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气体控制装置以及血压计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83458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3:37
气体控制装置(100)具备:泵(10)、阀(101)、袖带(109)以及控制部(115)。阀(101)具有:第一板(191),其设置有第一通气孔(110)和第一通气孔(111);流路形成板(190),其设置有排气孔(113)和排气流路(114);第二板(192),其设置有第二通气孔(112);以及隔断板(199)。袖带(109)的臂带橡胶管(109A)通过粘合剂而与第二板(192)的第二通气孔(112)的四周接合,阀(101)连接于袖带(109)。排气孔(113)向大气敞开。泵(10)具有设置有排出孔(55)和排出孔(56)的泵壳体(80)。泵壳体(80)的上表面接合于阀(101)的隔断板(199)的底面。

Valves, gas controls and sphygmomanomet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阀、气体控制装置以及血压计
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对气体的流动进行调节的阀、气体控制装置、以及血压计。
技术介绍
以往,对控制气体的流动方式的气体控制装置进行了各种研究。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有具备压电泵、阀以及袖带的气体控制装置。压电泵具有吸引孔和排出孔。阀具备:具有第一通气孔的第一板;和具有第二通气孔以及排气孔的第二板。第二板具有管嘴,管嘴的内部构成第二通气孔。压电泵的排出孔连接于阀的第一通气孔。袖带安装于阀的管嘴,阀的第二通气孔连接于袖带。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6/63710小册子近年来,专利文献1的气体控制装置根据实用性的观点而要求低矮化。于此,为了低矮化,可考虑免除管嘴,而在第二板的第二通气孔的四周直接接合袖带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在第二板需要用于接合袖带的较大的接合面积。然而,在第二板设置有排气孔。因此,第二板无法具有较大的接合面积。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气体控制装置中,存在难以将能够收容大量空气的大型的容器直接接合于第二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低矮化,并且能够具有较大的接合面积的阀、气体控制装置以及血压计。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阀具备:第一板,其具有第一通气孔;第二板,其具有第二通气孔;流路形成板,其与上述第一板和上述第二板接合,并具有排气孔;第一流路,其将上述第一通气孔与上述第二通气孔连结;第二流路,其将上述第二通气孔与上述排气孔连结;以及阀芯,其与上述第一板和上述流路形成板一起形成第一阀室,与上述第二板和上述流路形成板一起形成第二阀室,并基于上述第一阀室的压力和上述第二阀室的压力,连接上述第一流路并切断上述第二流路,或者切断上述第一流路并连接上述第二流路。在这样的结构中,排气孔设置于流路形成板。因此,第二板能够具有较大的接合面积。接合面积是用于将容器接合的面积。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阀能够实现低矮化并且能够具有较大的接合面积。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气体控制装置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阀、泵以及容器。泵具有排出孔,排出孔连接于第一通气孔。容器连接于第二通气孔。排气孔向大气敞开。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气体控制装置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阀,因此起到与本专利技术的阀相同的效果。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血压计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气体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血压计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阀,因此起到与本专利技术的阀相同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阀能够实现低矮化,并且能够具有较大的接合面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气体控制装置100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泵10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阀10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泵10驱动期间的气体控制装置100的空气的流动方式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泵10刚停止驱动后的气体控制装置100的空气的流动方式的说明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气体控制装置200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7是图6所示的阀201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表示图6所示的泵10驱动期间的气体控制装置200的空气的流动方式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图6所示的泵10刚停止驱动后的气体控制装置200的空气的流动方式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气体控制装置100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气体控制装置100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气体控制装置100具备泵10、阀101、袖带109以及控制部115。气体控制装置100例如设置于对被检者的血压进行测定的血压计。阀101具有:设置有第一通气孔110和第一通气孔111的第一板191;设置有排气孔113和排气流路114的流路形成板190;设置有第二通气孔112的第二板192;以及隔断板199。流路形成板190由中间板193、排气路形成板194以及框板195构成。阀101构成单向阀160和排气阀170。通过利用粘合剂将袖带109的臂带橡胶管109A接合于第二板192的第二通气孔112的四周,从而阀101连接于袖带109。排气孔113向大气敞开。泵10具有:设置有排出孔55和排出孔56的泵壳体80。泵壳体80的上表面与阀101的隔断板199的底面接合。由此,阀101的第一通气孔110和第一通气孔111连接于泵10的排出孔55和排出孔56。控制部115由例如微型计算机构成,控制气体控制装置100的各部分的动作。控制部115连接于泵10,对泵10发送控制信号。控制部115从工业的交流电源生成交流的驱动电压而施加于泵10,来驱动泵10。而且,控制部115基于收容于袖带109的空气的压力来测定血压。收容于袖带109的空气的压力值由未图示的压力传感器来检测,并输入控制部115。此外,袖带109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容器”的一个例子。此处,对泵10和阀101的构造进行详述。首先,使用图1、图2对泵10的构造进行详述。图2是图1所示的泵10的分解立体图。泵10具备:基板91、柔性板51、隔离件53A、加强板43、振动板单元60、压电元件42、隔离件53B、电极导通用板70、隔离件53C以及盖板54,并具有将它们依次层叠的构造。此外,基板91、柔性板51、隔离件53A、振动板单元60的局部、隔离件53B、电极导通用板70、隔离件53C以及盖板54构成泵壳体80。而且,泵壳体80的内部空间相当于泵室45。泵壳体80的材料例如为金属。振动板单元60由振动板41、框板61、连结部62以及外部端子63构成。振动板单元60通过对金属板实施冲裁加工而形成。在振动板41的四周设置有框板61。在框板61设置有用于进行电连接的外部端子63。振动板41通过连结部62而与框板61连结。连结部62例如形成为较细的环状。连结部62具有:具备较小的弹簧常数的弹性的弹性构造。因此,振动板41通过两个连结部62而相对于框板61在两点被柔软地弹性支承。因此,几乎不妨碍振动板41的弯曲振动。即,成为压电致动器40的周边部(当然中心部也)实质上不受约束的状态。在圆板状的振动板41的上表面设置有压电元件42。在振动板41的下表面设置有加强板43。通过振动板41、压电元件42和加强板43构成圆板状的压电致动器40。压电元件42例如由锆钛酸铅陶瓷构成。此处,也可以通过线性膨胀系数比压电元件42和加强板43大的金属板来形成振动板41,且在粘合时使振动板41加热固化。由此,压电致动器40整体上不会翘曲,而能够使压电元件42残留适当的压缩应力,从而能够防止压电元件42破裂。例如,可以使振动板41采用磷青铜(C5210)、不锈钢SUS301等线性膨胀系数大的材料,使加强板43采用42镍或者36镍或者不锈钢SUS430等。此外,振动板41、压电元件42、加强板43也可以从上方起依次配置压电元件42、加强板43、振动板41。该情况下,也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阀,其特征在于,具备:/n第一板,其具有第一通气孔;/n第二板,其具有第二通气孔;/n中间板,在剖视图中观察,其位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n排气路形成板,在剖视图中观察,其位于所述第二板和所述中间板之间,并具有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孔;/n阀芯,其位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中间板之间;/n第一流路,其由所述排气路形成板和所述中间板形成,将所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第二通气孔连接;以及/n第二流路,其由所述第二板、所述排气路形成板以及所述中间板形成,将所述第二通气孔与所述排气孔连接,/n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一板一起形成第一阀室,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二板、中间板以及所述排气路形成板一起形成第二阀室,并且,所述阀芯基于所述第一阀室的压力和所述第二阀室的压力,连接所述第一流路并切断所述第二流路,或者切断所述第一流路并连接所述第二流路。/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729 JP 2016-1501231.一种阀,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板,其具有第一通气孔;
第二板,其具有第二通气孔;
中间板,在剖视图中观察,其位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
排气路形成板,在剖视图中观察,其位于所述第二板和所述中间板之间,并具有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孔;
阀芯,其位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中间板之间;
第一流路,其由所述排气路形成板和所述中间板形成,将所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第二通气孔连接;以及
第二流路,其由所述第二板、所述排气路形成板以及所述中间板形成,将所述第二通气孔与所述排气孔连接,
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一板一起形成第一阀室,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二板、中间板以及所述排气路形成板一起形成第二阀室,并且,所述阀芯基于所述第一阀室的压力和所述第二阀室的压力,连接所述第一流路并切断所述第二流路,或者切断所述第一流路并连接所述第二流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村宪一郎儿玉幸治成田幸辅阿知波宽基竹村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