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透明复合型PI薄膜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96737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透明复合型PI薄膜,包括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和抗UV透明接着剂层,前者包括两层,抗UV透明接着剂层位于两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之间;上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抗UV透明接着剂层和上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所组成的叠构的光的穿透率≥88%且雾度≤1%,叠构通过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测得的L*a*b表色系统的L值为90‑95,a值为‑2.0‑2.0且b值为‑2.0‑2.0;叠构的玻璃化转变温度>360°,且表面硬度>4H。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穿透率、低雾度、高反射率、耐高温黄变、高Tg且耐QUV照射的高透明复合型PI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是由透明聚酰亚胺清漆与抗UV透明接着剂组成的且具有极高的穿透率,极低的雾度、耐QUV照射、高Tg和高挠曲、低反弹力的PI薄膜。

High transparent composite PI film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透明复合型PI薄膜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PI薄膜
,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型PI(聚酰亚胺)薄膜及制备方法,主要应用于柔性手机、AMOLED、大屏TV和车载显示器等。
技术介绍
是什么阻碍三星发布真正的柔性显示产品?其实瓶颈不在于显示器本身,而在于柔性盖板。事实上,目前显示器部分已经可以以一定曲率被反复弯折多次,这点已经可以满足用户的日常需求。而且,触控部分使用薄膜金属网格或者纳米银线也同样可以满足要求,唯独盖板不行。柔性盖板必须同时具备可反复弯折、透明、超薄及足够的硬度。要找到同时具备这些特性的材料并不容易。常规的要求是要能在10毫米直径的曲率下弯折超过20万次,当然这并不是硬性标准。理论上,厚度小于100微米的玻璃是有可能满足这些特性的,但是对于弯折性能仍然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所以目前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厂商仍在不遗余力地寻找合适的盖板材料。其中采用比较多的方案为无色透明PI+硬涂层方案:厂商们筛查了PI、PMMA(聚甲基丙烯酸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U(聚氨基甲酸酯)及其它一些有机高分子材料。这些材料都足够薄,可以被弯折,但是都缺乏足够硬度,所有厂商们还需要在这些材料上面做硬涂层来增加其表面硬度。由于做硬涂层通常采用溅镀或蒸镀方式,需要经受比较高的制程温度,因此PI看起来是首选材料,它的耐高温性能最好,因此三星显示和LG显示都在积极发展PI+硬涂层的柔性盖板方案。但是,作为盖板,PI也有缺点,它是不透明的,普通的PI呈现淡黄色。作为柔性AMOLED基板材料,淡黄色是没有关系的,但是作为盖板显然是不行的。因此,无色透明PI就成了发展的关键,厂商们正在努力开发无色透明,性质稳定的PI来满足需求。也有一些厂商尝试混合多种有机材料,如混合PI,PMMA,PET和PU来制作柔性盖板,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也很难量产化。所以最终厂商们还是回到无色透明PI+硬涂层的方案上。目前市场上透明PI存在以下缺点:1、厚度3mil以上不易制备且单价高、Tg(玻璃化转变温度)点低、穿透率低和雾度高的问题;2、传统PI膜的制备方法为流延法或吹膜法,再进行单轴或双轴延伸,对设备要求高且要经过高温500-800℃脱水闭环处理,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满足市场对高穿透率、低雾度、高L值、低a、b值和在QUV照射240小时后上述光学特性变化率较小;以及耐高温、高Tg、高挠曲性、低反弹力、高表面硬度的透明PI的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穿透率、低雾度、高反射率、耐高温黄变、高Tg且耐QUV照射的高透明复合型PI薄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透明复合型PI薄膜是由透明聚酰亚胺清漆与抗UV透明接着剂组成的且具有极高的穿透率,极低的雾度、耐QUV照射、高Tg和高挠曲、低反弹力的PI薄膜,特别适合在软硬结合板高效能的AMOLED显示屏中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透明复合型PI薄膜,包括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和抗UV透明接着剂层,所述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包括两层且分别为上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和下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所述抗UV透明接着剂层位于所述上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和所述下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之间;所述上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所述抗UV透明接着剂层和所述上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所组成的叠构的光的穿透率≥88%且雾度≤1%,所述叠构通过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测得的L*a*b表色系统的L值为90-95,a值为-2.0-2.0且b值为-2.0-2.0;所述叠构的玻璃化转变温度>360°,且表面硬度>4H;每一所述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的厚度皆为3-100μm,所述抗UV透明接着剂层的厚度为3-100μm;所述叠构的总厚度为9-300μm。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高透明复合型PI薄膜还包括离型层,所述离型层位于所述叠构的外侧,所述离型层为经过预收缩处理的光学级PET离型膜,所述光学级PET离型膜的光的穿透率≥88%、雾度≤1%且加热收缩率<0.5%。进一步地说,所述离型层为两层且分别为上离型层和下离型层,所述上离型层和所述下离型层分别位于所述叠构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一步地说,每一所述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的厚度皆为5-25μm且不含端值5,所述抗UV透明接着剂层的厚度为10-75μm且不含端值10;所述叠构的总厚度为20.1-125μm。进一步地说,所述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包括芳香族二胺、芳香族酸酐、酰亚胺化催化剂、脱水剂、抗UV吸收剂和有机溶剂,且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所述芳香族二胺为30-40%、所述芳香族酸酐为30-40%、所述酰亚胺化催化剂为2-3%、所述脱水剂为2-5%、所述抗UV吸收剂为1-3%和所述有机溶剂为9-30%。进一步地说,所述抗UV透明接着剂层为亚克力胶层,所述亚克力胶层包括组分B、低温固化剂和抗UV吸收剂,且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所述组分B为90-95%、所述低温固化剂为1-3%和所述抗UV吸收剂为0.01-0.05%;所述组分B为丙烯酸甲酯、乙酯、聚苯基丙烯酸甲酯和聚甲基丙烯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说,所述抗UV吸收剂为二苯基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辛氧基)苯基酮、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苯甲酮、二苯酮-12、苯甲酮-12、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苯并苯酮、紫外线吸收剂BP-12、二苯甲酮-12和紫外线吸收剂UV-531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说,所述酰亚胺化催化剂为脂肪族叔胺、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氧化催化剂、环状酰亚胺固定化催化剂、自由基反应促进剂、过酸、过氧化物、偶氮类化合物、苯乙酮类、环状胺-N-氧基化合物、组分A、二氧化氮和苯甲醛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组分A为硝酸、亚硝酸、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高透明复合型PI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的原料按配比混合,也将抗UV透明接着剂层的原料按配比混合,备用;S2、将步骤S1中制得的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的前体物涂布在离型层,并在100-150℃下低温固化3-10min,形成透明复合型PI半成品,并收卷成2卷;在其中一卷透明复合型PI半成品的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的表面涂布或转印抗UV透明接着剂层的前体物,并烘烤,之后与另一卷透明复合型PI半成品压合,收卷完成则形成透明复合型PI薄膜;其中,烘烤过程的参数为:温度为60-90℃,风机转速为750-800rpm;压合时的压力为0.8-1.5kgf/cm2S3、熟化:对步骤S2制得的透明复合型PI薄膜在45-55℃下低温固化1.5-2.5h,即得成品的高透明复合型PI薄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透明复合型PI薄膜,是由透明聚酰亚胺清漆与抗UV透明接着剂组成的,具有极高的穿透率,极低的雾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透明复合型PI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和抗UV透明接着剂层,所述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包括两层且分别为上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和下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所述抗UV透明接着剂层位于所述上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和所述下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之间;/n所述上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所述抗UV透明接着剂层和所述上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所组成的叠构的光的穿透率≥88%且雾度≤1%,所述叠构通过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测得的L*a*b表色系统的L值为90-95,a值为-2.0-2.0且b值为-2.0-2.0;所述叠构的玻璃化转变温度>360°,且表面硬度>4H;/n每一所述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的厚度皆为3-100μm,所述抗UV透明接着剂层的厚度为3-100μm;所述叠构的总厚度为9-300μ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透明复合型PI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和抗UV透明接着剂层,所述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包括两层且分别为上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和下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所述抗UV透明接着剂层位于所述上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和所述下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之间;
所述上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所述抗UV透明接着剂层和所述上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所组成的叠构的光的穿透率≥88%且雾度≤1%,所述叠构通过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测得的L*a*b表色系统的L值为90-95,a值为-2.0-2.0且b值为-2.0-2.0;所述叠构的玻璃化转变温度>360°,且表面硬度>4H;
每一所述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的厚度皆为3-100μm,所述抗UV透明接着剂层的厚度为3-100μm;所述叠构的总厚度为9-30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明复合型PI薄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离型层,所述离型层位于所述叠构的外侧,所述离型层为经过预收缩处理的光学级PET离型膜,所述光学级PET离型膜的光的穿透率≥88%、雾度≤1%且加热收缩率<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透明复合型PI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层为两层且分别为上离型层和下离型层,所述上离型层和所述下离型层分别位于所述叠构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明复合型PI薄膜,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的厚度皆为5-25μm且不含端值5,所述抗UV透明接着剂层的厚度为10-75μm且不含端值10;所述叠构的总厚度为20.1-12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明复合型PI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UV透明聚酰亚胺层包括芳香族二胺、芳香族酸酐、酰亚胺化催化剂、脱水剂、抗UV吸收剂和有机溶剂,且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所述芳香族二胺为30-40%、所述芳香族酸酐为30-40%、所述酰亚胺化催化剂为2-3%、所述脱水剂为2-5%、所述抗UV吸收剂为1-3%和所述有机溶剂为9-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明复合型PI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UV透明接着剂层为亚克力胶层,所述亚克力胶层包括组分B、低温固化剂和抗UV吸收剂,且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所述组分B为90-95%、所述低温固化剂为1-3%和所述抗UV吸收剂为0.01-0.05%;
所述组分B为丙烯酸甲酯、乙酯、聚苯基丙烯酸甲酯和聚甲基丙烯中的至少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辉林志铭杜伯贤梅爱芹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雅森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