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器和控制器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199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和控制器模组,该控制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包括底壁和一端具有开口部的U型侧壁,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U型侧壁相对设置;第一壳体的U型侧壁沿厚度方向设置第一凹槽,第二壳体的U型侧壁沿厚度方向设置第一凸起,第一凸起插入所述第一凹槽使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U型侧壁固定连接,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之间设置第一密封条;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开口部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底壁和侧壁的厚度方向设置第二凹槽。控制器包括端盖,端盖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开口部配合的一端设置第二凸起,第二凸起插入第二凹槽内使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端盖之间相互固定,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条。

Controller and controller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器和控制器模组
本技术涉及控制器的防水密封

技术介绍
现有用于控制自动化设备的控制器密封防水性能不佳,为了追求较好的散热效果,往往牺牲了控制器的密封防水性能,使得控制器的适用场景受到较大限制。为了应对多种复杂的工况,常常需要将多个实现不同功能的控制器组合插接后使用,目前控制器组合安装结构复杂,多个控制器组合安装成控制器模组后密封防水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控制器密封防水性能不佳的问题,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器。本技术的控制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限定出控制器的内部空间;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包括底壁和一端具有开口部的U型侧壁,所述第一壳体的U型侧壁和第二壳体的U型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壳体的U型侧壁沿厚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壳体的U型侧壁沿厚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插入到所述第一凹槽内以使第一壳体的U型侧壁和第二壳体的U型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条;所述第一壳体的开口部和第二壳体的开口部沿着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底壁和侧壁的厚度方向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开口部相配合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插入到所述第二凹槽内以使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所述端盖之间相互固定,所述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条。本技术的控制器,通过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的两个U型侧壁的厚度方向上分别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一凸起,同时在第一凹槽内设置第一密封条,这样当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固定连接时,第一密封条可以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连接处的良好密封。同时,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开口部的厚度方向上设置第二凹槽,端盖通过其上设置的第二凸起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连接,且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可以实现端盖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良好密封。这样整个控制器的壳体不但容易拆卸,同时具有良好的密封防水性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器内固定设置有功能电路板,所述功能电路板与外接连接器连接,所述外接连接器穿过所述端盖,所述外接连接器和所述端盖之间设置有连接器密封垫。所述外接连接器用于连接外部自动化设备,通过设置连接器密封垫实现了外接连接器与控制器壳体之间的良好密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器内还设置有模块互连电路板,所述模块互连电路板与所述功能电路板连接,所述模块互连电路板上设置有互连母端连接器和互连公端连接器,所述互连母端连接器伸出所述第一壳体,所述互连公端连接器伸出所述第二壳体。所述模块互连电路板用于实现不同控制器之间的互连互通,通过互连电路板上设置的互连公端连接器和互连母端连接器实现不同控制器之间的信号传递。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互连母端连接器外部罩设有母端防护盖,所述母端防护盖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公端连接器外部罩设有公端防护盖,所述公端防护盖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母端防护盖与第一壳体之间设置有防护盖密封垫,所述公端防护盖与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防护盖密封垫。通过母端防护盖和公端防护盖以及防护盖密封垫实现了控制器单体的良好密封和防护。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功能电路板临近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所述功能电路板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聚热板,所述聚热板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胶。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导热硅胶对应的部分设置有梳状散热结构。所述聚热板将功能电路板上不同器件产生的热量汇聚到一起,通过导热硅胶将热量传递给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上设置的梳状散热结构能够提高散热效率。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器内部还设置有指示灯电路板,所述指示灯电路板和所述功能电路板连接;所述指示灯电路板上设置有发光二极管,所述端盖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通孔,所述发光二极管穿设在所述端盖的通孔中,所述端盖的外表面与所述发光二极管对应的位置处覆盖有装饰板,所述装饰板覆盖所述通孔。进一步地,所述端盖的外表面与所述发光二极管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端盖凹槽,所述装饰板设置在所述端盖凹槽内并覆盖所述端盖的通孔。由此,指示灯在正常工作时实现了良好的密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功能电路板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拨码开关,所述第一壳体与拨码开关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拨码胶盖,所述拨码胶盖与所述开口过盈配合可拆卸的密封所述开口。本技术可以方便打开拨码胶盖,对功能电路板的功能进行调节,同时拨码胶盖通过与控制器壳体之间过盈配合,实现了良好的密封性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连接后,所述第一壳体的U型侧壁和第二壳体的U型侧壁组合构成控制器壳体的侧壁,所述控制器壳体的至少一面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控制器固定安装到DIN导轨上的弹簧卡扣机构。通过在侧壁上设置的弹簧卡扣机构可以方便将控制器固定到DIN导轨上,同时方便将控制器从DIN导轨上取下。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器模组,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为如上所述的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的互连公端连接器与第二控制器的互连母端连接器插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一壳体上围绕所述互连母端连接器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内设置有模块密封垫,所述第一控制器的互连公端连接器穿过所述模块密封垫与第二控制器的互连母端连接器插接。本技术首先实现了控制器单体的良好密封性能,同时当多个控制器组合使用时,通过去掉第一控制器的公端防护盖和第五密封条,以及去掉第二控制器的母端防护盖和第四密封条,然后在第二控制器的母端连接器外围的定位凹槽内放置模块密封垫,将第一控制器的互连公端连接器穿过所述模块密封垫与第二控制器的互连母端连接器插接,实现了多个控制器组合后的良好密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控制器与第二控制器相对的一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孔,所述第二控制器与第一控制器相对的一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柱,当所述第一控制器的互连公端连接器与第二控制器的互连母端连接器插接时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定位柱插入到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定位孔中。通过在每个控制器的相对两面分别设置定位柱和定位孔,这样在多个控制器组合插接时,定位柱和定位孔可以起到导向定位的作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二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扣基座和卡扣,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一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扣基座和转轴,当所述第一控制器的互连公端连接器与第二控制器的互连母端连接器插接时,所述卡扣用于与转轴卡扣连接以锁紧所述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通过在每个控制器的第一壳体上设置卡扣基座和转轴,第二壳体上设置卡扣基座和卡扣,这样在多个控制器互连时,通过彼此的卡扣结构配合锁紧,使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挤压模块密封垫,从而达到控制器模组的良好密封效果。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器模组还包括第三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的互连公端连接器与第三控制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限定出控制器的内部空间;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包括底壁和一端具有开口部的U型侧壁,所述第一壳体的U型侧壁和第二壳体的U型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壳体的U型侧壁沿厚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壳体的U型侧壁沿厚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插入到所述第一凹槽内以使第一壳体的U型侧壁和第二壳体的U型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条;所述第一壳体的开口部和第二壳体的开口部沿着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底壁和侧壁的厚度方向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开口部相配合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插入到所述第二凹槽内以使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所述端盖之间相互固定,所述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限定出控制器的内部空间;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包括底壁和一端具有开口部的U型侧壁,所述第一壳体的U型侧壁和第二壳体的U型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壳体的U型侧壁沿厚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壳体的U型侧壁沿厚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插入到所述第一凹槽内以使第一壳体的U型侧壁和第二壳体的U型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条;所述第一壳体的开口部和第二壳体的开口部沿着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底壁和侧壁的厚度方向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开口部相配合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插入到所述第二凹槽内以使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所述端盖之间相互固定,所述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内固定设置有功能电路板,所述功能电路板与外接连接器连接,所述外接连接器穿过所述端盖,所述外接连接器和所述端盖之间设置有连接器密封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内还设置有模块互连电路板,所述模块互连电路板与所述功能电路板连接,所述模块互连电路板上设置有互连母端连接器和互连公端连接器,所述互连母端连接器伸出所述第一壳体,所述互连公端连接器伸出所述第二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连母端连接器外部罩设有母端防护盖,所述母端防护盖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公端连接器外部罩设有公端防护盖,所述公端防护盖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母端防护盖与第一壳体之间设置有防护盖密封垫,所述公端防护盖与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防护盖密封垫。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电路板临近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所述功能电路板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聚热板,所述聚热板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导热硅胶对应的部分设置有梳状散热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内部还设置有指示灯电路板,所述指示灯电路板和所述功能电路板连接;所述指示灯电路板上设置有发光二极管,所述端盖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通孔,所述发光二极管穿设在所述端盖的通孔中,所述端盖的外表面与所述发光二极管对应的位置处覆盖有装饰板,所述装饰板覆盖所述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的外表面与所述发光二极管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端盖凹槽,所述装饰板设置在所述端盖凹槽内并覆盖所述端盖的通孔。


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冬雷刘世昌何元一李刚李加平武桐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