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矫直机用双手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0790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矫直机用双手控制器,包括上壳体及其底部通过螺丝连接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包括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面对称焊接有两个防护盖,所述顶盖的顶面对应两个防护盖所在位置处分别嵌入安装有第一操控按钮和第二操控按钮,所述顶盖的正面焊接有一对托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增设防护盖和扩大第一操控按钮和第二操控按钮的方式,强制操作人员双手操控按钮,能够引导操作人员按照操作要求作业,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健康;通过设置螺管与螺母的组合能够将底盖与控制台进行连接,通过底盖底面设置的第一铆钉孔和限位板的第二铆钉孔方便钻孔,并且能够提高双手控制器与控制台连接的牢固度。

A two hand controller for straighten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矫直机用双手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矫直机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矫直机用双手控制器。
技术介绍
矫直机是对金属型材、棒材、管材、线材等进行矫直的设备。矫直机通过矫直辊对棒材等进行挤压使其改变直线度。一般有两排矫直辊,数量不等。也有两辊矫直机,依靠两辊(中间内凹,双曲线辊)的角度变化对不同直径的材料进行矫直。主要类型有压力矫直机、平衡滚矫直机、鞋滚矫直机、旋转反弯矫直机等等。操作工在矫直机内手动穿钢过程中,需要观察棒材头部的位置及设备状态,而现有的矫直机控制器保护盖必须敞开,这样在操作过程中容易误触控制器开关,导致矫直机突然启动,对人身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矫直机控制器容易误触,导致矫直机突然启动,对人身造成伤害的问题,提供一种矫直机用双手控制器。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矫直机用双手控制器,包括上壳体及其底部通过螺丝连接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包括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面对称焊接有两个防护盖,所述顶盖的顶面对应两个防护盖所在位置处分别嵌入安装有第一操控按钮和第二操控按钮,所述顶盖的正面焊接有一对托块,一对所述托块卡槽内支撑固定有与顶盖正面连接的扶手架;所述下壳体包括与顶盖卡接固定的底盖,所述底盖的内底面中心位置处开设有穿线孔,所述底盖的底面对应穿线孔的底面焊接有螺管,所述螺管的外壁旋合连接有螺母,所述底盖的底面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铆钉孔,所述底盖的底面焊接有与底盖正面平行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正面开设有多个第二铆钉孔。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操控按钮和第二操控按钮的结构相同,均为按压式开关按钮,这样操作工持续按压才能够保证设备的运行,且所述第一操控按钮和第二操控按钮二者轴线之间的距离为30-35cm,足够大的距离,避免操作人员单手同时按压第一操控按钮和第二操控按钮现象的发生。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铆钉孔和第二铆钉孔的内径相同,方便后期电钻钻设孔洞,以及铆钉的锚固。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操控按钮与第二操控按钮通过导线串联,这样只有第一操控按钮与第二操控按钮都处于打开的状态下,才能够控制设备开启。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盖的内宽为6-7cm,所述防护盖的内高为4-5cm,方便人手操作。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管介于底盖底面和螺母顶面之间的外壁套接有橡胶圈,通过橡胶圈的变形能够提高螺母与螺管拧固时的连接强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在上壳体的顶盖顶面对称焊接有两个防护盖,顶盖的顶面对应两个防护盖所在位置处分别嵌入安装有第一操控按钮和第二操控按钮,在顶盖的正面通过焊接有一对托块对顶盖正面连接的扶手架进行支撑,并且第一操控按钮和第二操控按钮二者轴线之间的距离为30-35cm,将原先的单手操控按钮改为双手操控按钮,通过增设防护盖和扩大第一操控按钮和第二操控按钮的方式,强制操作人员双手操控按钮,能够引导操作人员按照操作要求作业,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健康;2、在下壳体的底盖的内底面中心位置处开设有穿线孔,底盖的底面对应穿线孔的底面焊接有螺管,螺管的外壁旋合连接有螺母,而在底盖的底面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铆钉孔,并且底盖的底面焊接有与底盖正面平行的限位板,同时在限位板的正面开设有多个第二铆钉孔,通过设置螺管与螺母的组合能够将底盖与控制台进行连接,通过底盖底面设置的第一铆钉孔和限位板的第二铆钉孔方便钻孔,并且能够提高双手控制器与控制台连接的牢固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双手控制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双手控制器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中下壳体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00、上壳体;101、扶手架;102、第一操控按钮;103、防护盖;104、托块;105、顶盖;106、第二操控按钮;200、下壳体;201、第一铆钉孔;202、第二铆钉孔;203、限位板;204、穿线孔;205、底盖;206、螺管;207、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矫直机用双手控制器,包括上壳体100及其底部通过螺丝连接的下壳体200,上壳体100包括顶盖105,顶盖105的顶面对称焊接有两个防护盖103,顶盖105的顶面对应两个防护盖103所在位置处分别嵌入安装有第一操控按钮102和第二操控按钮106,顶盖105的正面焊接有一对托块104,一对托块104卡槽内支撑固定有与顶盖105正面连接的扶手架101;下壳体200包括与顶盖105卡接固定的底盖205,底盖205的内底面中心位置处开设有穿线孔204,底盖205的底面对应穿线孔204的底面焊接有螺管206,螺管206的外壁旋合连接有螺母207,底盖205的底面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铆钉孔201,底盖205的底面焊接有与底盖205正面平行的限位板203,限位板203的正面开设有多个第二铆钉孔202。第一操控按钮102和第二操控按钮106的结构相同,均为按压式开关按钮,这样操作工持续按压才能够保证设备的运行,且第一操控按钮102和第二操控按钮106二者轴线之间的距离为30-35cm,足够大的距离,避免操作人员单手同时按压第一操控按钮102和第二操控按钮106现象的发生。第一铆钉孔201和第二铆钉孔202的内径相同,方便后期电钻钻设孔洞,以及铆钉的锚固,第一操控按钮102与第二操控按钮106通过导线串联,这样只有第一操控按钮102与第二操控按钮106都处于打开的状态下,才能够控制设备开启,防护盖103的内宽为6-7cm,防护盖103的内高为4-5cm,方便人手操作。螺管206介于底盖205底面和螺母207顶面之间的外壁套接有橡胶圈,通过橡胶圈的变形能够提高螺母207与螺管206拧固时的连接强度。工作原理:安装时,将现有的单手控制器从控制台中取出,将下壳体200的螺管206插入已经取出单手控制器的嵌入孔中,从控制台内部将螺母207与螺管206进行旋合连接,接着通过电钻对应第一铆钉孔201和第二铆钉孔202所在位置处开设钻孔,接着通过铆钉贯穿第一铆钉孔201和第二铆钉孔202的孔洞,将下壳体200固定在控制台上,接着将相关的单后控制器的连接线路的两端分别与串联后的第一操控按钮102和第二操控按钮106的两端进行连接,然后通过螺丝将上壳体100与下壳体200进行固定,而使用时,操作人员将掌心抵靠在扶手架101上,两只手将第一操控按钮102和第二操控按钮106都按下,才能够操纵机器工作,从而达到强制操作人员按照安全规范操作。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矫直机用双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00)及其底部通过螺丝连接的下壳体(200),所述上壳体(100)包括顶盖(105),所述顶盖(105)的顶面对称焊接有两个防护盖(103),所述顶盖(105)的顶面对应两个防护盖(103)所在位置处分别嵌入安装有第一操控按钮(102)和第二操控按钮(106),所述顶盖(105)的正面焊接有一对托块(104),一对所述托块(104)卡槽内支撑固定有与顶盖(105)正面连接的扶手架(101);/n所述下壳体(200)包括与顶盖(105)卡接固定的底盖(205),所述底盖(205)的内底面中心位置处开设有穿线孔(204),所述底盖(205)的底面对应穿线孔(204)的底面焊接有螺管(206),所述螺管(206)的外壁旋合连接有螺母(207),所述底盖(205)的底面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铆钉孔(201),所述底盖(205)的底面焊接有与底盖(205)正面平行的限位板(203),所述限位板(203)的正面开设有多个第二铆钉孔(2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矫直机用双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00)及其底部通过螺丝连接的下壳体(200),所述上壳体(100)包括顶盖(105),所述顶盖(105)的顶面对称焊接有两个防护盖(103),所述顶盖(105)的顶面对应两个防护盖(103)所在位置处分别嵌入安装有第一操控按钮(102)和第二操控按钮(106),所述顶盖(105)的正面焊接有一对托块(104),一对所述托块(104)卡槽内支撑固定有与顶盖(105)正面连接的扶手架(101);
所述下壳体(200)包括与顶盖(105)卡接固定的底盖(205),所述底盖(205)的内底面中心位置处开设有穿线孔(204),所述底盖(205)的底面对应穿线孔(204)的底面焊接有螺管(206),所述螺管(206)的外壁旋合连接有螺母(207),所述底盖(205)的底面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铆钉孔(201),所述底盖(205)的底面焊接有与底盖(205)正面平行的限位板(203),所述限位板(203)的正面开设有多个第二铆钉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坤
申请(专利权)人:埃斯科特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