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电机的冷却构造和车辆用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收容于壳体的旋转电机的冷却构造和具备这种旋转电机的冷却构造的车辆用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上述那种旋转电机的冷却构造的一个例子在日本特开2015-89314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被公开。以下,在
技术介绍
的说明中的附图标记如专利文献1所述。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结构,即,作为收容于壳体3的马达2的冷却构造,将设置有多个小孔12的冷却管10在壳体3的内部和定子22邻接配置,将从泵31压送的油从小孔12朝向定子22放出,冷却定子22。然而,当冷却旋转电机时,存在希望不仅定子转子也能适当地冷却的情况。例如,当冷却对象的旋转电机是具有永久磁铁被埋入转子芯的内部的构造的转子的永久磁铁型旋转电机时,由于担忧如果永久磁铁的温度过高会不可逆地产生减磁,所以希望能够适当地冷却转子。此外,虽然通过使用保持力较高的永久磁铁也能避免不可逆地减磁的问题,但需要将能够尽可能充分确保保持力的稀有金属添加于永久磁铁,从而导致成本增加。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89314号公报。r>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电机的冷却构造,所述旋转电机收容于壳体,其特征在于,/n所述冷却构造具备:/n油泵;/n供给油路,其和所述油泵的排出口连接;/n第一油路,其是相对于所述旋转电机的定子配置于铅垂方向的上侧的油路,具有和所述供给油路连接的被供给部、形成于比所述被供给部更靠所述旋转电机的轴向的一侧即轴向第一侧且朝向所述定子排出油的排出孔、和形成于比所述排出孔更靠所述轴向第一侧的排出部;/n第二油路,其形成于固定所述旋转电机的转子的转子轴的内部;和/n第三油路,其连接所述第一油路的所述排出部和所述第二油路,/n所述第三油路沿着所述壳体中的相对于所述旋转电机配置于所述轴向第一侧的第一壁部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18 JP 2018-135128;20190527 JP 2019-0984741.一种旋转电机的冷却构造,所述旋转电机收容于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构造具备:
油泵;
供给油路,其和所述油泵的排出口连接;
第一油路,其是相对于所述旋转电机的定子配置于铅垂方向的上侧的油路,具有和所述供给油路连接的被供给部、形成于比所述被供给部更靠所述旋转电机的轴向的一侧即轴向第一侧且朝向所述定子排出油的排出孔、和形成于比所述排出孔更靠所述轴向第一侧的排出部;
第二油路,其形成于固定所述旋转电机的转子的转子轴的内部;和
第三油路,其连接所述第一油路的所述排出部和所述第二油路,
所述第三油路沿着所述壳体中的相对于所述旋转电机配置于所述轴向第一侧的第一壁部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冷却构造,其中,
将所述轴向的和所述轴向第一侧相反一侧作为轴向第二侧,
和所述壳体中的相对于所述旋转电机配置于所述轴向第二侧的第二壁部相比,所述转子轴的所述轴向第二侧的端部配置于更靠所述轴向第二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冷却构造,其中,
将所述轴向的和所述轴向第一侧相反一侧作为轴向第二侧,
所述供给油路中的和所述被供给部连接的部分即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本正幸,小松拓也,小牧武史,加藤裕,宫永贤志,中川善也,大野智仁,桥本洋人,松本隆志,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艾达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