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加工变速箱悬置横梁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600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工变速箱悬置横梁的模具,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拼装结构的、可以用于加工多种变速箱悬置横梁的模具。它包括左支撑体、中间体和右支撑体,所述中间体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有一个环柱体,环柱体底面中心处设有支撑台,环柱体的侧壁上设有四个开口,所述开口内均设有凸块,凸块顶部位于开口外侧,凸块底部设有弹簧,左支撑体邻近中间体的侧壁上设有可容纳第一环柱体的第一凹槽,右支撑体邻近中间体的侧壁上设有可容纳第二环柱体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内侧壁分别与对应的环状体外侧壁相贴,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侧壁上均设有容纳凸块的凹孔。中间体可以上下翻转,使模具可以呈现处两种不同形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加工变速箱悬置横梁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加工变速箱悬置横梁的模具。
技术介绍
现在汽车的变速箱悬置横梁加工需要定制的模具,通过冷冲压加工制成。有的汽车包括两个车型,两个车型的结构大体相近,但是变速箱悬置横梁的安置孔的位置有差异。为了加工出满足这两个车型的变速箱悬置横梁,需要开两套不同的模具。重开模具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十分不方便。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2336546U,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专利技术创造的名称为“冲压模具中推拉式快速结构”,该申请案公开了冲压模具中推拉式快速切换结构,包括活动垫块、推拉杆和止动块,冲压模具中公夹垫板上设有空槽;空槽中装有可直线滑动的活动垫块,活动垫块下表面对应冲针部位设有凸起体;推拉杆可直线滑动地穿过安装于冲压模具的止动块,并与活动垫块固接;推拉杆上设有前止动槽和后止动槽。该技术涉及的可滑动的活动垫块可以使模具能够加工出两种板材,一种带孔,一种不带孔。该技术涉及的模具具有切换机构,只能用来加工有孔的板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用于加工变速箱悬置横梁的模具只适用于加工一种模具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具有拼装结构的、可以用于加工多种变速箱悬置横梁的模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加工变速箱悬置横梁的模具,包括左支撑体、中间体和右支撑体,中间体处在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之间,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互为镜像对称结构且对称布置在中间体两侧,所述中间体顶部设有一对椭圆凸台和一个位于两个椭圆凸台之间的第一圆形凸台,所述中间体底部设有一对方形凸台和一个位于两个方形凸台之间的第二圆形凸台,所述中间体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有一个环柱体,分别为第一环柱体和第二环柱体,环柱体底面中心处设有支撑台,环柱体的侧壁上设有四个开口,四个开口等大且分别位于环柱体的上、下、左、右四个位置,所述开口内均设有凸块,凸块顶部位于开口外侧,凸块底部周向具有翻边,凸块底部设有弹簧,弹簧一端与凸块底部连接,弹簧另一端与支撑台连接,左支撑体邻近中间体的侧壁上设有可容纳第一环柱体的第一凹槽,右支撑体邻近中间体的侧壁上设有可容纳第二环柱体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内侧壁分别与对应的环状体外侧壁相贴,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侧壁上均设有容纳凸块的凹孔。本技术涉及的模具是一种冲压模具,所述的一对椭圆凸台和第一圆形凸台是用来加工变速箱悬置横梁的安装孔。底部设有的方形凸台和方形凸台之间的第二圆形凸台是用来加工另一款变速箱悬置横梁的安装孔。所述的用于加工变速箱悬置横梁的模具的中间体并不是与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为一体成型结构,中间体和中间体两侧的支撑体是拼接而成,中间体可以翻转,所以中间体底部的凸台位置可以翻转到上方,而原本中间体顶部的凸台可以翻转到中间体下方。中间体可以通过翻转,然后跟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组合在一起,形成所需的两种不同形态的用于加工变速箱悬置横梁的模具。中间体和中间体两侧的支撑体连接是靠中间体两侧壁上凸块和凹槽适配来实现,翻转中间体只要克服凸块下方弹簧的弹力。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间体前部设有若干防滑凸条,中间体后部也设有若干防滑凸条。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间体顶部的椭圆凸台和圆形凸台分别与中间体螺纹连接,所述中间体底部的方形凸台和圆形凸台均与中间体螺纹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间体顶部设有一对与所述椭圆凸台底部适配的第一螺孔,中间体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圆形凸台底部适配的第二螺孔。椭圆凸台可以从原来的螺孔中旋下来,再重新与第一螺孔连接;第一圆形凸台也可以从原来的螺孔中旋下来,再重新与第二螺孔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支撑体侧壁上设有第一提手,右支撑体侧壁上设有第二提手,第一提手和第二提手均位于所述模具的同侧。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提手和左支撑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提手和右支撑体为一体成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中间体和中间体两侧之间是拼接组装成型,中间体可翻转,实现凸台形状的切换,增加了模具的适用范围;中间体上各个凸台与中间体螺纹连接,方便进行维修和替换;由于模具的侧面设有防滑凸条,工人搬运模具时候不容易脱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间体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左支撑体、右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左支撑体1、中间体2、右支撑体3、椭圆凸台4、第一圆形凸台5、方形凸台6、第二圆形凸台7、环柱体8、第一环柱体81、第二环柱体82、支撑台9、凸块10、弹簧11、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13、凹孔14、防滑凸条15、第一螺孔16、第二螺孔17、第一提手18、第二提手19、变速箱悬置横梁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加工变速箱悬置横梁的模具,包括左支撑体1、中间体2和右支撑体3,中间体2处在左支撑体1和右支撑体3之间,左支撑体1和右支撑体3互为镜像对称结构且对称布置在中间体2两侧,所述中间体2顶部设有一对椭圆凸台4和一个位于两个椭圆凸台4之间的第一圆形凸台5,所述中间体2底部设有一对方形凸台6和一个位于两个方形凸台6之间的第二圆形凸台7,所述中间体2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有一个环柱体8,分别为第一环柱体81和第二环柱体82,环柱体8底面中心处设有支撑台9,环柱体8的侧壁上设有四个开口,四个开口等大且分别位于环柱体8的上、下、左、右四个位置,所述开口内均设有凸块10,凸块10顶部位于开口外侧,凸块10底部周向具有翻边,凸块10底部设有弹簧11,弹簧11一端与凸块10底部连接,弹簧11另一端与支撑台9连接,左支撑体1邻近中间体2的侧壁上设有可容纳第一环柱体81的第一凹槽12,右支撑体3邻近中间体2的侧壁上设有可容纳第二环柱体82的第二凹槽13,第一凹槽12和第二凹槽13的内侧壁分别与对应的环状体8外侧壁相贴,第一凹槽12和第二凹槽13内侧壁上均设有容纳凸块的凹孔14。本技术涉及的模具是一种冲压模具,所述的一对椭圆凸台和第一圆形凸台是用来加工变速箱悬置横梁20上的安装孔。底部设有的方形凸台和方形凸台之间的第二圆形凸台是用来加工另一款变速箱悬置横梁的安装孔。所述的用于加工变速箱悬置横梁的模具的中间体并不是与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为一体成型结构,中间体和中间体两侧的支撑体是拼接而成,中间体可以翻转,所以中间体底部的凸台位置可以翻转到上方,而原本中间体顶部的凸台可以翻转到中间体下方。中间体可以通过翻转,然后与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组合在一起,形成所需的两种不同形态的用于加工变速箱悬置横梁的模具。中间体和中间体两侧的支撑体连接是靠中间体两侧壁上凸块和凹槽适配来实现,翻转中间体只要克服凸块下方弹簧的弹力。所述中间体前部设有若干防滑凸条15,中间体后部也设有若干防滑凸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加工变速箱悬置横梁的模具,包括左支撑体、中间体和右支撑体,中间体处在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之间,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互为镜像对称结构且对称布置在中间体两侧,所述中间体顶部设有一对椭圆凸台和一个位于两个椭圆凸台之间的圆形凸台,其特征是,所述中间体底部设有一对方形凸台和一个位于两个方形凸台之间的圆形凸台,所述中间体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有一个环柱体,分别为第一环柱体和第二环柱体,环柱体底面中心处设有支撑台,环柱体的侧壁上设有四个开口,四个开口等大且分别位于环柱体的上、下、左、右四个位置,所述开口内均设有凸块,凸块顶部位于开口外侧,凸块底部周向具有翻边,凸块底部设有弹簧,弹簧一端与凸块底部连接,弹簧另一端与支撑台连接,左支撑体邻近中间体的侧壁上设有可容纳第一环柱体的第一凹槽,右支撑体邻近中间体的侧壁上设有可容纳第二环柱体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内侧壁分别与对应的环状体外侧壁相贴,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侧壁上均设有容纳所述凸块的凹孔,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上、下、左、右四个位置均设有凹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加工变速箱悬置横梁的模具,包括左支撑体、中间体和右支撑体,中间体处在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之间,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互为镜像对称结构且对称布置在中间体两侧,所述中间体顶部设有一对椭圆凸台和一个位于两个椭圆凸台之间的圆形凸台,其特征是,所述中间体底部设有一对方形凸台和一个位于两个方形凸台之间的圆形凸台,所述中间体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有一个环柱体,分别为第一环柱体和第二环柱体,环柱体底面中心处设有支撑台,环柱体的侧壁上设有四个开口,四个开口等大且分别位于环柱体的上、下、左、右四个位置,所述开口内均设有凸块,凸块顶部位于开口外侧,凸块底部周向具有翻边,凸块底部设有弹簧,弹簧一端与凸块底部连接,弹簧另一端与支撑台连接,左支撑体邻近中间体的侧壁上设有可容纳第一环柱体的第一凹槽,右支撑体邻近中间体的侧壁上设有可容纳第二环柱体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内侧壁分别与对应的环状体外侧壁相贴,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侧壁上均设有容纳所述凸块的凹孔,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上、下、左、右四个位置均设有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越过海宋诗英陈佳佳王威
申请(专利权)人: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