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透明复合型PI薄膜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PI薄膜
,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型PI(聚酰亚胺)薄膜及制备方法,主要应用于柔性手机、AMOLED、大屏TV和车载显示器等。
技术介绍
是什么阻碍三星发布真正的柔性显示产品?其实瓶颈不在于显示器本身,而在于柔性盖板。事实上,目前显示器部分已经可以以一定曲率被反复弯折多次,这点已经可以满足用户的日常需求。而且,触控部分使用薄膜金属网格或者纳米银线也同样可以满足要求,唯独盖板不行。柔性盖板必须同时具备可反复弯折、透明、超薄及足够的硬度。要找到同时具备这些特性的材料并不容易。常规的要求是要能在10毫米直径的曲率下弯折超过20万次,当然这并不是硬性标准。理论上,厚度小于100微米的玻璃是有可能满足这些特性的,但是对于弯折性能仍然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所以目前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厂商仍在不遗余力地寻找合适的盖板材料。其中采用比较多的方案为无色透明PI+硬涂层方案:厂商们筛查了PI、PMMA(聚甲基丙烯酸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U(聚氨基甲酸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透明复合型PI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和抗UV透明接着剂层,所述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包括两层且分别为上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和下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所述抗UV透明接着剂层位于所述上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和所述下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之间;/n所述上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所述抗UV透明接着剂层和所述上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所组成的叠构的光的穿透率≥88%且雾度≤1%,所述叠构通过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测得的L*a*b表色系统的L值为90-95,a值为-2.0-2.0且b值为-2.0-2.0;所述叠构的玻璃化转变温度>360°,且表面硬度>4H;/n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高透明复合型PI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和抗UV透明接着剂层,所述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包括两层且分别为上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和下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所述抗UV透明接着剂层位于所述上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和所述下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之间;
所述上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所述抗UV透明接着剂层和所述上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所组成的叠构的光的穿透率≥88%且雾度≤1%,所述叠构通过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测得的L*a*b表色系统的L值为90-95,a值为-2.0-2.0且b值为-2.0-2.0;所述叠构的玻璃化转变温度>360°,且表面硬度>4H;
每一所述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的厚度皆为3-100μm,所述抗UV透明接着剂层的厚度为3-100μm;所述叠构的总厚度为9-30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明复合型PI薄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离型层,所述离型层位于所述叠构的外侧,所述离型层为经过预收缩处理的光学级PET离型膜,所述光学级PET离型膜的光的穿透率≥88%、雾度≤1%且加热收缩率<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透明复合型PI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层为两层且分别为上离型层和下离型层,所述上离型层和所述下离型层分别位于所述叠构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明复合型PI薄膜,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的厚度皆为5-25μm且不含端值5,所述抗UV透明接着剂层的厚度为10-75μm且不含端值10;所述叠构的总厚度为20.1-12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明复合型PI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包括芳香族二胺、芳香族酸酐、酰亚胺化催化剂、脱水剂、抗UV吸收剂和有机溶剂,且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所述芳香族二胺为30-40%、所述芳香族酸酐为30-40%、所述酰亚胺化催化剂为2-3%、所述脱水剂为2-5%、所述抗UV吸收剂为1-3%和所述有机溶剂为9-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明复合型PI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UV透明接着剂层为亚克力胶层,所述亚克力胶层包括组分B、低温固化剂和抗UV吸收剂,且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所述组分B为90-95%、所述低温固化剂为1-3%和所述抗UV吸收剂为0.01-0.05%;
所述组分B为丙烯酸甲酯、乙酯、聚苯基丙烯酸甲酯和聚甲基丙烯中的至少一种。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辉,林志铭,杜伯贤,梅爱芹,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雅森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