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共轴双旋翼涵道风扇的五轴无人机
本技术属无人机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共轴双旋翼涵道风扇的五轴无人机。
技术介绍
多旋翼无人机是一种可以垂直起降的飞行器,根据升力螺旋桨的数目分为四桨、六桨、八桨等类型。但是多旋翼无人机的发展受制于载重小和电池工作续航时间短等问题,而且目前的大多数无人机仅可以实现对地面图景的拍摄和图像实时传输的单一功能,缺少功能实现的程序化,这使得当前无人机应用范围较为局限。因此,多旋翼飞行器的设计要不断向精细化和多样化发展,适用于复杂环境的多旋翼飞行器是目前关注的重点之一,该类飞行器能够搭载在车辆、舰船等工具上,在丛林、水陆两栖以及城市道路等狭小环境中具有无可比拟的适应性。涵道风扇作为飞行器的动力装置,在同样功率消耗下,涵道风扇较同样直径的孤立螺旋桨,会产生更大的推力。同时由于涵道的环括作用,旋翼叶尖处受涵道限制,冲击噪声减小,使用安全性好,结构紧凑。因此涵道风扇作为一种推力或升力装置,被应用于飞行器设计当中;并且涵道能够在螺旋桨的流场中产生可观的附加拉力,提高动力系统的效能,减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共轴双旋翼涵道风扇的五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由机架(A)、涵道风扇(B)和轴组(C)组成,其中:机架(A)的中心板组件Ⅰ(1)中的上板Ⅰ(14)固接涵道风扇(B)中的减速器(19);涵道风扇(B)中的输出轴Ⅰ(20)与套在输出轴Ⅰ(20)内的输出轴Ⅱ(22)从管夹组Ⅰ(3)中六通(2)的上方孔穿入,六通(2)的下方孔穿出;输出轴Ⅱ(22)下端固接于中心板组件Ⅱ(13)中上板Ⅱ(16)的上面;涵道风扇(B)的涵道(24)和油箱(25)固接于机架(A)中下横管组(10)的4个横管近外端;轴组(C)中电机组(30)的4个电机分别固接于机架(A)中电机座组(6)的4个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共轴双旋翼涵道风扇的五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由机架(A)、涵道风扇(B)和轴组(C)组成,其中:机架(A)的中心板组件Ⅰ(1)中的上板Ⅰ(14)固接涵道风扇(B)中的减速器(19);涵道风扇(B)中的输出轴Ⅰ(20)与套在输出轴Ⅰ(20)内的输出轴Ⅱ(22)从管夹组Ⅰ(3)中六通(2)的上方孔穿入,六通(2)的下方孔穿出;输出轴Ⅱ(22)下端固接于中心板组件Ⅱ(13)中上板Ⅱ(16)的上面;涵道风扇(B)的涵道(24)和油箱(25)固接于机架(A)中下横管组(10)的4个横管近外端;轴组(C)中电机组(30)的4个电机分别固接于机架(A)中电机座组(6)的4个电机座上,轴组(C)中分电板(28)下方的双通连接柱组固接上板Ⅰ(14);涵道风扇(B)发动机(18)和轴组(C)中电机组(30)的油门相互独立不耦合;轴组(C)中旋翼组(31)的旋翼直径与涵道风扇(B)旋翼对Ⅰ(21)或旋翼对Ⅱ(23)的旋翼直径之比为0.58-0.77。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共轴双旋翼涵道风扇的五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A)由中心板组件Ⅰ(1)、六通(2)、管夹组Ⅰ(3)、上横管组(4)、三通组Ⅰ(5)、电机座组(6)、立管组(7)、三通组Ⅱ(8)、起落架对(9)、下横管组(10)、管夹组Ⅱ(11)、四通(12)和中心板组件Ⅱ(13)组成,其中,中心板组件Ⅰ(1)由上板Ⅰ(14)、下板Ⅰ(15)、六通(2)和管夹组Ⅰ(3)组成,其中管夹组Ⅰ(3)由4个管夹组成;上板Ⅰ(14)和下板Ⅰ(15)为对称结构,上板Ⅰ(14)和下板Ⅰ(15)的中心固接六通(2),上板Ⅰ(14)和下板Ⅰ(15)之间的4个角固接管夹组Ⅰ(3)的4个管夹,且4个管夹的中心线与六通(2)的位于水平面的4个口的中心线重合;中心板组件Ⅱ(13)由上板Ⅱ(16)、下板Ⅱ(17)、四通(12)和管夹组Ⅱ(11)组成,其中管夹组Ⅱ(11)由4个管夹组成;上板Ⅱ(16)和下板Ⅱ(17)为对称结构,上板Ⅱ(16)和下板Ⅱ(17)的中心固接四通(12),上板Ⅱ(16)和下板Ⅱ(17)之间的4个角固接管夹组Ⅱ(11)的4个管夹,且4个管夹的中心线与四通(12)的4个口的中心线重合;三通组Ⅰ(5)由4个竖三通组成;三通组Ⅱ(8)由4个横三通组成;立管组(7)由4个立管组成;上横管组(4)由4个横管组成;下横管组(10)由4个横管组成;上横管组(4)的4个上横管内端分别与中心板组件Ⅰ(1)中六通(2)的位于水平面的4个口固接;4个上横管近外端分别固接三通组Ⅰ(5)的4个竖三通;4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航,崔远哲,刘畅,刘子煜,赵斌全,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