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泵内置式汽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1531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泵内置式汽滤装置,包括油泵法兰盘、油泵储油桶、汽滤本体和位于油泵储油桶内的泵芯,泵芯的进油管处安装有调压阀,泵芯的出油管与汽滤本体的进油口连接,汽滤本体的排油管与油泵法兰盘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汽滤本体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汽滤本体套设于泵芯的外部,并且汽滤本体的底部通过四个第二卡爪与泵芯的底部卡合固定。该油泵内置式汽滤装置,通过将汽滤本体集成到油泵内部,优化汽滤结构,充分集成油泵泵芯、调压阀等相关细小零件,拆装维护方便,提高了集成度,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以达到国六标准要求。

A built-in steam filter for oil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泵内置式汽滤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为一种油泵内置式汽滤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污染物排放国六法规(GB18352.6-2016)已正式发布,且要求自2020年7月1日起,所有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轻型汽车均应符合国六标准要求,很多城市已提前到2019年7月1日。结合国家汽车排放法规要求及市场竞争需求,开发国六车型势在必行,国六车型与国五车型最大的不同点为HC污染物排放由国五的2g/test降低为0.7g/test,其中燃油系统占很大比重,故需降低燃油系统相关零部件本身及零部件与零部件之间连接结构所造成的污染物排放量,目前市场国五车型大部分将汽油滤清器外置(在燃油箱外部),这样会增加多根连接管路及管接头,会造成污染物排放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泵内置式汽滤装置,通过将汽油滤清器集成到油泵内部,优化汽滤结构,充分集成油泵泵芯、调压阀等相关细小零件,提高集成度,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以达到国六标准要求,解决了目前的汽油滤清器外置,与其直接或间接相连的管路、插接头均裸露外部,大大增加污染物排放,甚至无法达到国六标准的问题。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油泵内置式汽滤装置,包括油泵法兰盘、油泵储油桶、汽滤本体和位于油泵储油桶内的泵芯,泵芯的进油管处安装有调压阀,泵芯的出油管与汽滤本体的进油口连接,汽滤本体的排油管与油泵法兰盘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汽滤本体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汽滤本体套设于泵芯的外部,并且汽滤本体的底部通过四个第二卡爪与泵芯的底部卡合固定,汽滤本体外侧面的顶部等距离设置有三个第一卡爪,三个第一卡爪分别与油泵储油桶外侧面的卡槽卡合,所述汽滤本体底部的外侧设置有上下两个相配合的第三卡爪,两个第三卡爪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调压阀的容纳卡槽,所述调压阀表面的卡条与容纳卡槽卡接。该油泵内置式汽滤装置,通过将汽滤本体集成到油泵内部,优化汽滤结构,充分集成油泵泵芯、调压阀等相关细小零件,拆装维护方便,提高了集成度,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以达到国六标准要求。进一步限定,所述出油管和排油管分别通过快插接头与汽滤本体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连接,方便了拆装保养。进一步限定,所述汽滤本体与泵芯的接触面设置有橡胶涂层,降低了泵芯运转时的噪音。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卡爪、第二卡爪以及第三卡爪与汽滤本体之间均一体热塑成型,提高了连接件的稳定性,简化了工艺,缩减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安装油泵储油桶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仰视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侧向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图5中A-A示意图。图中:1油泵储油桶、2第一卡爪、3汽滤本体、4油泵法兰盘、5泵芯、6调压阀、7出油管、8快插接头、9第二卡爪、10第三卡爪、11排油管、12橡胶涂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油泵内置式汽滤装置,包括油泵法兰盘4、油泵储油桶1、汽滤本体3和位于油泵储油桶1内的泵芯5,泵芯5的进油管处安装有调压阀6,泵芯5的出油管7与汽滤本体3的进油口连接,汽滤本体3的排油管11与油泵法兰盘4的进油口连接,汽滤本体3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汽滤本体3套设于泵芯5的外部,并且汽滤本体3的底部通过四个第二卡爪9与泵芯5的底部卡合固定,汽滤本体3外侧面的顶部等距离设置有三个第一卡爪2,三个第一卡爪2分别与油泵储油桶1外侧面的卡槽卡合,汽滤本体3底部的外侧设置有上下两个相配合的第三卡爪10,两个第三卡爪10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调压阀6的容纳卡槽,调压阀6表面的卡条与容纳卡槽卡接。为了方便后续的拆装保养,出油管7和排油管11分别通过快插接头8与汽滤本体3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连接。为了降低了泵芯5运转时的噪音,汽滤本体3与泵芯5的接触面设置有橡胶涂层12,橡胶涂层12可设置于泵芯5的外表面,也可设置于汽滤本体3外表面的内侧。为了提高了连接件的稳定性,简化了工艺,缩减了成本,第一卡爪2、第二卡爪9以及第三卡爪10与汽滤本体3之间均一体热塑成型。该油泵内置式汽滤装置,通过将汽滤本体集成到油泵内部,优化汽滤结构,充分集成油泵泵芯、调压阀等相关细小零件,拆装维护方便,提高了集成度,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以达到国六标准要求,解决了目前的汽油滤清器外置,与其直接或间接相连的管路、插接头均裸露外部,大大增加污染物排放,甚至无法达到国六标准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泵内置式汽滤装置,包括油泵法兰盘(4)、油泵储油桶(1)、汽滤本体(3)和位于油泵储油桶(1)内的泵芯(5),泵芯(5)的进油管处安装有调压阀(6),泵芯(5)的出油管(7)与汽滤本体(3)的进油口连接,汽滤本体(3)的排油管(11)与油泵法兰盘(4)的进油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滤本体(3)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汽滤本体(3)套设于泵芯(5)的外部,并且汽滤本体(3)的底部通过四个第二卡爪(9)与泵芯(5)的底部卡合固定,汽滤本体(3)外侧面的顶部等距离设置有三个第一卡爪(2),三个第一卡爪(2)分别与油泵储油桶(1)外侧面的卡槽卡合,所述汽滤本体(3)底部的外侧设置有上下两个相配合的第三卡爪(10),两个第三卡爪(10)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调压阀(6)的容纳卡槽,所述调压阀(6)表面的卡条与容纳卡槽卡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泵内置式汽滤装置,包括油泵法兰盘(4)、油泵储油桶(1)、汽滤本体(3)和位于油泵储油桶(1)内的泵芯(5),泵芯(5)的进油管处安装有调压阀(6),泵芯(5)的出油管(7)与汽滤本体(3)的进油口连接,汽滤本体(3)的排油管(11)与油泵法兰盘(4)的进油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滤本体(3)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汽滤本体(3)套设于泵芯(5)的外部,并且汽滤本体(3)的底部通过四个第二卡爪(9)与泵芯(5)的底部卡合固定,汽滤本体(3)外侧面的顶部等距离设置有三个第一卡爪(2),三个第一卡爪(2)分别与油泵储油桶(1)外侧面的卡槽卡合,所述汽滤本体(3)底部的外侧设置有上下两个相配合的第三卡爪(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