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的生产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3055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茶的生产制作方法,所述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摘;预处理;切茶;一次杀青;二次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烘干,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红茶制作方法将大量闲置废弃的茶梗再利用,实现茶品质提升的同时,有利于降低红茶制作成本;并且能够有效解决茶叶和大部分茶梗的分离问题,无需后续的除杂、挑拣工序,提高了制茶的工作效率干净卫生;并通过炭火烘干,获得木炭风味的红茶;得到的红茶口味一致,红茶的质量一致,提高了红茶的品质,适合大批量生产。

A production method of black t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茶的生产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制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茶的生产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市售的茶叶品种多样,有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大麦茶等等,各个品种的原料和加工方法不同,因而具有较大差别。红茶属红茶类,采用叶种茶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烘焙干燥等工艺加工制成黑毛茶并以其为原料精制(包括人工后发酵和自然陈化)而成。现有技术中的红茶的制备方法,一般包括选料、杀青、揉捻、烘潮等工序,但在这个制作工艺中由于在高温和高氧含量的条件下进行长时间的机械揉捻及烘潮,造成茶叶的型、色、味和营养成份的破坏,在热水冲泡时茶叶的颜色、香气受到很大的影响,且工艺简单,制备出的绿茶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茶的生产制作方法,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红茶的生产制作方法,所述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摘取连翘鲜叶并附带少量茶梗,采摘时避免损伤嫩叶;(2)预处理:将采摘好的鲜叶清洗、除杂,分级摊晒,然后甩干;(3)切茶:把采摘的鲜茶叶切制成规格一致的块状;(4)一次杀青:将切好的茶叶置于杀青机中杀青;(5)二次杀青:将茶叶置于杀青机中进行二次杀青;(6)初揉:杀青完成后,将网兜组件的内网兜和外网兜封口,将网兜组件放入揉捻设备中,对网兜组件进行初步捻揉多次,将新鲜红茶叶中的汁液挤压出来;>(7)渥堆:在渥堆前,将网兜组件中内网兜内的红茶叶倒出,并从外网兜内取出部分红茶茶梗均匀混入红茶叶中,形成茶梗牙叶混合体,其中红茶茶梗占茶叶混合体整体质量的3~5%,然后,选择阴暗、洁净的地面,将茶梗牙叶混合体渥堆在地面上,表面覆盖湿布或蓑衣,当红茶叶变色,散发出香气的时候,渥堆完成;(8)复揉:渥堆完成,对茶叶混合体进行二次捻揉3-5次;(9)干燥:将复揉后的茶叶混合体,将混合体挤压成块状后在炭火烘干室内,烘干。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4)中杀青机转速3-5r/min,杀青时间25-30min,至散叶的含水量为70-75%,出锅降温5-10min。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5)中将杀青机锅面温度设置为160-180℃,杀青机转速3-5r/min,杀青时间30-40min,至散叶叶段含水量50-60%,出锅。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8)中,每次复揉时间为6~8min,期间间隔5min。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9)中,将块状茶饼平铺于烘筛中,烘筛放在烘笼上面,烘筛底部离火盆的高度为60-80厘米,烘干过程中每隔10-15分钟及时翻动茶叶一次,当块状茶饼含水量达到5-8%,得到烘干后的红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红茶制作方法将大量闲置废弃的茶梗再利用,实现茶品质提升的同时,有利于降低红茶制作成本;并且能够有效解决茶叶和大部分茶梗的分离问题,无需后续的除杂、挑拣工序,提高了制茶的工作效率干净卫生;并通过炭火烘干,获得木炭风味的红茶;得到的红茶口味一致,红茶的质量一致,提高了红茶的品质,适合大批量生产。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一种红茶的生产制作方法,所述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摘取连翘鲜叶并附带少量茶梗,采摘时避免损伤嫩叶;(2)预处理:将采摘好的鲜叶清洗、除杂,分级摊晒,然后甩干;(3)切茶:把采摘的鲜茶叶切制成规格一致的块状;(4)一次杀青:将切好的茶叶置于杀青机中杀青;(5)二次杀青:将茶叶置于杀青机中进行二次杀青;(6)初揉:杀青完成后,将网兜组件的内网兜和外网兜封口,将网兜组件放入揉捻设备中,对网兜组件进行初步捻揉多次,将新鲜红茶叶中的汁液挤压出来;(7)渥堆:在渥堆前,将网兜组件中内网兜内的红茶叶倒出,并从外网兜内取出部分红茶茶梗均匀混入红茶叶中,形成茶梗牙叶混合体,其中红茶茶梗占茶叶混合体整体质量的3~5%,然后,选择阴暗、洁净的地面,将茶梗牙叶混合体渥堆在地面上,表面覆盖湿布或蓑衣,当红茶叶变色,散发出香气的时候,渥堆完成;(8)复揉:渥堆完成,对茶叶混合体进行二次捻揉3-5次;(9)干燥:将复揉后的茶叶混合体,将混合体挤压成块状后在炭火烘干室内,烘干;所述步骤(4)中杀青机转速3-5r/min,杀青时间25-30min,至散叶的含水量为70-75%,出锅降温5-10min;所述步骤(5)中将杀青机锅面温度设置为160-180℃,杀青机转速3-5r/min,杀青时间30-40min,至散叶叶段含水量50-60%,出锅;所述步骤(8)中,每次复揉时间为6~8min,期间间隔5min;所述步骤(9)中,将块状茶饼平铺于烘筛中,烘筛放在烘笼上面,烘筛底部离火盆的高度为60-80厘米,烘干过程中每隔10-15分钟及时翻动茶叶一次,当块状茶饼含水量达到5-8%,得到烘干后的红茶;本专利技术的红茶制作方法将大量闲置废弃的茶梗再利用,实现茶品质提升的同时,有利于降低红茶制作成本;并且能够有效解决茶叶和大部分茶梗的分离问题,无需后续的除杂、挑拣工序,提高了制茶的工作效率干净卫生;并通过炭火烘干,获得木炭风味的红茶;得到的红茶口味一致,红茶的质量一致,提高了红茶的品质,适合大批量生产。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有效避免了传统顶推及牵拉工艺中受力集中问题,步履式交替平移方法能够分散顶推力,多点控制保证建筑物平移精度;采用步履式交替平移能避免滑动面不平整,保证上部建筑物整体平稳;多方向平移中仅需要调整步履行走装置安装方向即可,不需要在额外受力方向设置顶推或牵拉点;步履行走装置为自平衡体系,对滑道梁及桩基产生的水平力较小,不需进行特殊处理。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茶的生产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1)采摘:摘取连翘鲜叶并附带少量茶梗,采摘时避免损伤嫩叶;/n(2)预处理:将采摘好的鲜叶清洗、除杂,分级摊晒,然后甩干;/n(3)切茶:把采摘的鲜茶叶切制成规格一致的块状;/n(4)一次杀青:将切好的茶叶置于杀青机中杀青;/n(5)二次杀青:将茶叶置于杀青机中进行二次杀青;/n(6)初揉:杀青完成后,将网兜组件的内网兜和外网兜封口,将网兜组件放入揉捻设备中,对网兜组件进行初步捻揉多次,将新鲜红茶叶中的汁液挤压出来;/n(7)渥堆:在渥堆前,将网兜组件中内网兜内的红茶叶倒出,并从外网兜内取出部分红茶茶梗均匀混入红茶叶中,形成茶梗牙叶混合体,其中红茶茶梗占茶叶混合体整体质量的3~5%,然后,选择阴暗、洁净的地面,将茶梗牙叶混合体渥堆在地面上,表面覆盖湿布或蓑衣,当红茶叶变色,散发出香气的时候,渥堆完成;/n(8)复揉:渥堆完成,对茶叶混合体进行二次捻揉3-5次;/n(9)干燥:将复揉后的茶叶混合体,将混合体挤压成块状后在炭火烘干室内,烘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茶的生产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摘取连翘鲜叶并附带少量茶梗,采摘时避免损伤嫩叶;
(2)预处理:将采摘好的鲜叶清洗、除杂,分级摊晒,然后甩干;
(3)切茶:把采摘的鲜茶叶切制成规格一致的块状;
(4)一次杀青:将切好的茶叶置于杀青机中杀青;
(5)二次杀青:将茶叶置于杀青机中进行二次杀青;
(6)初揉:杀青完成后,将网兜组件的内网兜和外网兜封口,将网兜组件放入揉捻设备中,对网兜组件进行初步捻揉多次,将新鲜红茶叶中的汁液挤压出来;
(7)渥堆:在渥堆前,将网兜组件中内网兜内的红茶叶倒出,并从外网兜内取出部分红茶茶梗均匀混入红茶叶中,形成茶梗牙叶混合体,其中红茶茶梗占茶叶混合体整体质量的3~5%,然后,选择阴暗、洁净的地面,将茶梗牙叶混合体渥堆在地面上,表面覆盖湿布或蓑衣,当红茶叶变色,散发出香气的时候,渥堆完成;
(8)复揉:渥堆完成,对茶叶混合体进行二次捻揉3-5次;
(9)干燥:将复揉后的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杰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楚韵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