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注塑成型装置及手机壳二次注塑成型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09742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二次注塑成型装置及手机壳二次注塑成型工艺,二次注塑成型装置包括一次注塑模具和二次注塑模具,一次注塑模具的第一上模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成型腔;胚料于一次注塑模具中注塑形成具有与定位成型腔的形状相符合的定位结构的一次成型件;二次注塑模具包括第二上模和第二下模,一次成型件放置于第二下模的成型腔内,第二上模设有与定位结构相配合的限位结构;手机壳二次注塑成型工艺是将胚料于一次注塑模具中成型定位结构,后利用定位结构作为定位基准于二次注塑模具中二次注塑成型,最后对内底面进行CNC加工得到成品,利用注塑成型的定位结构作为二次注塑时的定位基准,提高注塑质量,改善产品外观。

The second injection molding device and the second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of the mobile phone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注塑成型装置及手机壳二次注塑成型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特别涉及二次注塑成型装置及手机壳二次注塑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现有对手机壳进行注塑成型前,先将胚料进行CNC加工出定位孔等结构,定位孔用于将胚料精准地放置于注塑模具中,但CNC加工时因治具等加工误差常使得定位孔的精度出现偏差,导致不能精准定位于模具上,注塑成型后的产品的尺寸度和形状度难保持一致性,质量难以把控,造成以上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CNC加工定位基准和于模具中注塑定位基准不同,易造成累计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二次注塑成型装置,胚料于一次注塑模具中成型定位结构,利于该定位结构作为二次注塑时的定位基准,减少偏差,提高定位精度,从而提高注塑质量,解决了胚料先进行CNC加工出定位孔,后放置于注塑模具中进行注塑成型,因加出的定位孔精度不足和/或二次定位基准不同导致注塑成型件尺寸与形状存在偏差,且定位孔不能屏蔽影响外观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二次注塑成型装置,包括一次注塑模具和二次注塑模具,一次注塑模具包括第一上模和第一下模,第一上模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成型腔;第一下模设有放置胚料的第一固定腔;胚料于一次注塑模具中注塑形成具有与定位成型腔的形状相符合的定位结构的一次成型件;二次注塑模具包括组成二次注塑成型腔的第二上模和第二下模,一次成型件放置于第二下模的成型腔内,第二上模设有与定位结构相配合的限位结构。由此,胚料于一次注塑模具中注塑形成定位结构,后将一次成型件放置于二次注塑模具进行第二次注塑成型,二次注塑模具设有与定位结构相配合的限定结构,使得一次成型件能够精确的放置于二次注塑模具中,如此,定位结构作为二次注塑时定位基准,定位结构和限位结构的配合减少基准偏移,使得二次注塑形成的二次成型件的尺寸度和形状度更精准,解决了胚料先进行CNC加工出定位孔,后放置于注塑模具中进行注塑成型,因加出的定位孔精度不足和/或二次定位基准不同导致注塑成型件尺寸与形状存在偏差,且定位孔不能屏蔽影响外观的问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结构为定位柱,限位结构为限位槽。由此,定位结构也可为定位边或定位槽等结构,而定位柱结构更简单,更易于注塑成型,相应的限位结构也可采用槽孔结构或针柱结构,而限位槽与定位柱配合更易于制造成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成型腔还包括第一阶槽和第二阶槽,第二阶槽设于第一阶槽的槽底;第二阶槽用于成型定位柱,第一阶槽用于成型一次成型件的台阶。由此,第一阶槽的设置为形成一次成型件的台阶结构,一方面利于强化定位柱的机械强度,另一方面也起到一定的限位功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成型腔包括第一定位成型腔、第二定位成型腔和第三定位成型腔,第一定位成型腔与第二定位成型腔相对第一上模的纵向中心面镜像对称;第二定位成型腔与第二定位成型腔相对第一上模的横向中心面镜像对称由此,定位成型腔设有三个,不同线的设于一次注塑模具成型腔的三个角落处,于左右和上下方向形成有效定位,提高定位精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上模还设有平衡成型腔。由此,为了提高和改善注塑工艺,设置平衡成型腔利于平衡浇注系统的压力和流速,均分注塑时的浇注压力,使模具受力更均匀。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平衡成型腔设于第一定位成型腔相对于横向中心面镜像的一侧的区域上。由此,平衡成型腔与三个定位成型腔组成呈矩形分布的平衡浇注系统。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台阶的高度不大于台阶周边于二次注塑成型中形成的厚度。由此,二次注塑成型后,台阶不突出于二次成型件的内表面,增加美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阶槽与浇注口连接。由此,第二阶槽与浇注口连接,便于注塑成型,也利于简化结构。手机壳二次注塑成型工艺,包括二次注塑成型装置,该成型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胚料放置于一次注塑模具中注塑形成具有定位结构的一次成型件;步骤2:将一次成型件放置于二次注塑模具中,定位结构与限位结构配合,注塑形成二次成型件;步骤3:将二次成型件进行CNC加工,对内底面进行铣平和开孔,形成成品。由此,将胚料先于一次注塑模具中形成定位结构,后以定位结构作为定位基准,二次注塑模具设有相配合的限位结构,定位结构与限位结构配合减少基准偏移,从而提高注塑精度,最后将定位结构CNC切除形成最终手机壳成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于步骤1中的定位结构为定位柱;于步骤2中的限位结构为限位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胚料于一次注塑成型中形成定位柱等定位结构,利用该定位结构于二次注塑模具中进行定位注塑,提高定位精度,提高注塑质量,简化制造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定位柱等定位结构设有三个,有效精度的限定胚料的位置,不易发生位置偏移等现象;再者,设有平衡成型腔,利于平衡浇注系统,使浇注压力和流速更均匀,更利于定位结构注塑成型,提升注塑工艺;最后,定位结构成型于产品的内表面,利用CNC加工切除即可,整个注塑过程不会对产品的外观产生不良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二次注塑成型装置的一次注塑模具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二次注塑成型装置的一次注塑模具的第一上模结构图;图3为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的B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二次注塑成型装置的一次注塑模具的第一下模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二次注塑成型装置的二次注塑模具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二次注塑成型装置的二次注塑模具的第二上模结构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二次注塑成型装置的二次注塑模具的第二下模结构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胚料结构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一次成型件结构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二次成型结构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成品结构图;其中:1-一次注塑模具;11-第一上模;111-定位成型腔;1111-第一阶槽;1112-第二阶槽;10-第一定位成型腔;20-第二定位成型腔;30-第三定位成型腔;112-平衡成型腔;1121-第三阶槽;1122-第四阶槽;12-第一下模;21-第一固定腔;2-二次注塑模具;21-第二上模;211-限位槽;22-第二下模;3-胚料;4-一次成型件;41-台阶;42-定位柱;43-平衡台阶;44-平衡柱;5-二次成型件;6-成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至图12所示,二次注塑成型装置,包括一次注塑模具1和二次注塑模具2,一次注塑模具1包括第一上模11和第一下模12,第一上模11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成型腔111;第一下模12设有放置胚料3的第一固定腔121;胚料3于一次注塑模具1中注塑形成具有与定位成型腔111的形状相符合的定位结构的一次成型件4;二次注塑模具2包括组成二次注塑成型腔的第二上模21和第二下模22,一次成型件4放置于第二下模22的成型腔内,第二上模21设有与定位结构相配合的限位结构。进一步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二次注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注塑模具(1)和二次注塑模具(2),所述一次注塑模具(1)包括第一上模(11)和第一下模(12),所述第一上模(11)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成型腔(111);所述第一下模(12)设有放置胚料(3)的第一固定腔(121);/n所述胚料(3)于所述一次注塑模具(1)中注塑形成具有与所述定位成型腔(111)的形状相符合的定位结构的一次成型件(4);/n所述二次注塑模具(2)包括组成二次注塑成型腔的第二上模(21)和第二下模(22),所述一次成型件(4)放置于第二下模(22)的成型腔内,所述第二上模(21)设有与所述定位结构相配合的限位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二次注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注塑模具(1)和二次注塑模具(2),所述一次注塑模具(1)包括第一上模(11)和第一下模(12),所述第一上模(11)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成型腔(111);所述第一下模(12)设有放置胚料(3)的第一固定腔(121);
所述胚料(3)于所述一次注塑模具(1)中注塑形成具有与所述定位成型腔(111)的形状相符合的定位结构的一次成型件(4);
所述二次注塑模具(2)包括组成二次注塑成型腔的第二上模(21)和第二下模(22),所述一次成型件(4)放置于第二下模(22)的成型腔内,所述第二上模(21)设有与所述定位结构相配合的限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二次注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为定位柱(42),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槽(2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二次注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成型腔(111)还包括第一阶槽(1111)和第二阶槽(1112),所述第二阶槽(1112)设于第一阶槽(1111)的槽底;所述第二阶槽(1112)用于成型所述定位柱(42),所述第一阶槽(1111)用于成型所述一次成型件(4)的台阶(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二次注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成型腔(111)包括第一定位成型腔(10)、第二定位成型腔(20)和第三定位成型腔(30),所述第一定位成型腔(10)与所述第二定位成型腔(20)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宁郜晋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欧比迪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