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车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297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副车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副车架包括:两个横梁和两个纵梁、端部支架,两个所述横梁和两个所述纵梁依次相连以构成框架结构;所述端部支架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的边角处,所述端部支架具有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分别与相邻的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插接固定。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通过设置端部支架,使横梁与纵梁的连接更加稳定,结构更强,具有更好的承载效果,可以有效地提高副车架的结构强度以及使用寿命。

Subframe and vehicle with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副车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副车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副车架大多采用框架结构,但是副车架上的安装点与副车架一体铸造成型,且横梁与纵梁之间的连接面积较小,连接稳定性较差,安装点位置精度低,废品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副车架,所述副车架的结构强度更高。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副车架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副车架包括:两个横梁和两个纵梁、端部支架,两个所述横梁和两个所述纵梁依次相连以构成框架结构;所述端部支架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的边角处,所述端部支架具有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分别与相邻的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插接固定。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通过设置端部支架,使横梁与纵梁的连接更加稳定,结构更强,具有更好的承载效果,可以有效地提高副车架的结构强度以及使用寿命。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横梁分别为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的前横梁和后横梁,两个所述纵梁分别为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的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前横梁、所述左纵梁、所述后横梁和所述右纵梁通过所述端部支架依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背离彼此的侧边上均设置有摆臂安装支架。进一步地,邻近所述后横梁两端的两个所述端部支架上均形成有转向机构安装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左纵梁邻近所述前横梁的一端和所述右纵梁邻近所述前横梁的一端上均形成有动力总成悬置安装前点,所述后横梁与所述前横梁正对的侧边上形成有动力总成悬置安装后点。可选地,所述前横梁背离所述后横梁的侧边上还形成有稳定杆安装支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上还形成有多个溃缩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前横梁、所述后横梁、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以及端部支架均为铝合金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端部支架上设置有衬套。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副车架。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的主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的俯视图;图5是图4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副车架100,横梁10,前横梁10a,后横梁10b,纵梁20,左纵梁20a,右纵梁20b,溃缩结构21,端部支架30,摆臂安装支架40,转向机构安装结构50,动力总成悬置安装前点60,动力总成悬置安装后点70,稳定杆安装支架80,衬套9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100。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副车架100包括:两个横梁10和两个纵梁20、端部支架30,两个横梁10和两个纵梁20依次相连以构成框架结构;端部支架30设置在框架结构的边角处,端部支架30具有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分别与相邻的横梁10和纵梁20插接固定。具体而言,副车架100通过车身与悬置相连以避免噪声和振动直接传递给车身,本技术的副车架100通过插接到一个端部支架30的第一插接部上的横梁10、对应插接在该端部支架30的第二插接部上的纵梁20构成一个直角结构,进而多个直角结构构成一个框架结构的副车架100。使得任意一个横梁10和与其通过端部支架30连接的纵梁20的连接稳定、可靠。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100,通过设置端部支架30,使横梁10与纵梁20的连接更加稳定,结构更强,具有更好的承载效果,可以有效地提高副车架100的结构强度以及使用寿命。此外,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对每个横梁10、每个纵梁20以及每个端部支架30进行锻造、加工后,再将横梁10、纵梁20以及端部支架30进行组装、焊接,可以提高副车架100的整体精度、降低副车架100的加工难度,提高副车架100的生产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两个横梁10分别为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的前横梁10a和后横梁10b,两个纵梁20分别为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的左纵梁20a和右纵梁20b,前横梁10a、左纵梁20a、后横梁10b和右纵梁20b通过端部支架30依次连接。在图2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左纵梁20a和右纵梁20b背离彼此的侧边上均设置有摆臂安装支架40。这样,摆臂可转动地安装在摆臂安装支架40上,使摆臂与副车架100相连,摆臂安装支架40通过焊接设置在左纵梁20a和右纵梁20b背离彼此的侧边上,是摆臂与副车架100的连接更加为你的难过、可靠、配合精度更高。进一步地,左纵梁20a邻近前横梁10a的一端和右纵梁20b邻近前横梁10a的一端上均形成有动力总成悬置安装前点60,后横梁10b与前横梁10a正对的侧边上形成有动力总成悬置安装后点70。具体而言,动力总成悬置可以用于连接动力总成与副车架100,动力总成悬置可以用于降低动力总成的振动,减少副车架100受到动力总成振动的影响,提高副车架100的稳定性。动力总成通过动力总成悬置固定在动力总成悬置安装前点60和动力总成悬置安装后点70上,进而将动力总成固定在副车架100上。可以理解的是,邻近后横梁10b两端的两个端部支架30上均形成有转向机构安装结构50、前横梁10a背离后横梁10b的侧边上还形成有稳定杆安装支架80。由此,是转向机构安装结构50和稳定杆安装支架80在副车架100上的位置更加合理,方便转向机构和稳定杆在副车架100上的安装,并可以避免稳定杆与周围部件、转向机构与周围部件之间出现干涉。如图4和图5所示,左纵梁20a和右纵梁20b上还形成有多个溃缩结构21。这样,可以通过该溃缩结构21吸收动能,从而提高副车架100的碰撞性能。进一步地,前横梁10a、后横梁10b、左纵梁20a和右纵梁20b以及端部支架30均为铝合金件。这样,使副车架100的重量更轻,满足轻量化要求。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端部支架30上设置有衬套90。也就是说,框形结构为矩形框,框形结构的四角均设置有与车身相连的衬套90。在框形结构的四角处设置有用于紧固件穿过的通孔,在通孔中设置有衬套90,紧固件穿过衬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个横梁(10)和两个纵梁(20),两个所述横梁(10)和两个所述纵梁(20)依次相连以构成框架结构;/n端部支架(30),所述端部支架(30)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的边角处,所述端部支架(30)具有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分别与相邻的所述横梁(10)和所述纵梁(20)插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横梁(10)和两个纵梁(20),两个所述横梁(10)和两个所述纵梁(20)依次相连以构成框架结构;
端部支架(30),所述端部支架(30)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的边角处,所述端部支架(30)具有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分别与相邻的所述横梁(10)和所述纵梁(20)插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横梁(10)分别为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的前横梁(10a)和后横梁(10b),两个所述纵梁(20)分别为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的左纵梁(20a)和右纵梁(20b),所述前横梁(10a)、所述左纵梁(20a)、所述后横梁(10b)和所述右纵梁(20b)通过所述端部支架(30)依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20a)和所述右纵梁(20b)背离彼此的侧边上均设置有摆臂安装支架(4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邻近所述后横梁(10b)两端的两个所述端部支架(30)上均形成有转向机构安装结构(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