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艺用植物性状测量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1830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艺用植物性状测量尺,该测量尺包括第一测量筒、第二测量筒和横尺;其连接结构为,第一测量筒和第二测量筒垂直设置,第二测量筒套设于第一测量筒之内;横尺设置于第二测量筒的上顶部,横尺通过设置在第二测量筒上顶部的锁定螺栓与第二测量筒螺栓连接;第一测量筒和第二测量筒上均设置有刻度,第一测量筒的刻度数值由下至上依次递增设置,第二测量筒的刻度数值由上至下依次递增设置,第二测量筒最上端的刻度数值与第一测量筒最上端的刻度数值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便携、测量准确、操作方便、用途多样的优点。

A measuring ruler for agronomic plant charact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艺用植物性状测量尺
本技术属于农业工具结构
;尤其是属于一种可以农艺用植物性状的测量尺结构

技术介绍
在作物育种过程中,生物学农艺性状和特征测量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生物学农艺性状的测量通常表达该品种的发育、品种的特征特性。常用的农艺植物性状有株高、叶长、叶宽、茎直径、茎叶夹角、冠辐大小、结夹长短等等。株高是植物形态学调查工作中最基本的指标之一,与许多经济性状和生物学性状相关联,株高的高度一定程度反应了单株生物产量,并与密度共同作用影响单位面积产量。因此在对作物品种选育研究过程中,需要对作物的株高进行大量数据收集并进行统计分析。现有技术缺陷,如:测量植物株高时,有活体测量和分株砍伐测量两种。所谓分株砍伐测量,即将待测量的植物由根部将其砍断后放倒,然后用米尺进行测量,这种方式工作量大,且对植物产量造成一定影响和损失。活体测量,即使用米尺或钢卷尺直接对垂直生长的植株进行测量。如果作物株高太高、冠辐太大,如果用米尺测量,一般需要测量两次,增加工作量,若植株非常高时,需要测量多次,累计每次的测量数值,这就大大增大了测量误差,所得数据不精确。或需要借助梯子站在高处读取米尺上的数值,这些都是不方便的。使用钢卷尺测量时,由于钢卷尺非常容易弯曲,且不好操作,亦会造成测量误差偏大。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缺陷,设计一种能满足农艺用植物性状测量的尺子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缺陷,提供一种农艺用植物性状测量尺。本技术具有使用便携、测量准确、操作方便、用途多样的优点。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农艺用植物性状测量尺,本技术该测量尺包括第一测量筒、第二测量筒和横尺;其连接结构为,第一测量筒和第二测量筒垂直设置,第二测量筒套设于第一测量筒之内;横尺设置于第二测量筒的上顶部,横尺通过设置在第二测量筒上顶部的锁定螺栓与第二测量筒螺栓连接,横尺可实现以锁定螺栓的中心为圆心360度旋转;第一测量筒和第二测量筒上均设置有刻度,第一测量筒的刻度数值由下至上依次递增设置,第二测量筒的刻度数值由上至下依次递增设置,第二测量筒最上端的刻度数值与第一测量筒最上端的刻度数值相同。第一测量筒的刻度数值和第二测量筒的刻度数值递增方向相反,这一特征创新地解决了活体测量时对高度很高的植物测量不方便和测量不准确的问题,即平视就可读取数据,无需仰头或低头操作。例如,当测量2米5左右的玉米植株时,松开锁定螺栓,将横尺摆至于第二测量筒垂直时再紧固锁定螺栓作为定位器使用,然后将第一测量筒立于玉米植株旁,将第二测量筒由第一测量筒内抽出,直至横尺与玉米植株的最高处平齐,然后阅读第一测量筒和第二测量筒的连接处上第二测量筒露出的数值,即为玉米植株的株高。进一步为,本技术所述的第一测量筒和第二测量筒的筒径均由下至上递减设置,且第二测量筒底部的筒径略大于第一测量筒顶部的筒径。如此设计类似可伸缩的鱼竿结构,平时可以将第二测量筒缩至第一测量筒内,方便携带。进一步为,本技术在第一测量筒底部固定设置有脚架,该脚架为倒锥型,在脚架与第一测量筒连接处设置有脚踏板。使用时,操作人员脚踩脚踏板,将倒锥型的脚架踏入待测量植株旁的土壤内,脚踏板与大地平齐,测量时本技术不易倾倒。进一步为,本技术在所述第一测量筒最上端的刻度数值处设置有放大镜。设置的放大镜可以方便操作人员准确读数。进一步为,本技术所述的第一测量筒和第二测量筒的刻度数值均为150cm,此高度为大多数常见农业植物的生长极限;且第一测量筒的高度设置为150cm,操作人员在读数时即可实现与刻度平视,如此读数误差非常小。进一步为,本技术在第二测量筒最上端设置有弧形量角尺,该弧形量角尺的圆心为锁定螺栓的中心;弧形量角尺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二测量筒固定连接的卡点;弧形量角尺上设置有角度刻度。设置弧形量角器可以方便操作人员扭动横尺,使横尺与第二测量筒的夹角与植物叶片和植物茎部相重合时,测得茎叶夹角。进一步为,本技术所述的横尺上设置有刻度,该刻度数值由横尺外缘向锁定螺栓方向依次递增设置。横尺上设置的刻度可以方便测量叶片的性状。进一步为,本技术所述的横尺的刻度数值为20cm。将横尺的刻度数值设置为20cm,可满足部分树洞的测量,即遇到有些树木因虫蛀等原因而形成的树洞时,可将横尺插入其中,即可实现树洞的深度测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维修更换零件省时省力,节约使用成本;2)测量准确,由于采用双筒设计,因此第一测量筒的高度不高不低,操作人员不必采用仰视的方式进行读数,而是采用平视的方式读数,因此避免了由此而产生的视觉误差;3)横尺和弧形量角尺的设置可以使本技术具有测量茎叶角度、树洞深度、叶片长宽等功能,可以实现一物多用;4)本技术具有伸缩功能,当第二测量筒收入第一测量筒内时,仅有1.5m,形如常见的登山手杖,携带非常方便。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做进一步解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测量筒和第二测量筒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测量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横尺与第二测量筒、第一测量筒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弧形量角尺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为,第一测量筒1、第二测量筒2、横尺3、脚架4、脚踏板5、放大镜6、弧形量角尺7、卡点8、锁定螺栓9、。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农艺用植物性状测量尺,本技术该测量尺包括第一测量筒1、第二测量筒2和横尺3;其连接结构为,第一测量筒1和第二测量筒2垂直设置,第二测量筒2套设于第一测量筒1之内;横尺3设置于第二测量筒2的上顶部,横尺3通过设置在第二测量筒2上顶部的锁定螺栓9与第二测量筒2螺栓连接,横尺3可实现以锁定螺栓9的中心为圆心360度旋转;第一测量筒1和第二测量筒2上均设置有刻度,第一测量筒1的刻度数值由下至上依次递增设置,第二测量筒2的刻度数值由上至下依次递增设置,第二测量筒2最上端的刻度数值与第一测量筒1最上端的刻度数值相同。第一测量筒1的刻度数值和第二测量筒2的刻度数值递增方向相反,这一特征创新地解决了活体测量时对高度很高的植物测量不方便和测量不准确的问题。例如,当测量2米5左右的玉米植株时,松开锁定螺栓9,将横尺3摆至于第二测量筒2垂直时再紧固锁定螺栓9作为定位器使用,然后将第一测量筒1立于玉米植株旁,将第二测量筒2由第一测量筒1内抽出,直至横尺3与玉米植株的最高处平齐,然后阅读第一测量筒1和第二测量筒2的连接处上第二测量筒2露出的数值,即为玉米植株的株高。进一步为,本技术所述的第一测量筒1和第二测量筒2的筒径均由下至上递减设置,且第二测量筒2底部的筒径略大于第一测量筒1顶部的筒径。如此设计类似可伸缩的鱼竿结构,平时可以将第二测量筒2缩至第一测量筒1内,方便携带。见图5所示。进一步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艺用植物性状测量尺,其特征在于,该测量尺包括第一测量筒、第二测量筒和横尺;其连接结构为,第一测量筒和第二测量筒垂直设置,第二测量筒套设于第一测量筒之内;横尺设置于第二测量筒的上顶部,横尺通过设置在第二测量筒上顶部的锁定螺栓与第二测量筒螺栓连接;第一测量筒和第二测量筒上均设置有刻度,第一测量筒的刻度数值由下至上依次递增设置,第二测量筒的刻度数值由上至下依次递增设置,第二测量筒最上端的刻度数值与第一测量筒最上端的刻度数值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艺用植物性状测量尺,其特征在于,该测量尺包括第一测量筒、第二测量筒和横尺;其连接结构为,第一测量筒和第二测量筒垂直设置,第二测量筒套设于第一测量筒之内;横尺设置于第二测量筒的上顶部,横尺通过设置在第二测量筒上顶部的锁定螺栓与第二测量筒螺栓连接;第一测量筒和第二测量筒上均设置有刻度,第一测量筒的刻度数值由下至上依次递增设置,第二测量筒的刻度数值由上至下依次递增设置,第二测量筒最上端的刻度数值与第一测量筒最上端的刻度数值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艺用植物性状测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测量筒和第二测量筒的筒径均由下至上递减设置,且第二测量筒底部的筒径略大于第一测量筒顶部的筒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艺用植物性状测量尺,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测量筒底部固定设置有脚架,该脚架为倒锥型,在脚架与第一测量筒连接处设置有脚踏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杨进成李艳兰适秀安刘坚坚安正云蔡述江胡新洲李红彦赵曌
申请(专利权)人:玉溪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