突释、提高成品率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国专利申请CN102512399A公开了一种长效纳曲酮植入剂,其含有聚乳酸和纳曲酮制成缓释微球,再通过压片包衣形成最终的植入片,同样的,中国专利CN1973840A公开了一种用于戒毒的长效缓释制剂,其同样采用纳曲酮和聚乳酸组成的微球经压片包衣制成。以上两篇专利申请中,植入片在制备过程中将含有纳曲酮与聚乳酸的缓释微球直接压片,导致微球在挤压过程中发生破裂,成品率较低,且其在植入片中的分布不均匀,后期植入体内,与体液接触后缓释药物不均匀,无法起到长期有效缓释作用。另一方面,上述技术中均对形成的微球进行了清洗,以降低其他杂质的含量,但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降低了植入剂中药物含量,导致药物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纳曲酮植入剂微球压片工艺,通过添加一定量的纳曲酮晶体,并控制压片模具的温度,使纳曲酮晶体均匀其分散于微球之间的缝隙中,且嵌入微球表面,相互连接形成一种蜂窝状的支撑骨架,对纳曲酮微球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避免压片过程中微球的破裂,同时进一步避免了微球因破裂而导致药物分布不均匀,在体内释放过快,影响纳曲酮植入片的长效缓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纳曲酮植入剂微球压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纳曲酮和聚乳酸溶于有机溶剂中,搅拌形成微球,滤过,真空干燥备用;(2)加热压片模具,在模具中进行纳曲酮微球压片。进一步地,所述纳曲酮植入剂微球压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纳曲酮和聚乳酸溶于有机溶剂中,搅拌形成微球,滤过,真空干燥备用;(2)将纳曲酮微球和纳曲酮晶体混合,得到纳曲酮微球混合物;(3)加热压片模具,在模具中进行纳曲酮微球混合物的压片。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纳曲酮和聚乳酸的质量比为:0.5-1.8:1。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纳曲酮和聚乳酸的质量比为:0.8-1.5: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有机溶剂选自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两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聚乳酸的分子量为5-9万。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纳曲酮和聚乳酸溶于有机溶剂,制成溶液的浓度为15-2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纳曲酮和聚乳酸溶于有机溶剂,在35-40℃条件下搅拌,形成微球。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得到的纳曲酮微球直径为50-300μm。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纳曲酮晶体的制备方法为盐酸纳曲酮加水溶解,再加入NaHCO3溶液混匀,用二氯甲烷萃取3-4次,萃取液浓缩、干燥,即得。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盐酸纳曲酮中加入15-20倍体积水溶解,加入等体积NaHCO3溶液。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NaHCO3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3-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得到的纳曲酮晶体长度为5-50μm。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得到的纳曲酮晶体长度为10-30μm。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纳曲酮微球和纳曲酮晶体按照质量比为100:10-20进行混合。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纳曲酮微球和纳曲酮晶体按照质量比为100:12-15进行混合。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模具加热至35-50℃。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模具加热至37-4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压片的压力为8-15kN。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压片的压力为11-13kN。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在纳曲酮压片工艺中可以加入适量的纳曲酮晶体,使其与纳曲酮微球充分混合均匀,形成骨架结构,避免了压片过程中纳曲酮微球碎裂,进而导致药物在植入片中分布不均匀,在体内出现突释等现象。(2)合理控制压片温度,微球表面的PLA会产生一定粘性,间隙中的晶体会轻微嵌入微球表面的PLA-壳层中,随着微球间隙的扩展延伸,嵌入的晶体相互密实联结,形成一个树枝状的骨架,“撑起”许许多多的微球,防止液体渗入微球体后,微球体的崩塌造成药物突释,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纳曲酮植入剂的压片工艺没有对微球进行清洗,避免了清洗工艺中纳曲酮的损失,而经过本工艺后,有机溶剂等残留达标,保证药物安全性;另一方面,压片使得植入剂的体积更小,在一定体积内保证植入剂中的含药量更高,显著提高药效。附图说明图1是试验例2皮下植入纳曲酮植入剂后受试者血浆中纳曲酮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纳曲酮植入剂微球压片工艺(1)将纳曲酮和聚乳酸(分子量:6万)按照质量比1:1溶于二氯甲烷中,形成溶液浓度为20%的溶液,37℃搅拌,形成微球,悬浮于溶液中,滤过,真空干燥,备用;其中,所述微球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曲酮植入剂微球压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将纳曲酮和聚乳酸溶于有机溶剂中,搅拌形成微球,滤过,真空干燥备用;/n(2)加热压片模具,在模具中进行纳曲酮微球的压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曲酮植入剂微球压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纳曲酮和聚乳酸溶于有机溶剂中,搅拌形成微球,滤过,真空干燥备用;
(2)加热压片模具,在模具中进行纳曲酮微球的压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曲酮植入剂微球压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纳曲酮和聚乳酸溶于有机溶剂中,搅拌形成微球,滤过,真空干燥备用;
(2)将纳曲酮微球和纳曲酮晶体混合,得到纳曲酮微球混合物;
(3)加热压片模具,在模具中进行纳曲酮微球混合物的压片。


3.根据权利要1或2所述的纳曲酮植入剂微球压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有机溶剂选自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两种。


4.根据权利要1或2所述的纳曲酮植入剂微球压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得到的纳曲酮微球直径为50-300μm。


5.根据权利要2所述的纳曲酮植入剂微球压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纳曲酮晶体的制备方法为:盐酸纳曲酮加水溶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述贵王实强贾少微张涛刘庆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善康医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