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增加结构强度的电池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2640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提供一种可增加结构强度的电池锁装置,其包括一本体、一锁芯、一锁杆、一加强件及一弹性组件。本体具有一第一通孔及一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垂直连通,本体于一侧设有一结合槽与第二通孔连接;锁芯转动设置于第一通孔,且锁芯具有一驱动部;锁杆设置于第二通孔,且锁杆对应于驱动部设有一锁槽,以便使锁杆受锁芯带动而于一上锁位置及一解锁位置相对本体滑移;加强件固设于结合槽,且加强件具有一穿孔与第二通孔连通,使锁杆能够穿透穿孔;弹性组件设置于第二通孔用以顶持于锁杆而使其保持于上锁位置。

Battery lock device with increased structural streng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增加结构强度的电池锁装置
本技术关于一种电池锁,尤指一种可增加结构强度的电池锁装置。
技术介绍
现行带有电池的自行车或电动车都具备电池锁,以防电池被盗窃。然而,已知的电池锁主要结构为一锌合金压铸而成的本体、一转动设置于本体的锁芯及一设置于本体的锁杆,藉由锁匙驱动锁芯而能控制锁杆伸缩,以便选择性卡掣于待固定物。其中,由于本体采用压铸成型,使得本体结构强度较不理想,此外本体因拔模需求,通常呈上宽下窄以符合特定的拔模角度,如此造成锁杆装设于本体时,锁杆与本体间的间隙较大,而容易晃动。有鉴于此,已知的电池锁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一种可增加结构强度的电池锁装置,其于本体设有一加强件并供锁杆穿设,透过加强件能够偿锁杆与本体的间隙,且增进本体的结构强度,避免受外力冲击而损坏。本技术在一项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可增加结构强度的电池锁装置,其包括一本体、一锁芯、一锁杆、一加强件及一弹性组件。本体具有一第一通孔及一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垂直且连通,本体于一侧设有一结合槽与第二通孔连接;锁芯转动设置于第一通孔,且锁芯于第一通孔内的一端设有一驱动部;锁杆设置于第二通孔,且锁杆对应于驱动部设有一锁槽,以便使锁杆受锁芯带动而于一上锁位置及一解锁位置相对本体滑移;加强件固设于结合槽,且加强件具有一穿孔与第二通孔连通,使锁杆能够穿透穿孔;弹性组件设置于第二通孔用以顶持于锁杆而使其保持于上锁位置。于另一项实施例中,结合槽具有一开放端,开放端的两侧各设有一第一挡部;加强件的两侧设有一第二挡部与第一挡部对应,使加强件结合于结合槽时,第一挡部与第二挡部形成止挡。在另一项实施例中,结合槽相反于开放端设有一固定孔平行于第二通孔,加强件对应于固定孔设有一结合孔,使一固定件穿设结合孔而固定于固定孔。在另一项实施例中,锁芯具有一环凹槽,环凹槽供该固定件的末端卡固。在另一项实施例中,固定件为沉头螺丝,结合孔为沉头孔,固定孔为螺孔。在另一项实施例中,加强件为片体状,所述的第一挡部凸出于结合槽内缘,所述的第二挡部位于结合孔与穿孔之间。在另一项实施例中,加强件结合于结合槽且不凸出于本体的表面。在另一项实施例中,穿孔的尺寸大于结合孔的尺寸。藉此,加强件能够补偿锁杆与本体之间的间隙,而能避免晃动,再者,当电池锁装置受外力冲击时,则能避免结构松动,有利于提升本体的结构强度,且防止本体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电池锁装置外观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池锁装置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池锁装置的上视图。图4为本技术电池锁装置处于上锁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电池锁装置处于解锁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各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且不意图将本技术的技术原理限制于特定公开的实施例,而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权利要求限制,涵盖了替代、修改和等同物。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可增加结构强度的电池锁装置100,其包括一本体10、一锁芯20、一锁杆30、一加强件40及一弹性组件50。电池锁装置100用以将电池锁固于自行车或电动车上,以作为防盗窃。本体10,系采冲压一体制成而具有一第一通孔11及一第二通孔12,第一通孔11与第二通孔12垂直且连通,其中第一通孔11与第二通孔12均为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其中,本体10一侧设有一结合槽13,结合槽13具有一开放端131,结合槽13与第二通孔12连接,而结合槽13相反于开放端131设有一固定孔14平行于第二通孔12,在本技术中,固定孔14为螺孔,此外,结合槽13邻近于开放端131的两侧各设有一第一挡部15,两第一挡部15凸出于结合槽13内缘。锁芯20,系转动设置于第一通孔11,且锁芯20于第一通孔11内的一端设有一驱动部21及一环凹槽22。锁芯20可供锁匙穿设,并受锁匙带动而于第一通孔11转动。其中,驱动部21为短圆柱状,而环凹槽22位于驱动部21的背侧。锁杆30,系滑动设置于第二通孔12,锁杆30对应于驱动部21设有一锁槽31,而供驱动部21容置于锁槽31,使锁杆30受锁芯20带动而于一上锁位置及一解锁位置相对本体10滑移,用以卡掣于待固定对象。加强件40,系为片体状,加强件40系固设于结合槽13,且加强件40具有一穿孔41与第二通孔12连通,使锁杆30能够穿透穿孔41。于本技术实施例中,加强件40异于穿孔41设有一结合孔42而与固定孔14对应,穿孔41的尺寸大于结合孔42的尺寸,使一固定件60穿设结合孔42而固定于固定孔14。进一步地,固定件60为沉头螺丝,结合孔42为沉头孔,使加强件40锁固于结合槽13,且不凸出于本体10的表面。又,当固定件60将加强件40锁固于本体10时,固定件60的末端则能够卡固于锁芯20的环凹槽22。此外,加强件40的两侧设有一第二挡部43与第一挡部15对应,使加强件40结合于结合槽13时,第一挡部15与第二挡部43形成止挡。其中,所述的第二挡部43位于结合孔42与穿孔41之间。弹性组件50,系为弹簧而设置于第二通孔12,用以顶持于锁杆30而使其保持于上锁位置。其中,为了使弹性组件50直立地保持顶持状态,于本体10的第二通孔12内设有一第一凹部121,而锁杆30设有对应的第二凹部32,以供弹性组件50的两端分别容置于第一凹部121与第二凹部32。如图2、图3所示,由于本体10采冲压一体制成,使得本体10结构密度高相较于已知锁体而言,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此外,透过加强件40结合于本体10的结合槽13并供锁杆30穿设,加强件40能够补偿锁杆30与本体10之间的间隙,而能避免晃动,再者,本体10的第一挡部15与加强件40的第二挡部43形成止挡,如当电池锁装置100受外力冲击时,则能避免结构松动,有利于提升本体10的结构强度,且防止本体10损坏。如图4所示,系显示电池锁装置100为位于上锁位置,其中,锁槽31受驱动部21顶持而保持凸伸状态,同时弹性组件50顶持于锁杆30,而使锁杆30能够常态位于上锁位置。如图5所示,如欲解锁时,则利用锁匙驱转锁芯20,以使驱动部21带动锁杆30于第二通孔12内产生内缩,致使从上锁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以达到解锁动作。其中,由于弹性组件50常态顶持于锁杆30,而具有自动回复至上锁位置的功效,供使用者在如忘记转动锁匙时,而透过弹性组件50的弹力使锁杆30回至上锁位置,有效达致防盗的功能。虽然本技术是以一个最佳实施例作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与范畴下作各种不同形式的改变。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而已,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举凡不违本技术精神所从事的种种修改或改变,都属于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组件符号电池锁装置100本体10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第一凹部121结合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增加结构强度的电池锁装置,其包括:/n一本体,其具有一第一通孔及一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垂直且连通,所述本体于一侧设有一结合槽与所述第二通孔连接;/n一锁芯,系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锁芯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的一端设有一驱动部;/n一锁杆,系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且所述锁杆对应于所述驱动部设有一锁槽,以便使所述锁杆受所述锁芯带动而于一上锁位置及一解锁位置相对所述本体滑移;/n一加强件,系固设于该结合槽,且所述加强件具有一穿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使所述锁杆能够穿透所述穿孔;以及/n一弹性组件,系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用以顶持于所述锁杆而使其保持于所述上锁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增加结构强度的电池锁装置,其包括:
一本体,其具有一第一通孔及一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垂直且连通,所述本体于一侧设有一结合槽与所述第二通孔连接;
一锁芯,系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锁芯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的一端设有一驱动部;
一锁杆,系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且所述锁杆对应于所述驱动部设有一锁槽,以便使所述锁杆受所述锁芯带动而于一上锁位置及一解锁位置相对所述本体滑移;
一加强件,系固设于该结合槽,且所述加强件具有一穿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使所述锁杆能够穿透所述穿孔;以及
一弹性组件,系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用以顶持于所述锁杆而使其保持于所述上锁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加结构强度的电池锁装置,其中,所述结合槽具有一开放端,所述开放端的两侧各设有一第一挡部;所述加强件的两侧设有一第二挡部与所述第一挡部对应,使所述加强件结合于所述结合槽时,所述第一挡部与所述第二挡部形成止挡。


3.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福顺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口木车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