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背门内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742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背门内板,包括内板本体,所述内板本体上凹陷形成有窗口,所述窗口内安装有背门玻璃,所述背门玻璃、窗口的侧壁、内板本体构成内面板,所述内面板与背门外板之间形成空腔结构;其中所述内板本体的窗口正下方还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两侧镜像对称地设有两条贯穿式加强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背门内板重量轻、刚/强度好、成本低、易实施,且可以抑制振动和噪音。

A kind of back door inner plate of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背门内板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背门内板。
技术介绍
汽车背门是指一些被称为“二厢半”轿车的行李箱向上延伸,包括后挡风玻璃在内,形成的一个门,其具有较大的开启面积,这样既保持一种三厢车形状又能够方便存放物品。汽车背门上通常采用薄钢板冲压成型,要求有良好的刚性,一般由外板和内板组成,中间夹以隔热材料,内板有加强筋,起到增强刚性的作用,但汽车背门通常受造型、空间尺寸、装配、整车重量目标等因素的影响,模态值偏低,在车辆行驶、背门关闭等工况下,易出现背门颤抖产生异响,影响汽车品质的问题。现有的技术方案往往是在背门内板的中部延伸出一至两个支撑支架,支撑支架通过打胶的方式支撑在背门内板上,以改善背门外板的强度及抗凹性。但是这种方式会增加汽车的制造成本和工人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述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汽车背门内板,该汽车背门内板重量轻、刚/强度好、成本低、易实施,且可以抑制振动和噪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背门内板,包括内板本体,所述内板本体上凹陷形成有窗口,所述窗口内安装有背门玻璃,所述背门玻璃、窗口的侧壁、内板本体构成内面板,所述内面板与背门外板之间形成空腔结构;其中所述内板本体的窗口正下方还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两侧镜像对称地设有两条贯穿式加强筋。优选地:所述贯穿式加强筋为与所述内板本体一体成型的槽状体,所述槽状体的槽口对应所述背门外板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槽状体的深度为25-35mm。进一步地:所述槽状体的槽宽大于所述槽状体的深度。优选地:两条所述贯穿式加强筋的上端间距大于下端间距。优选地:所述内板本体上还开设有若干个卡扣孔,所述卡扣孔以及所述安装孔的孔口均为台阶状。优选地:所述内板本体上还开设有若干个减重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将用以安装背门玻璃的窗口设置为凹陷结构,当窗口内安装好背门玻璃后,背门玻璃与窗口的侧壁、内板本体之间构成内面板,当内面板与背门外板焊接后边会形成一个空腔结构,该空腔结构相对于现有的背门总成来说其背门玻璃周边的结构刚度高,重量轻;另外本技术内板本体的窗口正下方还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设置相对于现有通过打胶方式将支撑支架安装在背门内板上来说安装工序上,工作强度低,易实施;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在安装孔的两侧镜像对称地设有两条贯穿式加强筋,贯穿式加强筋可以对背门内板的结构进行加强,避免抖动空响,抑制扭转变形。1、为进一步加强钣金的结构强度,尽可能的利用钣金在背门内板上所有的卡扣孔、安装孔都设计成台阶状;为了进一步实现轻量化,在没有安装作用的位置设计有大面积减重孔。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背门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的A-A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图2中的B-B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孔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内板本体;2、窗口;3、背门玻璃;4、安装孔;5、贯穿式加强筋;6、卡扣孔;7、减重孔;8、背门外板;9、支撑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如图2-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背门内板,包括内板本体1,内板本体1上凹陷形成有窗口2,窗口2内安装有背门玻璃3,背门玻璃3、窗口2的侧壁、内板本体1构成内面板,内面板与背门外板8之间形成空腔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内板本体1的窗口2正下方还开设有安装孔4,安装孔4的两侧镜像对称地设有两条贯穿式加强筋5。本技术将用以安装背门玻璃3的窗口2设置为凹陷结构,当窗口2内安装好背门玻璃3后,背门玻璃3与窗口2的侧壁、内板本体1之间构成内面板,当内面板与背门外板8焊接后边会形成一个空腔结构,该空腔结构相对于现有的背门总成(如图1所示)来说其背门玻璃3周边的结构刚度高,重量轻;另外本技术内板本体1的窗口2正下方还开设有安装孔4,安装孔4的设置相对于现有(如图1所示)通过打胶方式将支撑支架9安装在背门内板上来说安装工序上,工作强度低,易实施;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在安装孔4的两侧镜像对称地设有两条贯穿式加强筋5,贯穿式加强筋5可以对背门内板的结构进行加强,避免抖动空响,抑制扭转变形。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窗口2一体成型于内板本体1上,即由内板本体1向车内方向凹陷并开口而成,其中窗口2的开口位置与内板本体1上表面之间形成高度差,该高度差视实际情况而定,以此来保证内面板与背门外板8之间空腔结构的形成;而贯穿式加强筋5为与内板本体1一体成型的槽状体,槽状体的槽口对应背门外板8设置。槽状体的深度可以为25-35mm。槽状体的槽宽最好大于槽状体的深度,以提高贯穿式加强筋5的受力面,进而提高其加强强度,作为较优的实施例,可以将两条贯穿式加强筋5的上端间距设置为大于下端间距的形式,以加强内板本体1窗口2下方的强度。如图5所示,为了在保障背门内板强度的前提下减轻其重量,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内板本体1上开设若干个卡扣孔6,其中卡扣孔6以及安装孔4的孔口均设置为台阶状。另外,如图1所示,在内板本体1不用于安装作用的部位开设若干个减重孔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后背门内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板本体,所述内板本体上凹陷形成有窗口,所述窗口内安装有背门玻璃,所述背门玻璃、窗口的侧壁、内板本体构成内面板,所述内面板与背门外板之间形成空腔结构;其中所述内板本体的窗口正下方还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两侧镜像对称地设有两条贯穿式加强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背门内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板本体,所述内板本体上凹陷形成有窗口,所述窗口内安装有背门玻璃,所述背门玻璃、窗口的侧壁、内板本体构成内面板,所述内面板与背门外板之间形成空腔结构;其中所述内板本体的窗口正下方还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两侧镜像对称地设有两条贯穿式加强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背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式加强筋为与所述内板本体一体成型的槽状体,所述槽状体的槽口对应所述背门外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背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海林王国军朱红霞熊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