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拉拔模具及其安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6181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线拉拔模具及其安装装置,还包括支撑框;模芯的进线区上圆周设有多个贯穿孔;支撑框左部分设有第一出液口;模具主体设置在隔板上,模具主体左端设置轴线左右布置的第一盲腔和第二盲腔,第一盲腔内设有环形槽、上端设有与环形槽连通的第一进液口;模芯的左部分设置在第一盲腔内并且多个贯穿孔位于环形槽内、右部分设置在第二盲腔内;支撑框右部分设有第二进液口,第二进液口与第二盲腔连通,第二盲腔上端设有第二出液口。本导线拉拔模具及其安装装置结构简单,不仅实现对拉拔前导线的均匀润滑,避免导线在拉拔时损坏,而且实现对拉拔后导线的冷却,效率更高。

Wire drawing die and its install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线拉拔模具及其安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导线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线拉拔模具及其安装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导线比如钢丝线、铜丝导线加工过程中,拉拔工艺是其重要的加工方式,主要是用外力作用于被拉金属的前端,将金属坯料从小于坯料断面的模孔中拉出,以获得相应的形状和尺寸的制品的一种塑性加工方法。传统对导线进行拉拔处理前,需要对其进行润滑处理,例如钢管,在拉拔前其表面进行皂化处理,以顺利通过拉拔模具,但对于直径较小的导线,往往在拉拔前进喷射特殊的润滑乳液,一般主要将润滑乳液通过喷嘴进行,但很难对导线圆周面全面的进行润滑,造成在拉拔时导线局部出现损坏的现象,影响导线加工质量,另外,经过拉拔后的导线其表面因塑性变形造成发热,在收集时容易烫伤操作人员,一些为实现快速冷却,又防止导线氧化,使其通过冷却装置,并且加入防氧化液体再进行吹干,但多道次的拉拔造成冷却装置不方便安装,生产线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导线拉拔模具及其安装装置,结构简单,不仅实现对拉拔前导线的均匀润滑,避免导线在拉拔时损坏,而且实现对拉拔后导线的冷却,结构紧凑,效率更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导线拉拔模具及其安装装置包括模芯和模具主体,所述模芯从左至后依次设有进线区、压缩区和定径区,还包括支撑框;所述进线区上圆周设有多个贯穿孔;所述支撑框为上端开口的盒状结构,中部通过隔板上分别左部分和右部分,支撑框左部分设有第一出液口;所述模具主体设置在隔板上,模具主体左端设置轴线左右布置的第一盲腔,第一盲腔右端设有同轴线并贯穿的第二盲腔,模具主体右端设有端盖,端盖上设有供导线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盲腔内设有环形槽、上端设有与环形槽连通的第一进液口;所述模芯的左部分设置在第一盲腔内并且多个贯穿孔位于环形槽内、右部分设置在第二盲腔内;所述支撑框右部分设有第二进液口,第二进液口与第二盲腔连通,所述第二盲腔上端设有第二出液口。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左右贯穿且上端开口的限位槽,所述模具主体中部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下滑动嵌入限位槽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液口与储液箱连通,所述储液箱与过滤装置连接,过滤装置与第一进液口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盲腔内设有卡簧,所述卡簧卡装设置在模芯左端。进一步的,所述端盖的通孔上设有密封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液口处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挂装在支撑框上。现有技术相比,本导线拉拔模具及其安装装置由于模芯的进线区上设有多个圆周布置的贯穿孔,并且模具主体的第一盲腔内设有环形槽,通过环形槽与贯穿孔连接,润滑乳液依次从第一进液口进入、经过环形槽、贯穿孔对导线周面全面的润滑,并从第一出液口排出,因此实现对拉拔前导线的均匀润滑,避免局部没润滑造成导线拉拔加工的损坏;由于模具主体第二盲腔右端设有封盖,并设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冷却液从第二进液口进入第二盲腔,并从第二出液口排出,实现对拉丝后导线的快速冷却,结构紧凑,效率更高;由于隔板上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左右贯穿且上端开口的限位槽,通过模具主体的固定环上下滑动嵌入限位槽内,实现对模具主体的快速安装,并且拆卸方便,便于更换;本导线拉拔模具及其安装装置结构简单,不仅实现对拉拔前导线的均匀润滑,避免导线在拉拔时损坏,而且实现对拉拔后导线的冷却,结构紧凑,效率更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模芯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支撑框示意图;图中:1、支撑框,11、第二进液口,12、第一出液口,13、过滤网,14、固定块,15、限位槽,16、隔板,2、模具主体,21、第一盲腔,22、第二盲腔,23、第一进液口,24、第二出液口,25、环形槽,3、模芯,31、进线区,32、压缩区,33、定径区,34、贯穿孔,4、端盖,41、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导线拉拔模具及其安装装置包括支撑框1、模具主体2和模芯3;所述支撑框1为上端开口的盒状结构,中部通过隔板16上分别左部分和右部分,支撑框1左部分设有第一出液口12;所述模具主体2设置在隔板16上,模具主体2左端设置轴线左右布置的第一盲腔21,第一盲腔21右端设有同轴线并贯穿的第二盲腔22,模具主体2右端设有端盖4,端盖4上设有供导线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盲腔21内设有环形槽25、上端设有与环形槽25连通的第一进液口23;所述模芯3从左至后依次设有进线区31、压缩区32和定径区33,所述进线区31上圆周设有多个贯穿孔34,所述模芯3的左部分设置在第一盲腔21内并且多个贯穿孔34位于环形槽25内、右部分设置在第二盲腔22内;所述支撑框1右部分设有第二进液口11,第二进液口11与第二盲腔22连通,所述第二盲腔22上端设有第二出液口24;进一步的,所述隔板16上设有固定块14,所述固定块14上设有左右贯穿且上端开口的限位槽15,所述模具主体2中部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下滑动嵌入限位槽15内;通过模具主体2的固定环上下滑动嵌入限位槽15内,实现对模具主体2的快速安装,并且拆卸方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液口12与储液箱连通,所述储液箱与过滤装置连接,过滤装置与第一进液口23连通;在储液箱内储存导线拉拔用的润滑乳液,润滑乳液依次从第一进液口23、第一出液口12、过滤装置循环进入储液箱内,实现润滑乳液的循环利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盲腔21内设有卡簧,所述卡簧卡装设置在模芯3左端;通过卡簧卡装设置对模芯3进行限位固定,因此不仅实现模芯3的固定,而且方便对模芯3的拆卸更换。进一步的,所述端盖4的通孔上设有密封圈4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液口12处设有过滤网13,所述过滤网13挂装在支撑框1上;通过过滤网13将拉拔产生的废渣进行过滤,避免废渣重新进入润滑乳液中,影响对拉拔的润滑。本一种导线拉拔模具及其安装装置使用时,由于在隔板16上设置带有限位槽15的固定块14,通过模具主体2上下滑动嵌入限位槽15内,因此方便模具主体2的安装拆卸,将模具主体2安装在支撑框1上、模芯3安装在模具主体2上,通过第一进液口23通入润滑乳液,润滑乳液进入第一盲腔21的环形槽25内,由于模芯3上设有多个圆周布置的贯穿孔34,因此从环形槽25内润滑乳液从贯穿孔34进入进线区31,即当进行导线拉拔时,导线依次从模芯3的进线区31、压缩区32进入定径区33,再从端盖4的通孔穿出,因此实现润滑乳液对导线的圆周润滑,多余的润滑乳液进入支撑框1的左部分,再从第一出液口12排出;当拉拔导线进入第二盲腔22内时,由于端盖4对第二盲腔22进行封闭,从第二进液口11中通入冷却液进入第二盲腔22内,冷却液中可以含有酒精,避免对拉拔后的导线氧化,影响表面质量,然后再从第二出液口24排出;另外冷却液可以从第二出液口24进入,在第二盲腔22内储存对拉拔后的导线持续冷却,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导线拉拔模具及其安装装置,包括模芯(3)和模具主体(2),所述模芯(3)从左至后依次设有进线区(31)、压缩区(32)和定径区(3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框(1);所述进线区(31)上圆周设有多个贯穿孔(34);/n所述支撑框(1)为上端开口的盒状结构,中部通过隔板(16)上分别左部分和右部分,支撑框(1)左部分设有第一出液口(12);/n所述模具主体(2)设置在隔板(16)上,模具主体(2)左端设置轴线左右布置的第一盲腔(21),第一盲腔(21)右端设有同轴线并贯穿的第二盲腔(22),模具主体(2)右端设有端盖(4),端盖(4)上设有供导线穿过的通孔;/n所述第一盲腔(21)内设有环形槽(25)、上端设有与环形槽(25)连通的第一进液口(23);/n所述模芯(3)的左部分设置在第一盲腔(21)内并且多个贯穿孔(34)位于环形槽(25)内、右部分设置在第二盲腔(22)内;/n所述支撑框(1)右部分设有第二进液口(11),第二进液口(11)与第二盲腔(22)连通,所述第二盲腔(22)上端设有第二出液口(24)。/n

【技术特征摘要】
1.导线拉拔模具及其安装装置,包括模芯(3)和模具主体(2),所述模芯(3)从左至后依次设有进线区(31)、压缩区(32)和定径区(3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框(1);所述进线区(31)上圆周设有多个贯穿孔(34);
所述支撑框(1)为上端开口的盒状结构,中部通过隔板(16)上分别左部分和右部分,支撑框(1)左部分设有第一出液口(12);
所述模具主体(2)设置在隔板(16)上,模具主体(2)左端设置轴线左右布置的第一盲腔(21),第一盲腔(21)右端设有同轴线并贯穿的第二盲腔(22),模具主体(2)右端设有端盖(4),端盖(4)上设有供导线穿过的通孔;
所述第一盲腔(21)内设有环形槽(25)、上端设有与环形槽(25)连通的第一进液口(23);
所述模芯(3)的左部分设置在第一盲腔(21)内并且多个贯穿孔(34)位于环形槽(25)内、右部分设置在第二盲腔(22)内;
所述支撑框(1)右部分设有第二进液口(11),第二进液口(11)与第二盲腔(22)连通,所述第二盲腔(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书维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