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直驱式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2954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缝纫机的直驱式传动机构,其中该缝纫机的传动机构通过一连接装置直接使马达与传动主轴同轴驱动,整体的连接装置通过一传动主轴设置于缝纫机内,而马达组包括安装部、马达、及马达轴心,该马达组通过端面的安装部锁固在缝纫机的机台上,再通过一轴联器套设于传动主轴与马达轴心之间,从而将传动主轴与马达轴心结合为同轴传动的机构。(*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缝纫机的直驱式传动机构,特别涉及一种传动主轴与马达轴心同轴转动的构造。
技术介绍
车缝在传统产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几乎所有布类的加工,如制衣、制袋等都要用到车缝的技术,车缝为一项劳力密集的产业,因此一部机台的故障可能因为维修而造成生产线上的工作停顿,以致影响到整个生产的正常进度,所以缝纫机的设计,如能将组件可能故障的因素减少到最低,则整体的生产作业可更加顺畅,从而可有效提高效率。现有缝纫机驱动主轴的设计如图1所示,缝纫机台90的侧边设有一马达91,在主轴92的后面配置有一皮带轮93,两者之间再通过皮带94连接,从而使马达91运转时,可经皮带94传动而使主轴92跟着转动,当马达91运转时,将带动皮带轮93转动,在皮带轮93被带动后,立即传动使缝纫机内部的主轴92转动,从而使缝纫机对布料进行车缝的作业,但其缺点如下(1)结构的组成机件较多,除组装时需对位校正之外,居中配设的皮带会因磨损或断裂,而需要经常调整或更换。(2)马达及皮带轮分散设置于桌面或机台的外部,除所占空间较大之外,维修时也需上下兼顾对位,因而调整较为费事。(3)在装配时不易将皮带安装或拆离于两皮带轮上,且皮带安装于两皮带轮后,皮带松紧度调整不佳时,将造成马达无法顺畅传动缝纫机动作,容易导致缝纫机内部机械、皮带、马达故障或损坏。(4)长时间通过皮带传动,容易使皮带本身弹性疲乏,常需再次更换调整,造成车缝布料作业的中断。(5)由图1的图中可看出,现有以皮带传动的马达,体积相当庞大笨重,马达所占的体积甚至比缝纫机本身还大,所以为了摆放马达也占了整个车缝工作台面的相当大的面积,造成车缝作业时可提供置放布匹的空间减少,导致车缝作业上的不流畅。现有结构中也有将马达95直接与主轴96衔接,如图2-1及图2-2所示,其主要是用一衔接座97设置于机台98与马达95之间,并在衔接座97内设置一对伞齿轮99,其中一端套设于主轴96,另一端则接设一套有压缩弹簧100的手转轮101,在马达95传动主轴96时,压缩弹簧100呈现舒张状态抵开手转轮101,使用者要想转动主轴96,则需以手动方式转动手转轮101,进而对压缩弹簧100压迫而转动伞齿轮99,进而带动主轴96跟着转动,以此达到车缝过程中,操作者手动微调操作的功能,该现有结构虽可省去皮带轮的缺陷,但是马达95与机台98之间需再装设一衔接座97,拉长了主轴96连接的长度及载重,容易造成主轴96挠曲的物理现象,而且手动部分还要增加伞齿轮99来搭配手转轮101,操作方向又与主轴96呈九十度角,不符合一般惯性操作的模式,仍需改善。另外,现有缝纫机除传动机构具有上述缺陷之外,在主轴传动上会搭配轴套,而轴套上设有孔以供润滑油滴入以使转动顺畅,因为轴套元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偏差或是装配上的累加公差,均会使轴套在运转上发生问题,该部分的缺陷也亟待改进,另外,现有缝纫机需要架设许多油管及吸油的棉体,以直接对转动的主轴及主轴上的轴套进行润滑,造成油路必须在每个轴套上方滴油润滑,增加了油路设置上的困难度,该缺陷在于架设油管牵涉到油路供应的复杂度,同时也增加了组装上的困难,而且油路供应的路径过长或过于繁复,也容易使整个供油的润滑系统发生回油不顺畅及回油不纯净的问题,均有必要予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的直驱式传动机构,其能有效减少配件组合空间,使主轴传动的故障因素控制到最少,以利于生产作业的连贯。根据本技术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该缝纫机的传动机构通过一连接装置直接使马达与主轴同轴驱动,该连接装置的较佳实施例是通过一轴联器套设于马达轴心及传动主轴的外缘,并以螺钉锁固使马达轴心与传动主轴同时结合于轴联器来实现。本技术的另一目的为强制给油的设计,通过主轴在轴心位置穿设油孔,并在不同段落区间设置有一呈九十度相交的油孔,该油孔贯穿至主轴的外缘,从而形成主轴内部自成一供油的油路,因此当传动元件(如轴承等)安装套设于主轴外缘时,润滑油会沿轴心的油孔路径渗出至主轴与传动元件的配合处,达到强制给油的润滑效果,因而不用再设置过于复杂的供油回路,即可达到各部元件均能供油润滑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缝纫机马达与主轴以皮带传动方式连接的立体外形图。图2-1~2-2为现有缝纫机马达与主轴之间通过一衔接座结合的构造动作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缝纫机与马达组结合的立体外形图。图4为本技术传动主轴与马达组的平面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传动主轴与马达组的平面组合图。图6-1~6-2为本技术供油回路强制给油进入连动轴与传动主轴的油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详细
技术实现思路
,现结合附图说明如下。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缝纫机的直驱式传动机构,该缝纫机的传动机构通过一连接装置直接使马达62与传动主轴30同轴驱动,整体的组成请配合图4及图5所示,其包括一机台10,在其上部内设有一容置空间11,该容置空间11主要是将传动机构设置于其中,以进行传动;一连动轴20,置入机台10内的容置空间11内,在连动轴20的轴心部位设有油孔21,该油孔21设置在轴心位置,并在不同段落区间设置有一呈九十度相交的油孔21,该油孔贯穿至连动轴20的外缘22,从而形成连动轴20内部自成一供油的油路,其中连动轴20在其端部接续结合一传动主轴30。上述的传动主轴30,置入机台10内的容置空间11中,该传动主轴30上套设有多个配合的传动元件(如轴承等),该部分并非本技术的内容,故不赘言,该传动主轴30的两端部设置有两个呈九十度相交的平面31,在平面31上还设有螺孔32,以供螺钉(图中未示)锁固其上,另外,传动主轴30在轴心位置穿设有油孔33,该油孔33设置在轴心位置,并在不同段落区间设置有一呈九十度相交的油孔33,贯穿至传动主轴30的外缘34,从而形成传动主轴30内部自成一供油的油路,且与连动轴20相连通,因此,当轴承35安装套设于传动主轴30的外缘34时,润滑油会沿轴心的油孔33的路径渗至传动主轴30的外缘34,即与轴承35的配合处,从而达到强制供油的润滑效果;一轴套40,套设安装于传动主轴30上,该轴套40具有一容置部41可供一轴承42置入其中,该轴承42在外缘壁面上环设有两垫圈43,该轴承42迫紧置入轴套40的容置部41内时,该轴承42通过其表面垫圈43的弹力特性,与轴套40容置部41的内壁面可自动调整对位,以克服现有结构中偏心的问题,另外该轴套40的外缘也设有弹性垫圈44,该弹性垫圈44供轴套40与机台10的容置空间11的内壁面抵紧定位,且该轴套40与机台10的壁面之间设有一弹性定位片45,该弹性定位片45的主要作用在于抵紧轴套40,使其在转动过程中不会产生轴向位移;一轴联器50,以一套管形状呈现,该轴联器50在其表面还设有两个呈九十度相交的平面51,该平面51上设有穿孔52,该轴联器50在相对于传动主轴30的端部所设的平面31处设置有平面51;一马达组60,由安装部61、马达62、及马达轴心63所组成,该马达组60端面的安装部61上分布设有多个固定孔611,而在安装部61的中心位置设有一凸出的定位端缘612,该定位端缘612能装入机台10的容置空间11的内壁面,使马达组60直接稳固地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纫机的直驱式传动机构,所述缝纫机的传动机构通过一连接装置直接使马达(62)与传动主轴(30)同轴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纫机的直驱式传动机构包括:    一传动主轴(30),设置于所述缝纫机的机台(10)内;    一马达组(60),接续安装于所述传动主轴(30)的一端,所述马达组(60)包括安装部(61)、马达(62)、及马达轴心(63),所述马达组(60)通过端面的安装部(61)锁固在所述缝纫机的机台(10)上;    一轴联器(50),套设于所述传动主轴(30)与所述马达轴心(63)之间,将所述传动主轴(30)与所述马达轴心(63)结合为同轴传动的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瑞荣
申请(专利权)人:星锐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