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悬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200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架总成,包括沿车辆高度方向自上而下依次对位设置的减震器和下横臂,所述减震器的轴线和所述下横臂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轮架的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所述减震器的外端部铰接于车辆的轮架的顶部,所述下横臂的外端部铰接于车辆的轮架的底部,所述减震器的内端部及所述下横臂的内端部均铰接于车架上,上述各铰接点的轴线均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减震器与轮架的轴线的间距自该减震器的外端部至其内端部递增。该悬架总成的零部件数量较少,所需的装配空间较小,且其相应的生产组装和使用成本较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悬架总成的车辆。

Vehicle and suspension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及其悬架总成
本技术涉及车辆底盘悬架减震系统配套组件
,特别涉及一种悬架总成。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应用该悬架总成的车辆。
技术介绍
悬架做为连接于车架与车轴之间的减震支撑组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决定着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驾乘舒适性和操控灵活性,同时,车辆的悬架也是保证车辆行驶安全的重要组件之一。在现有的车辆悬架类型中,双横臂悬架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独立悬架类型,其对车辆的操控和行驶平顺性都具有积极的提升,但受限于其自身结构,目前的双横臂悬架结构的零部件数量较多,生产组装和使用成本较高,且实际装车时所占用的装配空间较大,给车辆的组装和使用造成诸多不便。因此,如何在保证悬架性能的前提下精简其零部件数量,优化其所需的装配空间,并降低其相应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悬架总成,该悬架总成的零部件数量较少,所需的装配空间较小,且其相应的生产组装和使用成本较低。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悬架总成的车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悬架总成,包括沿车辆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车辆高度方向自上而下依次对位设置的减震器和下横臂,所述减震器的轴线和所述下横臂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轮架的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n所述减震器的外端部铰接于车辆的轮架的顶部,所述下横臂的外端部铰接于车辆的轮架的底部,所述减震器的内端部及所述下横臂的内端部均铰接于车架上,上述各铰接点的轴线均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减震器与轮架的轴线的间距自该减震器的外端部至其内端部递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车辆高度方向自上而下依次对位设置的减震器和下横臂,所述减震器的轴线和所述下横臂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轮架的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
所述减震器的外端部铰接于车辆的轮架的顶部,所述下横臂的外端部铰接于车辆的轮架的底部,所述减震器的内端部及所述下横臂的内端部均铰接于车架上,上述各铰接点的轴线均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减震器与轮架的轴线的间距自该减震器的外端部至其内端部递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包括可伸缩地同轴插装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外周部套装有第一卡盘,所述第二杆体的外周部套装有第二卡盘,所述第一卡盘与所述第二卡盘之间卡接有同轴套设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玉红毕兰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