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及电机端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949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及电机端盖,其中,电机端盖包括端盖本体、冷却水道和导流板组件。本方案在电机端盖上增设了导流板组件,导流板组件能够将冷却水道的进水端的水流分为两个方向,并对冷却水进行引流,使水流沿着导流板组件导引的方向流动,使水流通更加流畅,减少涡流的产生,避免端盖局部散热不良;冷却水循环时,不仅与冷却水道接触,而且与导流板组件接触,导流板组件的设计增大了冷却水与电机端盖的接触面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机端盖的散热效果。

Motor and motor end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及电机端盖
本技术涉及电机
,特别涉及一种电机及电机端盖。
技术介绍
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热量,电机产生的热量需要及时散出,以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行。为了确保电机的散热,电机的各个部件上都会设置冷却水道,相应的,电机的端盖上也设置冷却水道。冷却水在冷却水道内循环流动,带走端盖的热量,保证端盖的散热效果。现有技术中,端盖的冷却水道一般设计为螺旋形或者S形,冷却水在冷却水道内循环流动时,仅与冷却水道的内壁接触,冷却水与冷却水道的接触面积有限,导致端盖的散热较慢。因此,如何提高端盖的散热效果,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端盖,以提高端盖的散热效果。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端盖,包括:端盖本体,所述端盖本体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水道设置在所述端盖本体上,所述冷却水道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水道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用于将所述冷却水道分为两个支水道的导流板组件,所述导流板组件包括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设置在所述端盖本体上且位于所述进水端,且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进水端的形状相同;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设置在所述端盖本体上且位于所述出水端,且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出水端的形状相同;第三导流板,所述第三导流板设置在所述端盖本体上且位于所述冷却水道的水流转弯处,且所述第三导流板与所述水流转弯处的形状相同。优选的,在上述电机端盖中,所述进水端为L型进水端,所述第一导流板为L型导流板,所述L型导流板与所述L型进水端平行。优选的,在上述电机端盖中,所述第一导流板上设置有第一扰流凸起。优选的,在上述电机端盖中,所述出水端为直线型出水端,所述第二导流板为直线型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直线型出水端平行。优选的,在上述电机端盖中,所述第二导流板上设置有第二扰流凸起。优选的,在上述电机端盖中,所述第三导流板为U型导流板,所述U型导流板的开口端朝向所述端盖本体的圆心,且所述U型导流板的底壁为弧形底壁,所述弧形底壁与所述端盖本体同轴布置。优选的,在上述电机端盖中,所述U型导流板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扰流凸起,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四扰流凸起。优选的,在上述电机端盖中,所述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和所述第三导流板与所述端盖本体一体成型。优选的,在上述电机端盖中,所述冷却水道与所述端盖本体一体成型。一种电机,包括电机端盖,所述电机端盖为上述任意一个方案中记载的所述电机端盖。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电机端盖,包括端盖本体、冷却水道和导流板组件。本方案在电机端盖上增设了导流板组件,导流板组件能够将冷却水道的进水端的水流分为两个方向,并对冷却水进行引流,使水流沿着导流板组件导引的方向流动,使水流通更加流畅,减少涡流的产生,避免端盖局部散热不良;冷却水循环时,不仅与冷却水道接触,而且与导流板组件接触,导流板组件的设计增大了冷却水与电机端盖的接触面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机端盖的散热效果。本方案还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电机端盖,电机端盖为上述任意一个方案记载的所述电机端盖。由于电机端盖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电机端盖的电机也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单电机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端盖本体;2、冷却水道;3、导流板组件,31、第一导流板,32、第二导流板,33、第三导流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端盖,以提高端盖的散热效果。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机。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端盖,包括端盖本体1、冷却水道2和导流板组件3。具体的,端盖本体1为冷却水道2和导流板组件3提供了安装基础,端盖本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如图1所示,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设置有挡板,如图1所示,进水口和出水口均沿端盖本体1的径向开设;冷却水道2设置在端盖本体1上,冷却水道2的内壁沿端盖本体1的轴线方向延伸,冷却水道2的进水端与端盖本体1的进水口连通,冷却水道2的出水端与端盖本体1的出水口连通,冷却水道2内的循环水在冷却水道2内循环流动,实现对端盖本体1的冷却;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提到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为冷却水道2的一端具有一定形状的流道。导流板组件3也设置在端盖本体1上,且位于冷却水道2内用于将冷却水道2分为两个支水道。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导流板组件3为连续的导流板组件3,导流板组件3与冷却水道2的形状相同,导流板组件3位于冷却水道2的中部,将冷却水道2整体分成两个宽度相等的分支水道,或者,导流板组件3偏离冷却水道2的中部设置,将冷却水道2整体分成宽度不相等的分支水道,以实现对冷却水道2内冷却水的分流。在本方案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导流板组件3包括第一导流板31、第二导流板32和第三导流板33,即导流板组件3为不连续的导流板组件3,相应的不连续的导流板组件3形成的分支水道也不连续。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导流板31设置在冷却水道2的进水端,第一导流板31的形状与进水端的形状相同,能够将冷却水道2的进水端分为两条支水道;第二导流板32设置在冷却水道2的出水端,第二导流板32的形状与出水端的形状相同,能够将冷却水道2的出水端分为两条支水道;第三导流板33设置在位于进水端与出水端之间的冷却水道2上,且第三导流板33设置在冷却水道2的水流转弯处,第三导流板33的形状与冷却水道2的水流转弯处的形状相同,能够将冷却水道2的位于进水端与出水端之间的冷却水道2分为两个支水道。优选的,第一导流板31、第二导流板32和第三导流板33的高度与冷却水道2的高度相等。本方案在电机端盖上增设了导流板组件3,导流板组件3能够将冷却水道2的进水端的水流分为两个方向,并对冷却水进行引流,使水流沿着导流板组件3导引的方向流动,使水流通更加流畅,减少涡流的产生,避免端盖局部散热不良;冷却水循环时,不仅与冷却水道2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n端盖本体(1),所述端盖本体(1)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n冷却水道(2),所述冷却水道(2)设置在所述端盖本体(1)上,所述冷却水道(2)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水道(2)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n用于将所述冷却水道(2)分为两个支水道的导流板组件(3),所述导流板组件(3)包括第一导流板(31)、第二导流板(32)和第三导流板(33),/n所述第一导流板(31)设置在所述端盖本体(1)上且位于所述进水端,且所述第一导流板(31)与所述进水端的形状相同;/n第二导流板(32),所述第二导流板(32)设置在所述端盖本体(1)上且位于所述出水端,且所述第二导流板(32)与所述出水端的形状相同;/n第三导流板(33),所述第三导流板(33)设置在所述端盖本体(1)上且位于所述冷却水道(2)的水流转弯处,且所述第三导流板(33)与所述水流转弯处的形状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盖本体(1),所述端盖本体(1)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冷却水道(2),所述冷却水道(2)设置在所述端盖本体(1)上,所述冷却水道(2)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水道(2)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用于将所述冷却水道(2)分为两个支水道的导流板组件(3),所述导流板组件(3)包括第一导流板(31)、第二导流板(32)和第三导流板(33),
所述第一导流板(31)设置在所述端盖本体(1)上且位于所述进水端,且所述第一导流板(31)与所述进水端的形状相同;
第二导流板(32),所述第二导流板(32)设置在所述端盖本体(1)上且位于所述出水端,且所述第二导流板(32)与所述出水端的形状相同;
第三导流板(33),所述第三导流板(33)设置在所述端盖本体(1)上且位于所述冷却水道(2)的水流转弯处,且所述第三导流板(33)与所述水流转弯处的形状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端为L型进水端,所述第一导流板(31)为L型导流板,所述L型导流板与所述L型进水端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31)上设置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