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合一冲压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600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冲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合一冲压模,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及折弯组件,所述折弯组件包括设于上模组件的折弯模及设于下模组件的成型模,所述折弯模位于成型模的正上方,还包括切料冲头及侧冲组件,所述切料冲头设于下模组件,所述切料冲头的侧壁与成型模侧壁抵触,所述切料冲头的顶端凸伸出成型模的顶端;所述侧冲组件水平滑动连接于下模组件;通过在三合一冲压模设置折弯组件、切料冲头及侧冲组件,实现一次冲压过程完成折弯、切料及打凸包的三个生产工序,实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A three in one stamping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合一冲压模
本技术涉及冲压
,尤其涉及一种三合一冲压模。
技术介绍
对于附图9的成型工件100进行加工时,需要的工序依次是:切边、折弯及打凸包三个生产工序,现有的生产技术可以将切边与折弯两个工艺序由一套冲压模一次成型,打凸包则是由另一套冲压模再次成型,工件100由传统生产方法加工则需要两套模具、两个生产工位分别完成,由此可知现有生产工序存在以下缺点:一、工件需要在两种不同冲压模之间转运,造成工件的生产周期长,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多,导致生产成本较高;二、工件需要两次定位,两次定位之间存在误差,造成工件质量不稳定,工件合格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产成本高、质量合格率低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合一冲压模,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质量合格率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三合一冲压模,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及折弯组件,所述折弯组件包括设于上模组件的折弯模及设于下模组件的成型模,所述折弯模设有内凹状的成型腔,所述成型模突伸出下模组件的上表面,所述成型腔腔体围壁与成型模的外侧壁配合以对外部工件进行弯折,还包括切料冲头及侧冲组件,所述切料冲头设于下模组件,所述切料冲头的顶端凸伸出成型模的顶端,所述折弯模设有用于容置切料冲头顶部的缺口,所述切料冲头与成型模抵触设置;所述侧冲组件水平滑动连接于下模组件并用于对外界工件被弯折的部分进行侧冲。进一步的,所述切料冲头的顶端凸伸出成型模的顶端距离为4-6mm。r>进一步的,所述下模组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下模座、下夹板、脱料板、下模板及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下模座,所述下夹板设有第一通孔供所述弹簧贯穿并突伸出下夹板的表面,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脱料板连接,所述成型模设于下模板上表面。进一步的,所述侧冲组件包括侧冲头、滑块及推件,所述侧冲头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滑块,所述侧冲头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滑块的方向水平延伸,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下模板,所述推件位于滑块下方,所述推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下模座,所述下夹板设有第二通孔供所述推件贯穿并突伸出下夹板的表面,所述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合模后,所述推件推动滑块朝向下模组件中心方向滑动。进一步的,所述滑块设有第一斜面,所述推件设有第二斜面,所述推件靠近滑块时,第二斜面逐渐与第一斜面抵触用于推动滑块的滑动。进一步的,所述侧冲组件还包括设于脱料板的挡块,所述挡块用于控制推件的升降方向。进一步的,所述侧冲组件还包括用于对滑块进行导向的导向件,所述挡块设有供导向件穿过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沿水平方向贯穿挡块的厚度。进一步的,所述导向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部、杆部及限位部,所述连接部与滑块连接,所述杆部滑动连接于导向孔,所述限位部位于挡块的外侧,所述限位部的径向尺寸大于导向孔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上模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模座及上垫板,所述折弯模连接于上垫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三合一冲压模设置折弯组件、切料冲头及侧冲组件,实现一次冲压过程完成折弯、切料及打凸包的三个生产工序,实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合模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开模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导向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上垫板、折弯组件、坯件、下模板、切料冲头及侧冲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下模板、切料冲头及侧冲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上垫板与折弯组件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外界待加工工件的坯件立体图;图8为外界待加工工件切料后半成品状态立体图;图9为成型工件状态立体图。附图标记包括:1—上模组件11—上模座12—上垫板2—下模组件21—下模座22—下夹板23—脱料板24—下模板25—弹簧3—折弯组件31—折弯模311—成型腔312—缺口32—成型模4—切料冲头5—侧冲组件51—侧冲头52—滑块521—第一斜面53—推件531—第二斜面54—挡块55—导向件551—连接部552—杆部553—限位部101—坯件102—半成品100—成型工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请参阅图1至图9,本技术的一种三合一冲压模,包括上模组件1、下模组件2及折弯组件3,所述折弯组件3包括设于上模组件1的折弯模31及设于下模组件2的成型模32,所述折弯模31设有内凹状的成型腔311,所述成型模32突伸出下模组件2的上表面,所述成型腔311腔体围壁与成型模32的外侧壁配合以对外部工件进行弯折,还包括切料冲头4及侧冲组件5,所述切料冲头4设于下模组件2,所述切料冲头4的顶端凸伸出成型模32的顶端,所述折弯模31设有用于容置切料冲头4顶部的缺口312,所述切料冲头4与成型模32抵触设置;所述侧冲组件5水平滑动连接于下模组件2并用于对外界工件被弯折的部分进行侧冲。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将外界待加工坯件101放置在下模组件2,上模组件1在外力作用下,与下模组件2进行合模,当上模组件1与下模组件2在合模过程的初期状态,切料冲头4首先完成对外界待加工坯件101进行切料,成为半成品102,上模组件1与下模组件2继续合模时,切料冲头4的上端部深入缺口312内,折弯模31与成型模32的作用下完成折弯成为,工件初步成型,上模组件1及下模组件2完全合模后,侧冲组件5被外力推动,朝向模具中心的方向滑动,对折弯后的工件侧壁进行冲压,完成打凸包的生产要求,最终形成成型工件100,上模组件1与下模组件2开模后,完成成型工件100的脱料。通过在三合一冲压模设置折弯组件3、切料冲头4及侧冲组件5,实现一次冲压过程完成折弯、切料及打凸包的三个生产工序,实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所述切料冲头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切料冲头4分别设置成型模32的四角,缺口312的数量为四个,一个切料冲头4的顶部突伸入缺口312内,分别以下模组件2的横向轴及纵向轴对称设置。所述切料冲头4的顶端凸伸出成型模32的顶端距离为4-6mm,优选的,切料冲头4的顶端凸伸出成型模32的顶端距离为5mm,切料冲头4的顶部呈楔形,便于对工件的冲切。所述下模组件2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下模座21、下夹板22、脱料板23、下模板24及弹簧25,所述弹簧2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下模座21,所述下夹板22设有第一通孔供所述弹簧25贯穿并突伸出下夹板22的表面,所述弹簧25的另一端与脱料板23连接,所述成型模32设于下模板24上表面。所述侧冲组件5包括侧冲头51、滑块52及推件53,所述侧冲头5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滑块52,所述侧冲头51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滑块52的方向水平延伸,所述滑块52滑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合一冲压模,包括上模组件(1)、下模组件(2)及折弯组件(3),所述折弯组件(3)包括设于上模组件(1)的折弯模(31)及设于下模组件(2)的成型模(32),所述折弯模(31)设有内凹状的成型腔(311),所述成型模(32)突伸出下模组件(2)的上表面,所述成型腔(311)腔体围壁与成型模(32)的外侧壁配合以对外部工件进行弯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切料冲头(4)及侧冲组件(5),所述切料冲头(4)设于下模组件(2),所述切料冲头(4)的顶端凸伸出成型模(32)的顶端,所述折弯模(31)设有用于容置切料冲头(4)顶部的缺口(312),所述切料冲头(4)与成型模(32)抵触设置;/n所述侧冲组件(5)水平滑动连接于下模组件(2)并用于对外界工件被弯折的部分进行侧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合一冲压模,包括上模组件(1)、下模组件(2)及折弯组件(3),所述折弯组件(3)包括设于上模组件(1)的折弯模(31)及设于下模组件(2)的成型模(32),所述折弯模(31)设有内凹状的成型腔(311),所述成型模(32)突伸出下模组件(2)的上表面,所述成型腔(311)腔体围壁与成型模(32)的外侧壁配合以对外部工件进行弯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切料冲头(4)及侧冲组件(5),所述切料冲头(4)设于下模组件(2),所述切料冲头(4)的顶端凸伸出成型模(32)的顶端,所述折弯模(31)设有用于容置切料冲头(4)顶部的缺口(312),所述切料冲头(4)与成型模(32)抵触设置;
所述侧冲组件(5)水平滑动连接于下模组件(2)并用于对外界工件被弯折的部分进行侧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合一冲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料冲头(4)的顶端凸伸出成型模(32)的顶端距离为4-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合一冲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2)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下模座(21)、下夹板(22)、脱料板(23)、下模板(24)及弹簧(25),所述弹簧(2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下模座(21),所述下夹板(22)设有第一通孔供所述弹簧(25)贯穿并突伸出下夹板(22)的表面,所述弹簧(25)的另一端与脱料板(23)连接,所述成型模(32)设于下模板(24)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合一冲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冲组件(5)包括侧冲头(51)、滑块(52)及推件(53),所述侧冲头(5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滑块(52),所述侧冲头(51)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滑块(52)的方向水平延伸,所述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全坤叶挺唐丽达代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锐嘉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