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催化器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7169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元催化器及车辆。其中,三元催化器包括:催化器本体;管体,管体具有扩径段,扩径段位于管体的入口端与管体的出口端之间,催化器本体设置在扩径段内,管体的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连通口;外套管,外套管套设在扩径段的外侧,且外套管与管体的外表面之间形成腔体,腔体内填充有流体介质以对管体内的催化器本体保温,扩径段上设置有与外套管连通的一个连通口,管体除扩径段的其他节段上设置有与外套管连通的另一个连通口。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三元催化器的保温效果差的问题。

Three way catalytic converter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元催化器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废气净化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三元催化器及车辆。
技术介绍
在汽车的废气处理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三元催化器,常温或低温下三元催化器是不具备催化能力的,其中的催化剂必须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才具有氧化或还原的能力,通常三元催化器的起燃温度在250℃-350℃,正常工作温度一般在350℃-700℃。目前这两工况的冷启动阶段废气排放占比都较大,THC占94.7%,CH4占75.1%,CO占63.6%,NOx占65.1%,在冷启动阶段主要由废气的热量对催化剂进行加热,目前通常会在三元催化器的外部单独设置有保温层,以保证三元催化器内的温度在工作维度的范围内,但是保温层使得三元催化剂整体结构复杂,并且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保温层的保温效果逐渐减弱,降低了三元催化器的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元催化器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三元催化器的保温效果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三元催化器,包括:催化器本体;管体,管体具有扩径段,扩径段位于管体的入口端与管体的出口端之间,催化器本体设置在扩径段内,管体的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连通口;外套管,外套管套设在扩径段的外侧,且外套管与管体的外表面之间形成腔体,腔体内填充有流体介质以对管体内的催化器本体保温,扩径段上设置有与外套管连通的一个连通口,管体除扩径段的其他节段上设置有与外套管连通的另一个连通口。进一步地,至少两个连通口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通口和至少一个第二连通口,第一连通口位于管体除扩径段的靠近入口端的其他节段上,第二连通口位于扩径段上。进一步地,经过催化器本体后的部分废气通过第二连通口进入至腔体内,并流经腔体由第一连通口回流至管体的内腔中。进一步地,扩径段沿管体的入口端向出口端的方向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靠近入口端的口径小于第一段靠近出口端的口径,第三段靠近入口端的口径大于第三段靠近出口端的口径,第二连通口位于第三段上,催化器本体设置在第二段内。进一步地,外套管通过焊接或卡接的方式与管体连接。进一步地,三元催化器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设置在催化器本体与管体之间。进一步地,催化器本体包括:基体,基体具有贯穿基体的多个通孔,并且所有通孔的轴线均与管体的轴线平行;催化剂,催化剂设置在通孔的内壁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三元催化器。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管体的外部套设有外套管,使得外套管与管体之间形成腔体,并且使得管体的扩径段和非扩径段上分别设置连通口,根据伯努利原理,扩径段的开口面积大于管体其他节段的开口面积,因而,扩径段气体的流速大于其他段气体的流速,又根据文丘里效应,流速快的位置压强小,从而使得流体介质能够自发地从管体中进入到腔体内,使得流体介质能够对管体起到保温作用,该设置方式利用了伯努利原理,使得流体介质能够自发地进入到腔体内,并通过流体介质对催化器本体进行保温,保温效果稳定可靠,并且不会因为使用时间的推移导致保温效果变弱,极大提高了三元催化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使得催化器本体均匀受热,避免因为单区域迅速升温,热胀冷缩不平衡引起的催化器脆裂。还可以降低排气噪声的传播。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三元催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催化器本体;20、管体;21、第一段;22、第二段;23、第三段;30、外套管;40、腔体;51、第一连通口;52、第二连通口。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三元催化器的保温效果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元催化器及车辆。其中,车辆具有下述的三元催化器。如图1所示的一种三元催化器,包括催化器本体10、管体20和外套管30,管体20具有扩径段,扩径段位于管体20的入口端与管体20的出口端之间,催化器本体10设置在扩径段内,管体20的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连通口;外套管30套设在扩径段的外侧,且外套管30与管体20的外表面之间形成腔体40,腔体40内填充有流体介质以对管体20内的催化器本体10保温,扩径段上设置有与外套管30连通的一个连通口,管体20除扩径段的其他节段上设置有与外套管30连通的另一个连通口。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管体20的外部套设有外套管30,使得外套管30与管体20之间形成腔体40,并且使得管体20的扩径段和非扩径段上分别设置连通口,根据伯努利原理,扩径段的开口面积大于管体20其他节段的开口面积,因而,扩径段气体的流速大于其他段气体的流速,又根据文丘里效应,流速快的位置压强小,从而使得流体介质能够自发地从管体20中进入到腔体40内,使得流体介质能够对管体20起到保温作用,该设置方式利用了伯努利原理,使得流体介质能够自发地进入到腔体40内,并通过流体介质对催化器本体10进行保温,保温效果稳定可靠,并且不会因为使用时间的推移导致保温效果变弱,极大提高了三元催化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使得催化器本体10均匀受热,避免因为单区域迅速升温,热胀冷缩不平衡引起的催化器脆裂。还可以降低排气噪声的传播。在本实施例中,流体介质为管体20内的废气,外套管30与管体20之间是密封连接的,在管体20的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连通口,管体20的内腔通过连通口与腔体40连通,使得管体20内的废气能够通过连通口进入到腔体40内。这样,就不必单独向腔体40内通入流体介质,而可以直接利用管体20内的废气,同时使得只要管体20内的有废气通过,腔体40内也就会有废气,从而能够起到保温效果,保证废气的净化与催化器本体10的保温同时进行。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连通口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通口51和至少一个第二连通口52,第一连通口51位于管体20除扩径段的靠近入口端的其他节段上,第二连通口52位于扩径段上。具体地,连通口包括多个第一连通口51和多个第二连通口52,且各第一连通口51和各第二连通口52均沿管体20的侧壁周向开设,使得经过催化器本体10后的部分废气能够通过第二连通口52进入至腔体40内,并流经腔体40由第一连通口51回流至管体20的内腔中。这样,在汽车启动时能够重复利用车辆废气中的热量,对催化器本体10进行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元催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催化器本体(10);/n管体(20),所述管体(20)具有扩径段,所述扩径段位于所述管体(20)的入口端与所述管体(20)的出口端之间,所述催化器本体(10)设置在所述扩径段内,所述管体(20)的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连通口;/n外套管(30),所述外套管(30)套设在所述扩径段的外侧,且所述外套管(30)与所述管体(20)的外表面之间形成腔体(40),所述腔体(40)内填充有流体介质以对所述管体(20)内的所述催化器本体(10)保温,所述扩径段上设置有与所述外套管(30)连通的一个所述连通口,所述管体(20)除所述扩径段的其他节段上设置有与所述外套管(30)连通的另一个所述连通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元催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催化器本体(10);
管体(20),所述管体(20)具有扩径段,所述扩径段位于所述管体(20)的入口端与所述管体(20)的出口端之间,所述催化器本体(10)设置在所述扩径段内,所述管体(20)的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连通口;
外套管(30),所述外套管(30)套设在所述扩径段的外侧,且所述外套管(30)与所述管体(20)的外表面之间形成腔体(40),所述腔体(40)内填充有流体介质以对所述管体(20)内的所述催化器本体(10)保温,所述扩径段上设置有与所述外套管(30)连通的一个所述连通口,所述管体(20)除所述扩径段的其他节段上设置有与所述外套管(30)连通的另一个所述连通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元催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连通口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通口(51)和至少一个第二连通口(52),所述第一连通口(51)位于所述管体(20)除所述扩径段的靠近所述入口端的其他节段上,所述第二连通口(52)位于所述扩径段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元催化器,其特征在于,经过所述催化器本体(10)后的部分废气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口(52)进入至所述腔体(40)内,并流经所述腔体(40)由所述第一连通口(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