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载荷型前横梁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297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载荷型前横梁总成,包括前横梁背体、前横梁主体、第一成型件、第二成型件和多个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成型件和第二成型件同时沿前横梁背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成型件和第二成型件对称地位于前横梁背体的两端端部。所述前横梁主体沿前横梁背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柱沿轴向方向具有贯通腔。所述第一成型件具有第一成型件第一定位孔和第一成型件第二定位孔,所述前横梁背体的一侧末端具有前横梁背体第一定位孔和前横梁背体第二定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高载荷型前横梁总成,通过整体结构化设计,有助于提升轻量化水平。

High load front cross member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载荷型前横梁总成
本技术属于车辆零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高载荷型前横梁总成。
技术介绍
公开号为CN201800656U,主题名称为前横梁总成结构的技术专利,其技术方案公开了“包括前横梁外板和前横梁内板,所述前横梁外板的截面呈梯形状,所述前横梁内板的截面呈几字形,在前横梁内板的表面上设置有凹槽”。然而,以上述技术专利为例,现有的前横梁总成,在开发时对于轻量化设计理念重视程度不足,需要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针对现有状况,提供一种高载荷型前横梁总成。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高载荷型前横梁总成包括前横梁背体、前横梁主体、第一成型件、第二成型件和多个第一连接柱,其中:所述第一成型件和第二成型件同时沿前横梁背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成型件和第二成型件对称地位于前横梁背体的两端端部;所述前横梁主体沿前横梁背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柱沿轴向方向具有贯通腔,其中:所述第一成型件具有第一成型件第一定位孔和第一成型件第二定位孔,所述前横梁背体的一侧末端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载荷型前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横梁背体、前横梁主体、第一成型件、第二成型件和多个第一连接柱,其中:/n所述第一成型件和第二成型件同时沿前横梁背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成型件和第二成型件对称地位于前横梁背体的两端端部;/n所述前横梁主体沿前横梁背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柱沿轴向方向具有贯通腔,其中:/n所述第一成型件具有第一成型件第一定位孔和第一成型件第二定位孔,所述前横梁背体的一侧末端具有前横梁背体第一定位孔和前横梁背体第二定位孔,其中一个第一连接柱的上述贯通腔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成型件第一定位孔和前横梁背体第一定位孔连通,另一个第一连接柱的上述贯通腔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成型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载荷型前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横梁背体、前横梁主体、第一成型件、第二成型件和多个第一连接柱,其中:
所述第一成型件和第二成型件同时沿前横梁背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成型件和第二成型件对称地位于前横梁背体的两端端部;
所述前横梁主体沿前横梁背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柱沿轴向方向具有贯通腔,其中:
所述第一成型件具有第一成型件第一定位孔和第一成型件第二定位孔,所述前横梁背体的一侧末端具有前横梁背体第一定位孔和前横梁背体第二定位孔,其中一个第一连接柱的上述贯通腔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成型件第一定位孔和前横梁背体第一定位孔连通,另一个第一连接柱的上述贯通腔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成型件第二定位孔和前横梁背体第二定位孔连通;
所述第二成型件具有第二成型件第一定位孔和第二成型件第二定位孔,所述前横梁背体的另一侧末端具有前横梁背体第三定位孔和前横梁背体第四定位孔,另一个第一连接柱的上述贯通腔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成型件第一定位孔和前横梁背体第三定位孔连通,另一个一连接柱的上述贯通腔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成型件第二定位孔和前横梁背体第四定位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载荷型前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主体呈片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载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竺阳姜峰吕美国钱伟朱小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